俞春霞
現代醫學認為,人的脫發大致與十種因素有關。
1.雄性激素源性脫發。也被稱為“遺傳性脫發”或“脂溢性脫發”。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其遺傳特征只在雄激素的作用下表現。雄性激素源性脫發不完全等同于脂溢性脫發,但常與其相伴,因為它是脂溢性脫發的最主要病因。當雄性激素濃度達到30微克/升及以上時,就會抑制毛囊細胞生長。雄性激素水平過高會導致毛囊角化過度,從而影響毛囊營養,使毛囊逐漸萎縮、毀壞,最終引起脫發。
2.神經性脫發。若長期背負巨大的精神壓力,或正在經受疾病折磨,脫發會迅速加重。這是因為在精神壓力的作用下,人體立毛肌經常處于收縮狀態,頭發直立,植物神經或中樞神經機能發生紊亂,毛囊中的毛乳頭發生改變和營養不良,就會抑制毛發生長功能,使毛發進入休止期而出現脫發。
3.內分泌脫發。毛發生長受多種內分泌激素的影響。更年期、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亢進、垂體功能減退、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腎上腺腫瘤、肢端肥大癥晚期等,均可導致頭發脫落。
4.營養性脫發。毛發是身體狀況的外在表現,肌體營養不良和新陳代謝異常可引起發質和發色的改變。比如,嚴重營養不良,食糖或食鹽過量,蛋白質、B族等維生素、鐵、鋅缺乏或攝入過多的硒,以及患上某些代謝性疾病等,都是掉頭發的原因,甚至會導致彌漫性脫發。女性盲目節食還可能出現斑禿。
5.物理性脫發。這是常見的脫發類型,比如受到紫外線輻射、經常吹發、習慣性將頭發束縛或胡亂拉扯頭發,都會令頭發脫落,尤其是長期束馬尾會讓前額頭發變得稀疏。
6.化學性脫發。燙發、染發過于頻繁,使用堿性過強或質量低劣的洗發護發用品,都會導致頭發脫落。另外,長期使用化學藥物的人也會脫發。如腫瘤患者接受抗癌藥物治療,長期使用某些化學制劑,如慶大霉素、別嘌呤醇、甲亢平、三甲雙酮、普萘洛爾、阿司匹林、消炎痛、避孕藥等。
7.感染性脫發。病原體感染是毛發疾病的一類重要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細菌、病毒、真菌、螺旋體、寄生蟲感染等。連續高燒雖然也會嚴重損害發根組織,但可以在6個月后恢復正常。
8.癥狀性脫發。某些系統性疾病或局部疾病可伴隨脫發。比如,患有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的人,由于皮膚汗腺萎縮,使頭發營養不足、瘙癢,就會發生脫發。
9.先天性脫發。這是指發育缺陷所引起的頭發完全缺失或稀疏。患者常見頭發稀疏,或出生時頭發正常,不久后脫落就不再生長。
10.季節性脫發。一般夏季容易脫發,因為夏天溫度高,毛孔擴張,冬季則不易脫發,因為溫度低,毛孔閉合。
除了“積重難返”的脫發外,有相當一部分的脫發如在早期給予重視是可以控制的。比如注意調理飲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并持之以恒。這里需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要因為脫發盲目用藥,而應選擇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相關檢查。待明確病因后,遵醫囑酌情用藥。
另外,含有以下幾種成分的洗發水可以起到保護、強健頭發的作用。
1.酮康唑。脫發的主要元兇是雙氫睪酮(DHT),它會殺死毛囊造成脫發,還會刺激皮脂腺分泌,滋生頭螨,造成頭皮炎癥。含有酮康唑的洗發水有阻斷DHT生成的效果,DHT生成得少,毛囊自然就會更加健康。同時,酮康唑還可以治療頭皮屑。
2.咖啡因。德國耶拿大學的研究成果顯示,咖啡因是一種小分子,容易滲入頭皮,沒有致敏的風險,可通過控制DHT保護發根免受攻擊,達到預防脫發的效果。但喝咖啡對防脫發的作用不明顯,不建議采取這種方式。
3.生物素。生物素也被稱為維生素B7,決定著毛囊是否健康。有研究表明,生物素和鋅的缺乏對脫發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有人想知道經常焗油能否改善脫發。理論上焗油產品可以補充頭發營養,但效果因人而異,與發質有很大關系。一般來說,頭皮屬于干燥型的人群比較適合焗油,油性頭皮的人焗油之后,油脂不能充分排出,反而會傷害到頭發和毛囊,引起或加重脂溢性脫發。因此,喜歡焗油的人建議每周焗發不要超過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