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
那一年,正是蓮花盛開的時節,母親病了,得的是絕癥——肺癌晚期。
當醫生把一紙診斷報告遞給我時,“肺癌晚期”這四個字就像一把利劍直刺我的心,我的腦子里一片空白。醫生告訴我:“你母親的肺部腫瘤已發生轉移,無法手術根治,現只能接受保守治療,生命最樂觀的預計在一年半左右。”我藏起診斷報告,強作鎮定地來到母親的病床旁,用極其婉轉的語言告知病情,意欲掩飾實情。但聰明的母親早已從我的淚痕中讀懂了一切,快人快語的她打斷了我的話:“直說,我還能活多久?”當我哽咽著把醫生的樂觀預計和盤托出時,母親竟然若無其事地對我道:“傻丫頭,一年半的時間,也就是說還有五百多天,時日還多著呢,來吧,該怎么治就怎么治,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肺癌晚期的保守治療之一——化療是一件折磨人的事,大劑量的化療藥在毒殺癌細胞的同時把正常細胞也一并殺傷,母親身體的免疫力急劇下降,人逐漸消瘦,藥物產生的副作用強烈刺激著她羸弱的身體,每一個療程的醫治,對母親的身心都是一次嚴重的摧殘,劇烈的嘔吐常常讓她氣喘吁吁,癱軟在病床上。一旁陪護的我看著母親這般痛苦不堪的模樣,心痛得要放棄化療,母親則用她氣若游絲的聲音說:“相信現代醫學,聽醫生的話堅持下去,否則會前功盡棄的。”就這樣,母親用頑強剛毅的精神堅持到整個療程的結束。而每當醫生考慮母親年紀偏大,用藥有些躊躇不決時,她就毫不猶豫地表示:“用吧,就當作臨床試驗,我這把老骨頭如還能派點用場,也算值了!”
化療藥物需通過靜脈穿刺預埋留置針來輸入體內,有別于一般的輸液,扎針技術要求很高,這對經驗不足的護士來說既是鍛煉又是考驗。母親因年老血管脆化,靜脈穿刺更加困難,預埋留置針就像是打一場艱難困苦的仗,總得有幾個來回才能成功。每次扎針完畢,年輕的護士如釋重負,歉意有加,母親卻連連安慰:“沒關系的,只要我的手臂還能‘見縫插針,你們盡管去扎吧,多實踐了自然會有經驗。”我望著母親布滿了一個個血點子的手臂,心里滿是疼惜。
豁達開朗的母親,在治療間隙還充當起防癌、抗癌的宣傳員,她常常以自身的抗癌經歷,鼓勵那些失去治療信心而對生命絕望的病友:既然病魔已侵蝕了我們的身體,就應該坦然面對,振作起精神來,丟掉頹廢的情緒,用堅強的意志力去戰勝癌細胞,與時間賽跑,與病魔做斗爭,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以延長生命。在人人神情凝重、沉悶的腫瘤病房,她用那沙啞的嗓子唱起越劇名段,柔婉的歌聲感染了病房,氣氛一下子熱烈起來,母親趁勢勸病友:“保持愉悅的心情是抵抗癌細胞的第一武器,雖然我們的生命似蓮花,終有凋謝的時候,但孕育的蓮子會留下清新的芳香,沁人心田?!?/p>
是啊,母親,你的人生生涯不正是那蓮的真實寫照么?你永遠是開在我心中的那一朵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