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文
(佛山市順德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佛山 528300)

建筑設計的創新,按照科學的策略表現建筑技術,同時不斷提高設計技術,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利用高科技的手段,以保障完美優秀的設計效果,且體現建筑風格及創意,確保最終建筑預期的目標得以落實。建筑設計在創作的過程中,建筑師自身必須盡可能的體現其主觀能動性,把主體的創新思維及建筑風格表現出來。要把創新思維在整個設計的全過程中運用,創新思維促進建筑設計的整體創新水平的提高。就以北滘華美達廣場酒店的立面設計說明一下,我們在設計過程中經過了反復多次優化設計,使其在不同角度和時間均有不同的感觀效果,達到建筑設計中立面的創新提高。
建筑設計要與各種使用需求相符合,還要滿足人們的欣賞需求。具體來說,建筑設計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作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作為備料、施工組織工作和各工種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協作的共同依據。便于整個工程得以在預定的投資限額范圍內,按照周密考慮的預定方案,統一步調,順利進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滿足使用者和社會所期望的各種要求。
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必須遵照相關的原則,具體原則主要有:合理化原則、經濟適用原則以及安全有效等原則。在建筑設計時始終遵照合理性原則運用到設計中,利用科學的建筑設計把資源的合理化的配備,用最少的資源取得高效的利潤。因此,建筑師必須及時更新其知識和設計理念,設計之前必須實地勘察,根據實際情況對建筑項目做出科學的設計。而且對于建筑設計中的建筑工程預算要仔細規劃,如此可以把建筑設計方案的不斷優化,有效的減少資源浪費以及控制資源的有效使用。
菱形思維模式就是指“先發散,后收斂”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強調發散和收斂的有效結合。大多時候是根據問題的復雜性,再決定采用“發散--收斂--再發散--再收斂……”的循環次數,然后根據這些形成多級菱形思維模式,我們在建筑設計中有時也會采用這種模式。在不斷的發散階段中,簡單說就是從一個物元或者事元出發,再利用可拓分析與可拓變換的方式,開始沿著不同的途徑開拓出多個物元,再根據這些獲得大量信息。這些工作的主旨就是拓寬思路,總的來說這是創新思維的第一階段。而在此基礎上的收斂階段,主要是對客觀資源與條件進行共扼分析,最后再判斷其可行性、優劣性、真偽性和相容性,然后對發散過程得到的大量物元或事元進行評價與分析,最后按要求篩選出少量的物元,目的就是將被拓寬的思路向最佳方向聚焦,我們稱之為創新過程的第二階段。
建筑的設計與創新的各個要素的可拓性就是對創新主體創新的有關依據。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運用可拓學提供的菱形思維方法不斷進行創新,這樣做不但可以彌補一般創新方法的不足與缺點,而且建筑設計也會因為其提供的形式化的分析與變換方法而多樣化,進而將會不斷的為建筑設計所運用。
所謂的傳導思維模式就是指對一個事物實施的一些變換然后導致另一個事物隨之發生變換。傳導效應可以理解為由傳導變換而引起的一系列的伴生效應。就像有時我們遇到一些問題和矛盾的時候,在對一些事物進行變換后,并不能將其解決時,往往會考慮使用傳導矛盾來解決這些問題。這種解決問題的模式為傳導思維模式。如果我們將這種思維模式充分的運用到建筑設計方面的話,一定會為目前的建筑設計業注入新的活力。
我們常常所說的換位思考就可以看成逆向思維的一種。建筑業特別是建筑設計領域經常會用到逆向思維的創新模式。在建筑設計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用常規的思維模式有時是很難解決的。但又要體現建筑設計的創新性,而這時逆向思維模式,往往能讓建筑設計師迸發出不一樣的靈感。簡單點說就是建筑設計師在設計時可以通過逆向思維改變一些總是從事情的正面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只有設計師能打破原有的邏輯性,并承受隨之而來的風險,逆向思維才可能為建筑設計師帶來新的不同的體驗。所以,作為任何創新都具備的素質之一的逆向思維模式,能被運用到任何事物的創造和思考中。建筑中的可拓思維就是常常利用非物元、反物元、逆事元等的交換對其進行形式化的描述,最后將其運用于建筑設計創新。
我們對一些事物的認知往往是不夠全面的,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會具有虛實、潛居、負正、軟硬等四個共軛部分。而且在一定條件下,這些部分還可以互相轉換等。我們說的共軛思維其實具體來說是指按一定的規律相配對,其中一方出現變動后,另一方也將隨之變化。在建筑設計中通常會遇到一些各式各樣的設計任務,包括設計擅長與不擅長的都會出現。這就導致設計的條件也會因此而千奇百怪,充斥著潛在性與直接間接性等。這就要求建筑設計師能在遇到這些問題時采用共軛的思維模式,對這些不同的設計進行分析。
上述四種由可拓思維模式提出的建筑設計思維方式,對建筑設計的創新意義是十分重大的??赏厮季S模式可以為我們的建筑創新帶來一種新的手段和方法,對提高我國目前國內的建筑設計方面水平的進步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而我們對其的討論有助于建筑設計創新性活動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