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巖
[摘要]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密切黨群關系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工作。與群眾的聯系影響著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進程。黨員干部只有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把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同時代任務結合起來,自覺保持同群眾的密切關系,才能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社會穩定。
[關鍵詞]執政地位;黨群關系;社會穩定
密切聯系群眾不僅是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從人民群眾利益出發,也要做到一刻也不離開群眾,不從個人和小集團利益出發。密切聯系群眾要求明確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工作要向人民負責、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只有真正地獲得群眾的認可和支持,才能維護社會穩定
一、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必須密切聯系群眾
(一)密切聯系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
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都可以看到一切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式。中國共產黨正是因為和人民群眾建立了密不可分的魚水關系,堅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這一觀點,才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進入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新時期,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扶貧攻堅還是反腐斗爭,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更加增強了人民同我黨的密切聯系,黨群關系更加和諧穩定。從實踐中我們可以得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共產黨正是因為依靠群眾、相信群眾、發動群眾才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就,保障人民民主專政。
(二)密切黨群關系是鞏固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要爭取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和擁護。在反腐斗爭和黨風廉政建設中,人民群眾都在積極參與。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黨員干部就應當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切實改正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地方,不做損害人民群眾的事情,做工作要聽取民意,爭取到人民的支持和理解。黨員干部要積極響應號召,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地方基層,改進工作作風,恪守黨員紀律,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近90多年艱苦奮斗歷程中,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所以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如果人民群眾不滿意、不支持,就沒有今天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
(三)密切黨群關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建立良好的黨群關系是順利進行我黨各項工作的基本條件。實踐證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人民群眾的配合和支持。我們黨必須緊緊地依靠群眾,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為群眾謀福利,只有了解群眾的需要,明白群眾的呼聲,才能擁有實現目標的穩固基礎。如果黨員干部脫離了群眾,不去想群眾之所想,做群眾之所做,那么社會力量得不到組織,人民的思想得不到統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沒有辦法真正地實現。密切人民群眾和黨員干部的關系,是構建和實現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二、密切黨群關系,維護社會穩定
(一)自覺執行黨的群眾路線
隨著世界形勢的變化,我國的經濟社會也發生了改變,人民群眾的需求也變得豐富多彩。新時代,為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就必須充分認識到依靠人民群眾的重要性,認識到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性。黨員干部要樹立群眾觀點和群眾意識,聽取群眾呼聲,滿足群眾需求,安撫民眾情緒,爭取群眾支持,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只有凝聚起各族人民群眾的力量,才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經受各種嚴峻考驗,始終立于不敗之地。黨和人民有著密不可分的血肉聯系,我們的同家、我們的黨是依靠人民群眾持續前進發展的。黨員干部要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切實維護黨群關系的穩定,同時重視權力的制約和監督,黨員干部的權力來自民,也要用來服務人民,接受群眾的監督。
(二)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講,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都是人民群眾創造的,如果沒有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就沒有今天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在政府職能的轉變上,人民群眾是很好的試金石,要學會傾聽人民意見,了解群眾真正所需;解決社會矛盾上,要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他們對于社會事務的熱情能夠激發很多靈感。我國改革開放的起源在農村,上世紀70年代的農村自覺發動了土地的改革,拉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基層社會治理中要注重發揮基層群眾的智慧,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
(三)高度關注民生問題
改革開放的目的絕不是拉大貧富差距和城鄉差距,而是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的成果。人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問題和矛盾,黨員干部要積極參與協調,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把握癥結所在,重視弱勢群體的利益。在發展經濟過程中,要明確發展目標,逐步滿足老百姓的需求。黨員干部應當為人民謀福利,構建融洽的黨群關系。民生問題最基本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只有真正地獲得群眾的認可和支持,才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結語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密切黨群關系,可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政治基石。黨員干部要重視群眾的首創精神,關注民生問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才能更好地團結群眾,才能真正地做出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