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輝
[摘要]本文從目前高中聽力教學層面,以及我校學生高考英語聽力備考情況方面,提出并闡釋精聽聽力的方法,以便讓學生用更科學、更實用的應考策略,提高聽力成績。
[關鍵詞]高考英語聽力備考;精聽;聽力提分
貴州省高考英語聽力經教育部、省政府批準,從2009屆起,開始實施新的考試方案。即聽力測試單獨安排,全省統考,使用全國英語等級考試(二級)(PETS-2 Public EnglishTest System)聽力試卷。每年進行兩次考試,日期分別為3月和9月的一個星期六。由學生自主決定參加考試的時間和次數(限定在2次以內),并從中選擇一次考試成績計入總分,成績兩年有效。雖然在考試次數,以及時間安排上有別于其他省份,條件有所放寬,但學生的高考聽力成績仍舊不太理想。
究其原因主要可從兩個角度分析:一是高中聽力教學層面,二是學生學習方法層面。
一、高中英語聽力備考現狀分析
(一)高中聽力教學
高考聽力總分30分,占英語總分的五分之一。分值不高,加之一年兩次考試,可以取較高一次的成績,計入總成績,課本一個模塊所對應的聽力材料所占比例很小,便造成了“重閱讀,輕聽力”的現象。有的學校,更是打著“得閱讀者得天下”的教學思路,花大量的時間安排閱讀課、語法課、寫作課,而將英語聽力課安排在課后,讓學生自主學習。這就使得學生對這一塊的訓練不足,抑或無法找到合適的答題技巧提高分數。學生縱使聽幾十套題,也依然提高不了分數,故而對于聽力的學習的積極性逐漸下降,產生了厭學情緒,導致了“惡性循環”。
(二)學生學習方法層面
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中,對英語聽力部分的說明是“要求考生能聽懂所熟悉話題的簡單獨白和對話,理解主旨要義,獲取具體的事實性信息,對所聽內容做出推斷,理解說話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從這段說明中可以看出,高考聽力更傾向考查學生的理解、推斷能力。這就使得在聽力考試,尤其是聽力考試的第一部分,考生需要在聽懂的基礎上做出選擇。這有別于中考的聽力測試。
1.“聽到即選擇法”
我校大部分學生的聽力方法,仍舊采用與初中一致的方法來進行備考,聽到或聽清什么就選什么,即“聽詞做判斷法”,于是使得聽力第一部分的失分率較高。
2.語音語調的不準確
由于教師對英語語音教學的不到位,或者學生在記單詞時,更注重拼寫而不是拼讀,致使我校一些學生英語發音不標準。即語音輸入就是錯誤的,那么即使能夠聽出這個單詞的發音,也很難與所記的單詞對應上,故而影響聽力的理解。
3.泛聽非精聽
學生在聽力方面的訓練或者備考,通常是按照“聽音一作答一檢查”這三個步驟進行。對于做錯的題,鮮有學生重復去聽,直到聽清楚為止。大多數更追求的是“數量”而非“質量”的提升。還有在課堂上聽課文的時候,通常要看著原文,鮮有學生去細聽語音語調的。這樣的泛聽,不但效率低,更容易開小差,英語聽力的能力并沒有真正得到訓練。
4.沒有聽力的時間
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會寫些關于學習的計劃或者日程表,但很少有學生將聽力的訓練單獨放在一個時間段的。有些學生甚至認為,高考聽力的備考,不必花時間來訓練,上考場完全是靠運氣、靠猜。其實,聽力提高與二語習得一樣,是需要漫長的、持之以恒的積累??记暗膬扇?,抑或臨時抱佛腳都是不可取的。
二、用“精聽”提高高考聽力分數的策略
(一)聽力的聽寫
聽寫,顧名思義,就是聽到什么寫什么。但在用聽寫法訓練時,要注意所選擇的聽力材料必須是由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來朗讀的。聽寫必須以完整的句子或者語篇為單位。此外,聽寫材料的語速可以全程慢速,或者先慢速聽一遍,再正常語速聽一遍。學生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逐漸深入地進行聽寫。這樣的聽寫,對學生的速記能力、單詞的拼寫能力很有幫助。這體現的是英語語義學的應用。
(二)聽力的聽說
聽力的聽說,即“影子法”(shadowing)。學生對所聽的內容,進行語音語調的模仿,所說的英語就像“影子”一樣,準確無誤。這種方法對糾正學生英語的語音語調產生事半功倍的作用。這體現的是英語語音學的應用。
(三)聽力的表演
高考聽力材料的話題,越來越貼近生活,所以在進行備考時,可以將一份聽力題劃分成幾個場景的對話,要求學生將其表演出來,在寓教于樂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故而逐步提高學生對聽力的重視程度。當然這里所說的“表演”并不是天馬行空的,必須是以“精準”為基礎的,即聽寫的準確性和語音語調與聽力材料的契合度必須要高,從這一方面集中訓練英語的“精聽”能力。這一方法是對前面兩項的綜合與升華,操作相對會難一些,所以必須要將聽寫和聽說的訓練基礎夯實,才能進行第三步驟。這體現的是英語語用學的應用。
結語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對于高考聽力提分來說亦是如此。只重視量,沒有科學合理的“精聽”,只能是“聞聽色變”,或者陷入“聽力低分”的怪圈。只有掌握了“精聽”的精髓,加之提高對聽力的重視程度,持之以恒地訓練,才能將這塊“房角石”發揮出最大的作用,真正為高考聽力的提分“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