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兵
[摘要]為了適應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需求,越來越多的高校將俱樂部模式引入體育的教學中,俱樂部模式是我國高校體育改革進程中引入的新型教育模式,將學生從傳統的體育教育模式引入俱樂部教育模式,其更注重以學生本身的發展,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習慣。本文論述了高校體育引入俱樂部模式的優勢及足之處。
[關鍵詞]高校體育;俱樂部模式;實行策略
引言
隨著高校體育的改革,體育教學俱樂部模式已經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已經難以實現對高校體育人才的培養,也與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要求不符合。因此大力推行高校體育俱樂部模式勢在必行,從而將俱樂部模式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不斷提高高等學校學生的體育水平,以實現培養高素質體育人才的教學目標。
一、體育俱樂部模式的概念
體育俱樂部顧名思義是一種組織,類似于學校的社團,是學校與學生共同參與的,是以組織為單位進行分層教學的新型體育教學模式。它采用對學生進行分層式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及特長自愿選擇參加一種或者多種不同類型的體育俱樂部。俱樂部成員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專業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并在俱樂部中擔任不同的角色,這對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對個人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體育教育推行俱樂部模式的優勢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強身體素質是個艱難的過程,需要鍛煉者具有積極的態度和一顆持之以恒的心。不少高校學生對于體育課可謂是談之色變。認為體育鍛煉是痛苦的,在課堂上態度消極,紀律渙散,鍛煉也不認真刻苦,導致了其體素質根本不能提高,教學質量大打折扣。這是體育教學中存在的老大難問題,然而,體育俱樂部模式的出現就能打破這一壁壘。在課程設置上。體育俱樂部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面向學生開展了各具特色的俱樂部課程,按照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分類,打破了原有班級、年級、系別的界限,把具有相同興趣愛好及特長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學生之前能夠互相溝通,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從而從根本上徹底調動學生的鍛煉積極性,提升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
(二)有利于學校體育教學
體育俱樂部模式和體育課堂有機結合起來,更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學生在俱樂部中自主的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勤加練習,教師加強輔導,就可以讓學生高效地完成體育課程,同時,俱樂部模式還可以對大學生體育生活進行引導和規范,使得體育教學和課余體育活動保持連貫性和統一性。
三、高校體育推行俱樂部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差異性大
當前許多高等院校都在推行體育俱樂部模式,總的來看,體育俱樂部模式可以大幅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高校體育教學意義非凡。但是,目前高校所推行的體育俱樂部模式運行情況較差,課內外教學體系,教學內容脫節,如在組織體育俱樂部活動時,沒有結合高校體育的教學目標設定,從而不僅沒有為教學起到輔助作用,結果還會適得其反。
(二)對俱樂部體育模式理解不足
高校體育改革的中心思想就是“以人為本”,將教師在教學中始終要本著學生為本的理念開展教學工作。不能一味地偏重于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了教學的意義。尤其是體育俱樂部模式的實施更加要落實以學生為根本的中心思想。讓學生自己為自己鍛煉,發揮其主人翁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但現在許多的俱樂部模式在高校中的實施中卻面臨頗多問題。依然有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過度地阻礙了學生自身能力的發揮,未能將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融入體育教學中,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師資力量不強
一些高校對于體育這塊不太重視,造成了體育教學師資力量薄弱的現象,另外,教師的專項業務知識不足,專項結構不夠合理,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
四、應對策略
(一)要堅決以學生是身體素質和健康為主
建立健全規范的課程,項目體系。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促使其朝著自己的特長方面發展。根據學生需求大力建設體育設施,供學生選擇的體育項目要多且面向現代化,例如:攀巖、射擊、擊劍、散打、橄欖球等,這些項目的引入將大大的拓展學校體育課程和學生的選擇空間,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體育俱樂部要有層次
如將學生分為,入門級、初級、中級、高級這四個層次,自身水平不一樣的學生層次不一樣,教師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進行不同的課程教育,以便掌握學生的個人情況。每個層次都有相對應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不同層次之間的教學知識是根據學生自身的體育水平有針對性的制定的。
(三)教師要積極提高自己的專項業務知識,拓展專項體育理論,自身也要參與到鍛煉中
學校要多安排教師培訓,定期安排教師進修,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有扎實的體育功底。定期開展公開課進行教學交流、學術交流、讓每一位教師都充分拓展自身的業務知識和教學水平。
結語
高校引入體育俱樂部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個性體育,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教學水平意義重大,因此,高校體育俱樂部模式是今后高校體育的發展趨勢,學校要大力支持,積極建設體育俱樂部模式,大力壯大體育教學師資力量。逐步解決體育俱樂部模式在運行初期所遇到種種的問題,以實現高校學生體育素質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