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璧
[摘要]隨著高校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后勤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果。因為工作量不斷增加,后勤部門需要大量的員工,編制外人員招聘數量逐年增加。編制外人員具有很強的流動性、人員復雜、文化程度低,而且很多高校后勤不重視做好編外人員管理,導致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對高校后勤編外用工管理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總結了有效的對策,目的是提高高校后勤編外用工管理水平。
[關鍵詞]高校后勤工作;編外用工;管理對策
當前,高校后勤部門因為在職人員數量遠遠不足,不能滿足后勤工作的需求,因此需要聘用編外用工從而充實后勤人員,現在呈現上升趨勢。高校后勤屬于事業單位,并且實施企業化運作,編外用工管理非常復雜。本文對高校后勤編外用工的現狀和管理情況進行了分析,目的是提升高校后勤服務水平,加快校園的和諧穩定。
一、高校后勤編外用工的現狀分析
(一)人員數量大
目前,高校后勤編外用工需求比較多的部門包括餐飲部門、綠化部門、保潔部門、公寓服務等部門。以某高校為例,餐飲部門編外用工占職工總數的28.2%;綠化保潔編外用工占職工總數達到2.3%;公寓服務編外用工占職工總數的38.8%;交通運輸編外用工和其他人員占總數11%。在后勤總人數中,編外用工人員占的比例為80.3%。
(二)人員流失非常嚴重
以某校為例,2011年流失72人,占編外人員總數的13.5%,2013年流失106人,占編外人員總數19.8%。高校后勤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資金、人力用于編外用工的培訓和招聘,但人員流失率太大,極大地限制了后勤保障能力以及服務質量。
(三)人員結構復雜
高校后勤編外用工的補充有兩種方法,第一,對有學歷以及特長的技術人員進行聘用。第二,通過勞務公司進行自主招聘,后勤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用工人員包括小時工、合同工;人員身份包括大專、中專、失地農民等,而且年齡、文化、人員素質不同,非常復雜。
(四)學歷程度偏低
高校后勤編外用工主要工作內容是基礎管理以及服務,學歷程度比較低。以某校后勤為例,高中以下學歷人員占到編外用工人數的73.4%。因此編外用工人員整體文化程度偏低,是對后勤保障和服務質量造成制約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后勤編外用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足
雖然高校后勤編外用工屬于高校人事部門管理,但只是一個很小的部分,人事部門主要工作仍然是針對在編教職工的勞資、培訓、考核和人員調配等開展管理以及服務工作。同時,高校用工部門主管人員很多都不熟悉勞動用工方面的法律法規,因此影響到高校后勤編外用工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存在用工不規范,缺少科學的管理體系
高校后勤編外人員的招聘、管理以及福利待遇方面都是具有差異的,而且具體管理也存在差別。因為高校后勤工作具有特殊性,用工部門經常會安排編外員工完成職責范圍外的臨時工作,當人手不足的時候,還會存在頂崗和替崗的情況,工作范圍沒有做到明確,工作時間不清晰,崗位職責非常模糊,經常會加班等。隨著勞動合同法的逐步實施,高校后勤存在的用工不規范問題越來越嚴重,許多后勤編外員工都要求高校簽訂沒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繳納“五險一金”,發放加班費等。目前高校后勤出現的勞動爭議問題逐年上升,勞資關系不斷緊張,需要更加規范的管理。
(三)激勵機制不完善,對人員積極性造成影響
當前,很多高校后勤沒有建立適合人員發展的薪酬體系以及績效考核體系。一是在編人員工資遵循事業單位工資相關制度執行,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差異不明顯;但編外人員沒有科學合理的薪酬體系,和在編人員的工資具有明顯差異,存在同工不同酬的情況,對編外人員工作積極性造成很大影響。二是編外人員在職務評聘和定崗定級方面,發展空間受到限制,不能進入管理崗位以及核心技術崗位,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同時,高校后勤的績效考核,主要運用定量結合考核方式,但沒有科學的考核體系,考核目標不清楚,不能調動人員的積極性。由于沒有必要的激勵以及約束制度,高校后勤不能留住人才,存在重使用、忽視培養的情況。因此后勤編外人員整體文化素養比較低,管理人才以及技術人才缺乏,限制了高校后勤服務水平的提升。
三、增強高校后勤編外用工管理水平的對策和措施
新形勢下,解決目前高校后勤編外用工管理存在的問題是一個比較迫切的事情,針對以上的問題,高校需要轉變自身觀念,建立規范的用工機制,預防并處理用工爭議,可以從下面幾點做起。
(一)盡快制定規范制度,完善編外用工制度
通過對編外用工管理辦法進行完善,提高可執行性,增強約束能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等相關規定,對編外用工崗位、職責、審批、管理方法、引入渠道等做好明確。當前,一部分高校已經制定了自己的具體管理措施,但沒有普遍性以及指導性,要求管理部門做好深入研究,對編外用工制度做好完善,從而開展規范管理,確保編外人員的合法權益。
(二)對人員數量做好控制
要把編外用工歸入總體人員管理。高校后勤編外人員要和在編人員一樣,成為學校人力資源的重要部分,進入總體管理范圍。第一,做好計劃管理,實施計劃申報、核算管理制度,嚴格做好控制;第二,要對編內和編外管理做好統籌。對編外用工做好宏觀調控,構建高校后勤編外用工的約束制度。對編外用工,依據精干、高效原則,進行規范和清理。同時,還要做好高校后勤人事制度優化,增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還可以精簡編外人員過多的部門,從而減少人員數量。
(三)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增強編外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
高校后勤需要構建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第一先要建立科學有效的薪酬體系,改變以往一個崗位薪酬同等的制度,變為一個崗位多個薪酬制度,把崗位工資劃分成不同層級,根據職工自身表現做好升級,發揮職工自身的能力;構建能夠量化的績效考核體系,進行定量考核,把管理內容變為量化考核指標,從而對職工的工作情況準確可靠的進行評價。
(四)對培訓體系做好完善,增強編外用工培訓力度
高素質的人才是保證高校后勤服務質量和水平,確保人員能力以及管理質量的重要基礎。高校除了注重教學質量、科研水平以及師生生活等方面,還要對編外用工培訓體系、培訓制度等做好完善,從而提高編外用工培訓水平。要對各種資源做好有效利用,提升后勤編外人員學習能力以及業務素質,還要根據高校后勤管理情況,開展科學有效的培訓,從而促進高校后勤健康持續發展。要對高校后勤工作深入了解,對后勤人員的思想情況做到掌握,及時發現后勤服務工作中的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增強培訓效果。
(五)創新編外用工管理方法
高校后勤部門要不斷研究編外用工管理的新技術和新方法。采取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機關事業單位編外人員信息資源庫,在網上公布出編外用工指標、核準要求、人員招錄情況以及經費支出等,做好嚴格監督,并開展動態化管理。可以根據編制內人員實名制管理的方法,做好對編外用工的人員管理,做好跟蹤和了解。另外,還要做到以人為本,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保障編外人員的合法權益。高校后勤要對編外用工合理使用,加快各項工作的開展,從而更好地解決社會就業問題,促進和諧校園的構建。
編外人員是社會勞動資源的重要部分,因此高校編內人員要對編外人員做到尊重和關心,為編外人員營造比較舒適的工作氛圍和環境。針對編外人員的勞動投訴、仲裁等案件,校方要以調解為主,從而更好地化解糾紛,確保雙方的正當權益,維持校園的安全以及穩定。
結語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等法律規定的普及,高校后勤編外用工面臨新的挑戰,要求管理部門認真研究后勤編外用工管理中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保障編外用工人員的合法權益,同時促進高校后勤服務水平的提升,獲得更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