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晨輝,黃萌陽,曹偉
(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39)
目前,圓錐滾子軸承套圈加工多采用大錐角鍛件作為毛坯,為保證外圈滾道的硬度和金屬流線,此類鍛件多采用仿形工藝,但輾壓輥直徑差較大,易磨損和折斷,故模具使用壽命較短。現對該類鍛件加工方法進行改進,以期延長輾壓輥的使用壽命,減小料芯質量的消耗。
傳統加工一般采用正掛工藝,即將鍛件外圈滾道角度映射在輾壓輥上。以32222軸承外圈為例,傳統加工鍛件如圖1所示。

圖1 32222軸承外圈仿形鍛件
該加工方法凸模直徑較大(圖2),造成料芯質量較大(0.395 kg),材料利用率較低。由于輾壓輥(圖3)脖頸較細,剛性不足,在輾壓輪壓力下易折斷。

圖2 成形凸模

圖3 輾壓輥
料芯質量為
m=D2hA,
(1)
式中:m為料芯質量,kg;D為穿孔凸模直徑,mm;h為料芯厚度,mm;A為常數,取6.165 4×10-6kg-1·mm-2。
穿孔凸模直徑比成形凸模直徑小0.5 mm,料芯厚度為10 mm(穿孔凸模直徑×0.1+(1~2)mm),由(1)式得m=0.395 kg。
1)改進輾擴模具的設計方法(圖4—圖7),將正掛輾擴改為反掛輾擴,將輾壓輥以反角度的形式加工,剩余角度在輾壓輪上加工。通過對比圖3和圖5中輾壓輥的結構可知,圖5中的結構根部較頭部粗大,輾壓輥的剛性較大。

圖4 改進后32222軸承外圈鍛件

圖5 改進后輾壓輥

圖6 改進后輾壓輪

圖7 改進后輾擴過程示意圖
2)由于輾壓輥剛性的提高,輾壓輥直徑由原來的75 mm改為60 mm,因此穿孔凸模直徑由原來的80 mm改為65 mm。
圖5中:α1=4°~8°;d為輾壓輥直徑;H為鍛件高度;H1為輾壓輥高度。圖6中:α2=7°~11°;B為鍛件毛坯壁厚;H2=Hcos α2。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成形凸模直徑為65.5 mm,穿孔凸模直徑為65 mm,料芯厚度為8 mm,由(1)式得m=0.208 kg。
輾壓輥根部較頭部粗,剛性較好,在輾壓輪壓力下不易折斷,磨損后也可修磨,使用壽命延長。輾壓輥使用壽命由原來的300 件/次,提高到400~500 件/次,且由于不易折斷,修磨后可再次使用300~400 件/次。
此外,解決鍛件高度散差及小端面毛刺,安裝與鍛件橫截面平行的托料板,調整輾壓輪前擋邊與輾壓輥端面的間隙可消除大端面徑向毛刺。并應使推力輪、信號輪和輾壓輥軸向平行。
通過改進工藝方案,采用反掛的工藝方法,減少了料芯質量,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延長了輾壓輥壽命,減少了模具投入,降低了成本;且將鍛件內徑設計成全錐形,減輕了鍛件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