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剛果(金)的埃博拉疫情升級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請問什么是“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全球過去發生過多少次“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安徽讀者 黃傳賢
“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也稱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英文縮寫為PHEIC)。《國際衛生條例(2005)》對“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定義是: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確定對其他國家構成公共衛生威脅,并可能需要國際協調應對的重大事件。該條例規定,條例締約國應按規定評估本國領土內發生的事件是否可能構成“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如判定可能構成“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則應在24小時內以最有效的通訊方式將該事件以及應對措施通知WHO。
《國際衛生條例(2005)》給出了判定“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三大標準。一是天花、由野生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質炎、新亞型病毒引起的人患流感或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等疾病暴發達到不尋常、出乎預料且造成嚴重公共衛生影響的程度;二是原因或起源不明的事件以及所涉事件或疾病可能引起國際公共衛生關注;三是霍亂、肺鼠疫、黃熱病、病毒性出血熱(埃博拉熱、拉薩熱、馬爾堡熱)、西尼羅熱等疾病以及引起國家或地區特別關注的其他疾病的暴發。上述三條只要符合其中任何一條,《國際衛生條例》締約國就應向WHO通報。
WHO總干事在接到締約國通報后,應充分考量相關風險,并聽取WHO下設“國際衛生條例緊急事件委員會”的意見,以明確是否正式確立并通報“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報道稱,WHO此前曾4次確立并通報“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包括: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4年小兒麻痹癥的傳播;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以及2016年的寨卡病毒疫情。▲
(甄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