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司坤 趙覺珵
在市場熱切期盼了一個多月后,已經于6月13日開板的科創板本月22日將正式開市。
美國《華爾街日報》
稱,被譽為“中國納斯達克”的科創板是股市改革的試驗田,也是中國繼續改革的重要證明。開市已萬事俱備
7月22日上午9時30分,或許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籌備多年的科創板將正式開市交易。此前一日,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簽約儀式在上交所舉行(如圖),首批上市的25家企業已整裝待發。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19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科創板各項準備工作,包括審核、注冊、市場主體發行承銷、技術系統等方面目前都已經就緒。截至7月18日,上交所共披露148家科創板受理公司,28家在證監會注冊生效,其中25只股票將于22日上市。首批上市的企業主要分布在生物醫藥、半導體、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領域。
作為滬深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之后的又一板塊,科創板實現了多項制度創新。國際知名指數編制公司明晟(MSCI)近日稱,中國科創板有諸多新特點,如基于注冊制的IPO系統、更透明的信息披露、允許“同股不同權”以及更寬松的每日交易限制等。
不需過度擔心“三高”
科創板的推出也點燃了投資者熱情,使科創板股票出現“高股價”“高市盈率”和“高超募”的“三高”現象。
公開數據顯示,科創板首批上市的25只新股平均發行價為29.20元,發行價格最高的為樂鑫科技的62.6元,最低的為中國通號的5.85元。
從市盈率看,25家上市公司的平均首發市盈率為53.4倍,最高的中微公司首發市盈率高達170.75倍。此外,25家企業中有21家出現超募現象。
“三高”現象是否意味著科創板的風險偏高?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主板上市企業不同,是否盈利不是判斷科創板成功與否的標志。判斷創新企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應該主要看其營收規模和營收增長速度,還看其研發投入所占的比重有沒有達到科創企業的標準。“投資者需要改變觀念,淡化市盈率的傳統理念,用全
新的目光來看待科創板的新股定價。”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認為,很多科創板公司還處于初創期,沒有形成穩定的盈利,是否具備投資價值更多的要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未來增長潛力。
前5個交易日股價可能充分浮動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一項系統改革,科創板采用全新的、與主板市場截然不同的交易制度。根據規則,科創板新股上市后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從第6個交易日開始,設定20%的常規漲跌幅限制。
對于科創板開市后的表現,董登新預測稱,25只股票都應該不會破發,在前5個交易日沒有漲跌幅限制的情況下,股價會充分浮動。中信證券預計科創板開市首日平均漲幅將在20%以內。
據上交所統計,截至6月底,科創板適格投資者開通權限約290萬戶。證監會相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相較于其他板塊,科創板的市場機制更為復雜、市場風險更高,對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
對于“散戶”投資科創板,楊德龍也提醒稱,科創板作為培育科技創新企業的沃土,在投資上具備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建議投資者要謹慎參與,不要盲目跟風炒作,防止在價格波動過程中遭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