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長大的孩子,多少人能真正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俄羅斯《消息報》21日報道稱,俄啟蒙教育部部長奧列加·瓦西里耶娃多次呼吁全國中小學開設菜園,讓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培養熱愛勞動的思想。
報道稱,俄羅斯目前一些農村地區的學校還保留這一傳統。俄伊萬諾夫州的一所學校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保持種菜的傳統。學生在近一公頃的土地上種植各類蔬菜,包括卷心菜、土豆、甜菜、胡蘿卜、西葫蘆、洋蔥、黃瓜和西紅柿。他們還會在苗圃中栽種松樹、橡樹、云杉和柳樹,一小片田地還培育著黑麥和燕麥。每年收獲后,學校都會舉行豐收慶祝活動。該校校長表示,這些物美價廉的蔬菜將直接送到學生餐桌,降低食堂成本。該校心理醫生維拉·莫恰辦娃表示,學生參與這樣的勞動,有助于培養他們從事研究工作的興趣;通過觀察蔬菜的生長,對他們精神狀態也有益。她同時建議父母與孩子們一起參與這樣的勞動,有助于促進親子交流,增強感情。目前,大多數俄羅斯父母都支持學校這一做法。
現在的學生大都吃著快餐長大,特別是在城市的學生。俄營養學家指出,良好的營養輔以用自己的雙手種植的食品,會讓現在的學生受益多多。在新鮮的空氣中勞動,不僅促進學生的食欲,也促進他們對未來職業的思考。一位學校校長表示,自己的女兒因這種勞動,對植物課非常著迷,已決定未來成為一名景觀設計師。同時,俄羅斯政府此前曾提出農業領域人才短缺的問題,這種方式也或多或少有助于改善這一局面。▲
(柳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