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令貴 汪娟

【摘 要】目的:評價慢性淺表性胃炎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方法: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西藥組患者給予常規西藥治療,結合組患者在西藥組基礎上給予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記錄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情況,評價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在癥狀積分方面,治療后西藥組和結合組患者癥狀積分均有改善,結合組患者改善更為明顯(P<0.05);在幽門螺桿菌根除方面,結合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率更高(P<0.05);在治療效果方面,結合組更高(P<0.05)。結論:腸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改善患者癥狀積分,療效確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腸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
【中圖分類號】R259.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01
慢性淺表性胃炎在臨床較為常見,發病因素多,包含物理、化學性損傷,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患者胃黏膜固有層會出現慢性炎性病變。慢性淺表性胃炎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患者臨床表現還很大程度上受到疾病病情因素影響[1]。多數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僅存在有腹痛、腹脹、反酸、食欲不振等表現,還有患者無明顯表現。當前臨床上在慢性淺表性胃炎治療方面以西醫治療方式為主,隨著中醫學發展,中醫在疾病治療方面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關鍵[2]。本文選擇近年來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進行研究,評價慢性淺表性胃炎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腸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6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西藥組患者32例,男性與女性分別21例、11例,年齡28-64歲,平均(43.5±3.7)歲,平均病程(8.4±2.5)d,結合組患者32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27-64歲,平均(43.9±3.4)歲,平均病程(8.7±2.6)d,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中醫腸胃不和型診斷標準;(2)患者經電子胃鏡檢查病情確診;(3)患者不存在嚴重器官及系統性病變。
1.2 方法
1.2.1 西藥組 西藥組患者給予常規西藥治療,膠體果膠鉍膠囊(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23278,生產單位:福建省泉州羅裳山制藥廠),3粒/次,3次/d;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93560,生產單位: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藥廠有限公司),20mg/次,2次/d;多潘立酮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1280,生產單位:上海信誼天平藥業有限公司),10mg/次,3次/d。持續治療28d。
1.2.2 結合組 結合組患者在西藥組基礎上給予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半夏瀉心湯藥方:半夏12g,干姜、甘草、黃連各6g,黃芪9g,黨參10g,大棗4顆。嘔吐者加10g竹茹,12g生姜;大便稀者加10g炒白術。水煎服,1劑/d,持續28d。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包含胃脘疼痛、噯氣、嘈雜泛酸、腹脹、納呆食少,0-3分,無癥狀0分,3分為重度。記錄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情況。評價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顯效:患者侯正積分降低超過70%,胃鏡檢查有明顯好轉;有效:患者侯正積分降低30%-70%,胃鏡檢查病情改善;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試驗數據均運用SPSS20.0數據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其計量資料通過t來進行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情況 西藥組和結合組患者治療前癥狀積分分別(10.3±3.5)分、(10.2±3.7)分,治療后分別(8.9±3.8)分、(5.3±2.9)分,治療后西藥組和結合組患者癥狀積分均有改善,結合組患者改善更為明顯(P<0.05),具體情況見下表1:
2.2 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情況 西藥組和結合組患者分別19例、18例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數分別10例、15例,根除率52.6%、83.3%,結合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率更高(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情況 西藥組患者治療有效率71.9%(23/32),結合組治療有效率93.8%(30/32),結合組更高(P<0.05)。
3 討論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出現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密切相關,臨床治療中往往以幽門螺桿菌治療措施為主,選擇胃黏膜保護藥、抑酸抗酸等措施,治療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根據中醫理論,腸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屬納呆、胃痛范疇,患者胃失和降、胃氣上逆[3]。半夏瀉心湯應用在腸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臨床治療中有非常好效果,藥方中半夏開結散寒,黃連對幽門螺桿菌生長有抑制作用,黨參可保護胃粘膜,主要合用,可和胃降逆,補氣和中,取得理想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在癥狀積分方面,治療后西藥組和結合組患者癥狀積分均有改善,結合組患者改善更為明顯(P<0.05);在幽門螺桿菌根除方面,西藥組和結合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率52.6%、83.3%,結合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率更高(P<0.05);在治療效果方面,西藥組患者治療有效率71.9%,結合組治療有效率93.8%,結合組更高(P<0.05)。
綜上所述,腸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改善患者癥狀積分,療效確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高雯聰,王永林.蓽鈴胃痛顆粒聯合蘭索拉唑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8,33(12):3179-3182.
周毛吉.藏藥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療效及應用價值[J].養生保健指南,2019,(8):313.
劉玉如.黃芪建中湯加味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8,16(1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