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漫漫 李雅楠 李友學
【摘 要】目的:研究探討益宮顆粒與雷火灸治療產后子宮復舊臨床療效。方法:研究對象選取268例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收的自然分娩或行子宮下段剖宮產產婦,隨機分組,平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產婦各134例。研究組給予益宮顆粒治療,對照組給予雷火灸治療,分別于產婦分娩后第2、4、8d記錄產婦子宮底下降高度,計算兩組產后3-7d平均血性惡露量,于產后42d復診時行B超統計子宮三徑之和,并統計產婦惡露持續時間。結果:研究組產婦子宮下降高度第2、4、8d分別為(14.66±5.82)mm、(21.53±5.36)mm、(25.44±5.77)mm,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子宮三徑之和為(258.35±23.62)mm,惡露持續時間與平均血性惡露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益宮顆粒和雷火灸均有促進產后子宮復舊的效果,益宮顆粒效果較雷火灸優異,有效減少產后出血發生率,產婦體內激素水平恢復較快,子宮恢復較好,有利于提高產婦生活質量。
【關鍵詞】益宮顆粒;雷火灸;子宮復舊;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7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2
妊娠子宮自胎盤娩出后逐漸恢復至未孕狀態的過程叫子宮復舊。一般在分娩后10d左右子宮就會縮回到原來的狀態,4—6周后子宮能夠得到完全的恢復[1]。由于產婦產程消耗大量體力與精力,分娩后處于氣血虛的狀態,發生惡露不絕或產后出血的風險非常大。分娩后腹痛、子宮大、血性惡露淋漓不凈,這在西醫上稱為子宮復舊不全。臨床上多采用抗生素、宮縮素治療,但這容易引起產婦劇烈的疼痛感,加劇了產婦的痛苦。本研究采用益宮顆粒與雷火灸進行治療,旨在為臨床提供更有利的治療方案,現總結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268例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收的自然分娩或行子宮下段剖宮產產婦,隨機分組,平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產婦各134例。研究組最小年齡22歲,最大年齡35歲,平均(28.41±4.02)歲;對照組最小年齡21歲,最大年齡36歲,平均(28.77±4.31)歲;兩組產婦均已排除多胎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甲亢等疾病;既往有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的產婦。本研究已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產婦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
1.2 研究方法 兩組產婦給予相同的靜脈滴注縮宮素、補液、抗感染等常規治療。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益宮顆粒治療,對照組在次基礎上給予雷火灸治療。具體內容如下:
1.2.1 研究組 給予益宮顆粒(生產廠家:陜西健民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Z20080025規格:10g)治療,給藥時間:產婦分娩后24h。1d3次,1次10g口服。
1.2.2 對照組 雷火灸取穴:神闕、氣海、關元、中極、子宮、腎俞(雙側)、命門(雙側)足三里(雙側)、三陰交(雙側)[2]。將雷火灸灸條放入多孔艾灸盒中,腿、足部相應穴位艾灸時間控制15min,手法采用回旋灸,艾灸同同時注意按揉;背、腹部相應穴位艾灸時間控制10min,灸盒固定在穴位上。灸條熱度以產婦能忍受為宜,不可過燙,以免引起灼傷。雷火灸首次治療時間自然分娩產婦產后6h,剖宮產產婦產后12h[3],治療頻率每日1次。
1.3 評定標準 ①分別于產婦分娩后第2、4、8d記錄產婦子宮底下降高度;②計算兩組產后3-7d平均血性惡露量;③產后42d復診時行B超統計子宮三徑之和(長cm+寬cm+高cm=總和cm);④復診時統計兩組產婦惡露持續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錄入SPSS.19.0軟件工具進行分析:其中()表示計量資料,數據比較運用獨立樣本 t 檢驗。P<0.05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根據表1,研究組3-7d平均血性惡露量與持續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2d、4d、8d子宮底下降高度分別為(14.66±5.82)mm、(21.53±5.36)mm、(25.44±5.77)mm,子宮三徑之和為(258.35±23.62)mm,4項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對于女性而言,產后子宮恢復非常重要,我國二胎政策的開放,部分地區婦女二次生產率直線上升,有研究表明[4],二次或多次生產后,子宮復舊明顯比除產差,在加上產婦生產耗費大量精力,無論是初產婦還是經產婦,后期恢復都會受到影響。因此產科正確的治療康復方案對產婦來說非常重要。益宮顆粒又當歸、丹參等多種中藥組成,具有益氣活血、化瘀生新的作用;雷火灸是臨床常用的一種輔助治療手段,能夠通過藥物燃燒的熱量透達到相應穴位沒內,達到通經、驅寒、活血的作用。本文比對益宮顆粒與雷火灸療效區別,已達到對精準化治療方案的研究與補充。數據表明,在相同常規治療基礎上,運用益宮顆粒的產婦血性惡露量與持續時間均能得到較好的控制,子宮底下降恢復程度與子宮三徑總合也優于應用雷火灸產婦,因此可以將本文做以下總結:益宮顆粒和雷火灸均有促進產后子宮復舊的效果,益宮顆粒效果較雷火灸優異,有效減少產后出血發生率,產婦體內激素水平恢復較快,子宮恢復較好,有利于提高產婦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孟巧絨,李學敏,黨紅梅.益宮顆粒和益母草顆粒促產后恢復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4,6(12):59-60.
楊亥華.中醫雷火灸對產后子宮復舊的臨床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5,7(32):26-27.
鐘潔,陽秀芳,黃梅花,劉琴,郭玉超,劉勤,甘益平,莫欣新,羅香花,韋秀芬.雷火灸治療產后宮縮痛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38(01):119-120.
景茹草,姜向陽.益宮顆粒促進產后子宮復舊臨床觀察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0,8(0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