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摘要:本文以我國各地區的面板數據為數據樣本,通過構建固定效應模型來分析我國服務業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結果顯示:我國不同區域的服務業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這種差異主要是由不同區域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和消費結構的不同造成的;對于東部區域,金融業、批零業、交通運輸業及其它服務業對居民消費均具有正面影響,而餐飲行業和房地產行業卻對居民消費具有阻礙作用;對于中部區域,批零業和其他服務業均拉動了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而房地產行業與交通運輸業均對居民消費的增長具有負向影響;對于東北區域,金融業與交通運輸業對居民消費具有正面影響,房地產行業和餐飲住宿業卻阻礙了居民消費的增長;對于西部區域,房地產行業是驅動居民消費水平提升的主要行業,而餐飲住宿行業和金融業在促進居民消費增長上效果不明顯。
關鍵詞:服務業 ? 居民消費 ? 固定效應模型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逐漸放緩,而服務業逐漸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點(趙越,2018)。長久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始終處于較低水平,且現階段的工業發展產能過剩,第二產業產品轉化受限因素過多,因此發展服務業對實現國家經濟可持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李春紅,2018)。近年來,國內外關于服務業與居民消費之間關系的研究文獻較多,但大部分是研究服務業與居民消費之間的正向關聯性,而針對該種關系的內在作用機制卻鮮有分析。因此,本文以居民消費為切入點,通過構建固定效應模型就我國服務業對居民消費的影響進行分析,為推動居民消費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提供指導參考。
假設提出、數據來源及說明
(一)假設提出
本文對我國各地區服務業對居民消費的影響進行研究,以明確各地區服務業分量數據對居民消費影響的差異性。在此,本文提出以下兩點假設:
假設1:在服務業中,房地產行業以外的所有行業都可以促進居民消費的增長。
假設2:相比于其他行業,金融業對居民消費增長的驅動效果最為顯著。
(二)數據來源與說明
文中的數據樣本均來自于我國31個省市在2010-2017年間的面板數據(劉蔭芽等,2016)。同時,為了避免數據樣本量級的差異對實證結果造成影響,本文對服務業數據和居民消費數據進行指數調整。
區域劃分與模型選擇
由于我國東西和南北區域跨度較大,不同區域之間的產業發展狀況存在較大差異,故本文依照慣例將我國劃分成東部區域、中部區域、東北區域和西部區域四大板塊,劃分結果如表1所示。為了更加真實地反映出我國不同地區服務業的實際發展狀況,本文對我國東部、中部、西部以及東北地區的服務業對居民消費影響開展證實研究。
經過豪斯曼檢驗分析明確,本文需要采用固定效應模型來分析我國四個區域服務業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所采用的分量面板模型為:
服務業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基于我國分地區面板數據的實證
(一)服務業與居民消費的關系驗證
1.序列的平穩性檢驗。在回歸分析之前,本文通過eviews 7.0軟件,采取ADF、IPS、PP、LLC四種檢驗方法對各變量開展單位根檢驗,具體內容如表2所示。
通過上述四種方法的檢驗結果可得,經單位根檢驗以后服務業和居民消費均顯示出非平穩序列,但經一階差分處理后,變量序列變為穩定,故確定服務業和居民消費均為一階單整I(1)的序列。因此,可進一步對各變量進行協整檢驗。
2.協整檢驗。本文通過佩德羅尼檢驗對服務業和居民消費進行協整分析,以明確服務業與居民消費的關聯性(歐陽艷蓉,2017),結果如表3所示。
基于表3結果可知,除了Pannel Rho統計量,Pannel PP統計、pannel ADF以及Pannel V統計均拒絕零假設,說明各截面共存AR系數,且AR系數小于1。Goup PP統計和Group ADF統計量顯著,說明變量之間存在異質性協整關系,但Group Rho統計卻接受原假設,表明各變量之間不存在協整關系。對于小樣本數據而言,Pannel ADF和Group ADF統計量的檢驗結果更能反映真實情況,若不同統計方法的統計結果出現差異時,則需要采納Pannel ADF和Group ADF統計量(杜逸冬,2017)。所以,本文最終確定服務業與居民消費之間具有協整關系。
(二)面板數據回歸
本文將面板數據分析模型殘差項的相關性納入考慮范圍,故采用似不相關回歸法(SUR)對面板數據進行估計,并通過廣義最小二乘法對各參數值進行估計,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
回歸結果分析
經過對我國各個區域面板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多數結論與本文的假設相一致。然而,服務業中的餐飲住宿行業對居民消費的增長起到了阻礙作用,餐飲住宿業數據樣本代表性不強,使得回歸結果不顯著,同時西部服務業中的房地產行業推動了居民消費但金融行業回歸系數卻不顯著,故本文所提出的假設1、2中部分內容得到證實。
(一)東部地區
在東部區域,每一項系數均處于1%的顯著水平。金融業、批零業、交通運輸業及其他服務業對居民消費具有正面影響,且金融業和交通運輸業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最為顯著,影響系數分別為3.3755和2.9220,也就是說當金融業和交通運輸業增加值每提升1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就會隨之提升3.3755和2.9220個百分點。東部區域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經濟帶,無論在科技發展還是在經濟發展上均位于國家前列,其金融業相對繁榮,消費者在金融方面的投資與理財意識較強,這對該區域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具有直接影響;另外,東部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更加完善和先進,互聯網覆蓋率較高,公路、鐵路、水運以及航空等運輸行業發展日新月異,貨物運輸能耗降低,對外貿易所投入的成本減少,為東部地區的物流行業、消費者的日常消費均提供了很多的便利,這對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具有直接影響。批發零售業是與人們生活聯系最密切的行業,該行業的不斷發展勢必會拉動居民消費水平。
服務業中的餐飲住宿業和房地產業對居民消費卻具有負面影響,影響系數分別為-4.2377和-5.5585,說明餐飲住宿業和房地產業增加值每提升1個百分點,居民消費便會隨之下降-4.2377和-5.5585個百分點。這是由于在服務業中的房地產行業,整體房價呈現出由東至西逐漸降低的趨勢,居民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支付高額的房價,這無疑嚴重阻礙了居民消費的增長;針對餐飲住宿行業來說,由于政府對鋪張浪費現象的管制,導致我國東部地區的餐飲住宿行業增加值不同以往的出現了負增長現象,進而使得餐飲住宿行業對居民消費起到了負面影響。
(二)東北地區
東北區域的服務業發展對居民消費的回歸系數均處于5%顯著水平,其中金融業和交通運輸業對居民消費的推動效果最明顯,回歸系數分別為2.4735和4.2651,金融業和交通運輸業增加值每提升1個百分點,居民消費便隨之增長2.4735和4.2651個百分點。
東北作為重工業基地,物流業和金融業的發展無疑是該區域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進而推動了居民消費的增長;但是餐飲和住宿業作為一個傳統行業,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逐漸減弱,進而與居民消費之間表現出了負向關聯性。
房地產行業和餐飲住宿業對居民消費增長起著負面影響,回歸系數分別為-3.1092和-6.9093。即房地產行業增加值每提升1個百分點,居民消費便降低3.1092個百分點;餐飲住宿行業增加值每提升1個百分點,就導致居民消費降低6.9093個百分點。這反映出房地產行業的高額房價始終是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擔,對居民消費的增長起到了阻礙作用。
(三)中部地區
就中部地區而言,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和其他服務業的回歸結果均處于10%顯著水平,但金融業和餐飲住宿業的回歸結果不顯著。其中,批發零售和其他服務業均對居民消費有正向影響,該兩種行業的增加值每提升1個百分點,居民消費相應的提高3.4261和0.6415個百分點。批發零售業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為頻繁的行業,批發零售業通過向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產品來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這必然會推動居民消費的提升;作為服務業中的服務業,其通過提供多元化的服務來贏得居民的滿意度,進而激發居民潛在的消費能力,且多元化的服務業能夠涉及到眾多行業外領域,從而衍生出大量附屬產業,能夠為居民提供更多的崗位,間接的提高了居民的消費水平。
房地產行業和交通運輸業均對居民消費的增長起到負面影響,房地產業和交通運輸業增加值每提升1個百分點,相應的居民消費增加值降低0.9557和0.7586個百分點。中部區域房價呈現不斷上升趨勢,房貸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首要壓力,人們只能通過減少生活開銷來支撐房貸;同時,該區域交通基礎設施正不斷完善,政府部門為此投入了大量資金,導致對社會的福利政策減少,阻礙了居民消費的增長。
(四)西部地區
西部地區的回歸結果與東部、中部地區回歸結果存在較大差異。在西部地區,房地產行業是促進居民消費的重要因素。房地產行業、批發零售業和交通運輸業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5313、3.7467和2.8912,而金融業和餐飲住宿業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0346和1.4625,表明金融業和餐飲行業對居民消費增長的影響并不顯著。
相比于東中部地區,我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比較落后,房地產行業正處于初級發展時期,房子的價格均在居民可接受范圍內,所以大力開發房地產行業在滿足消費者住房需求的同時,還可以激發居民的消費潛力;同時,金融業在西部區域仍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居民對金融的意識不到位,在該方面的消費水平較低,故使得回歸結果不顯著;西部地區的其他服務業對居民消費的增長均具有正面影響,說明西部地區的服務業發展還不夠完善,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大量服務業的發展均會促進居民消費。
(五)綜合分析
不同區域服務業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該種差異主要源于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和消費結構的不同兩種因素。
首先,勞動力跨區域流動現象明顯,大量的勞動力由經濟發展落后的西部區域向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東部區域流動,使得東部區域的人力資源大幅度上升,且東部區域的服務業在市場中所占比重較大,使得東部區域的勞動力收入水平整體提高,進而拉動了居民消費的增長。與東部地區相比,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居民的收入水平較低,沒有充裕的資金來享受服務業,這是阻礙服務業促進居民消費的根本原因。對于西部區域,人們整體的收入水平不高,服務業發展緩慢,人們在服務業的消費水平相差較小。
其次,東部地區是我國對外貿易最為頻繁的沿海經濟帶,消費者無論是在電商平臺上消費還是在實體店消費的意識均比較強,居民邊際消費傾向也整體高于中西部區域。而中西部區域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慢,居民整體的收入水平偏低,限制了居民在服務業上的消費,進而使得服務業的回歸系數較低。
最后,東部與東北區域經濟市場的不斷轉型升級,居民的消費形式不再只局限于傳統的線下消費,這使得居民對現代服務業的需求逐漸增加,故服務業對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具有推動作用。
結論與建議
服務業與居民消費之間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系,其主要表現為服務業對居民消費增長的一種促進作用。我國不同區域的服務業對居民消費影響的差異性明顯,該種差異主要是由不同區域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和消費結構的不同造成的。對于東部區域,金融業、批零業、交通運輸業及其他服務業對居民消費均具有正面影響,而餐飲行業和房地產行業卻對居民消費具有阻礙作用;就中部區域而言,批零業和其他服務業均拉動了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而房地產行業與交通運輸業均對居民消費的增長具有負向影響;在東北區域,金融業與交通運輸業對居民消費具有正面影響,房地產行業和餐飲住宿業卻阻礙了居民消費的增長;與東中部區域不同,房地產行業是驅動西部區域居民消費水平提升的重要行業,而餐飲住宿行業和金融業在促進居民消費增長上效果不明顯。
因此,我國還需合理調控房價,減少居民的購房壓力,在滿足居民住房需求的同時,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推動中西部地區金融業的發展,充分依靠中西部區域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就業率,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完善各個區域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緩解城市的運輸壓力,這不僅可以降低運輸能耗,還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帶動居民的購買欲望進而提高居民消費水平。
參考文獻:
1.趙越.我國居民消費需求與第三產業關聯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8(9)
2.李春紅.從現代服務業發展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J].中國統計,2018(6)
3.劉萌芽,肖淳丹.服務業發展如何促進居民消費?——基于我國省際動態面板模型的分析[J].南華大學學報,2016,17(3)
4.歐陽艷蓉.消費性服務業對居民消費質量影響路徑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24)
5.杜逸冬.消費性服務業發展對居民消費質量影響路徑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7(14)
作者簡介:
張婷(1985.2-),女,重慶萬州人。2010年畢業于西南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經濟學副教授,萬州區委黨校科研處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宏觀調控與市場運行。
聲明
《商業時代》雜志已于2015年1月正式更名為《商業經濟研究》,同時注冊啟用新的《商業經濟研究》網站(域名為www.j-ce.com.cn)。因網站數據遷移,原《商業時代》網站(www.ectime.com.cn)過渡使用至2016年12月31日,自2017年1月1日起,我雜志社停止使用該網站,不再運營與管理,自2017年起該網站上發布的內容與我雜志社沒有任何關系。
原網站版權歸我雜志社所有。其他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冒用,凡冒用者我社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特此聲明!
《商業經濟研究》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