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祥 張煊
摘要:溫特的建構主義闡釋了不同以往的無政府文化,國家間的相互認同進行文化建構,當今國際社會的發展趨向也證明了溫特無政府文化的強大生命力。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定程度上把溫特建構主義的康德文化上升到更高層面,從全人類發展的角度提出國際社會發展新理念,而人類命運共同體詮釋了這種國際社會發展新理念。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吸收西方優秀文明思想成果基礎上產生的成熟理論。
關鍵詞:霍布斯文化 ? 洛克文化 ? 康德文化 ? 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溫特的社會構建國際關系理論中,施動者是國家,結構是國際體系中的觀念分配或稱為國際體系文化。雙方一經交往,初始行為通過互應機制會使互動的雙方產生并加強一些觀念,并開始共同擁有這些觀念,于是便產生了文化。無政府狀態正是這樣建構起來的一種文化,經典國際關系理論都把無政府狀態作為先驗給定的因素,當作國際關系研究的起點,實際上,無政府狀態是一種體系結構,是國際關系中施動者互動的結果。不同的初始行為,通過互應機制,就可以產生具有不一樣特點的無政府狀態。根據國家之間互動性質的不同,溫特歸納了三種不同的國際體系無政府文化,即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康德文化。雖然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康德文化都是在國際無政府狀態下的文化形態,但是它們的內涵毫無相同之處,不會存在一個單一的無政府文化邏輯。至于哪一種無政府文化在現實國際社會占據主導地位,我們則要分析雙邊國家是如何通過實踐活動進行文化的建構,這就是溫特著名的論斷“無政府狀態是國家造就的。”溫特的無政府主義文化為我們研究國際關系打開了新的視角。
(一)當今世界與霍布斯文化的聯系
霍布斯無政府文化中,敵對雙方以錯誤直覺占主導,通常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他方的行為,將他方的任何行為企圖與敵意聯系。相互敵對國家行為體的互動實踐造就了霍布斯文化。敵對的行為導致雙邊國家的文化建構出現偏差,冷戰和沖突便充斥其中。
霍布斯無政府文化雖然表現出來的是野蠻的自然狀態,在歷史進程中霍布斯無政府文化長期存在,但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今天,霍布斯無政府狀態依然會頻繁出現,局部戰爭與沖突不斷。霍布斯文化的頻繁出現也反應了當今國際社會無政府狀態下的世界仍然缺乏一定的穩定性。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進一步加大了霍布斯文化出現的可能性。但是當今的國際社會并非無序,而是在一步步朝著有序的方向前進與發展。
(二)當今世界與洛克文化的聯系
洛克無政府文化國家之間相互是競爭關系。倡導保持國際社會的現狀,國家之間對軍事實力的重視程度不會像霍布斯文化中那樣顯得很重要。各國主權得到普遍認可和尊重。在非戰爭狀態下,各國尤其注重今后的發展,在由競爭對手身份建構起來的洛克文化體系中,“生存和允許生存”使得各國之間趨于維持國際現狀,避免了大范圍中的戰爭與沖突。相互競爭的國家行為體之間的互動實踐造就了洛克無政府文化。
溫特認識到現如今國際社會發展階段為洛克無政府文化體系。溫特并沒有對無政府文化的發展表明態度,反而很保守和樂觀,他的觀點認為國際社會發展將來會向著康德無政府文化體系發展下去。
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今天,洛克無政府文化體系顯然占據著主導地位,各國之間以競爭對手的身份存在,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國主權普遍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和承認。雖然有局部沖突和戰爭,但總體上趨于洛克無政府文化體系。洛克無政府文化也體現了當今國際秩序處在相對平衡的狀態之中,但是當動態被打破之后便是新的國際秩序觀重塑的時候。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新的國際秩序觀重塑提供了中國智慧,貢獻了中國方案。
(三)康德文化體系
亞歷山大溫特提出國際社會會朝著康德無政府文化發展。在經濟全球化、政治一體化進程不斷加深的今天,各國之間經濟、文化、政治交流日益頻繁,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全球化的不斷加深同樣也推動國際社會無政府狀態朝著有序的方向前進。康德無政府文化體系中的表現出的正是在推動國際體系無政府狀態不斷減輕,推進國際社會不斷和平向前發展。國家之間的合作應本著和諧雙贏的原則,以全人類的共同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出的中國方案,被賦予全新的實踐基礎和時代特色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同樣也標志著人類對于自身總體的認識和實踐的過程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面,也展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擔當和時代使命。
全球化進程總體上是向前發展的,我們應把人類的發展進程看成一個整體進程,把國家的利益上升到全人類的利益。
(一)全新的價值觀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包含全新的共同價值觀,新的價值觀淡化了意識形態。人類發展的共同要求可以超越意識形態的差異。同樣它也是對二戰以來的兩極格局、霸權主義和一超多強格局的超越。淡化意識形態的差別,以全人類的共同發展需求為出發點,避免各主權國家在錯誤知覺中走入安全困境,保證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康德無政府文化體系中將超越意識形態表述為國家間的相互認同,康德無政府文化中的“世界大同”是人類未來發展的集體認同趨勢,國家之間相互認同是朋友的身份,國家間本著互助和非暴力的原則文明往來。康德無政府文化中所說的國家間相互認同和深深根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不謀而合,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促進全世界各種文明,包容互鑒、平等交流,體現人類文明的共同價值。康德無政府文化體現人類共同價值的思想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中有了長足的發展。
(二)全新的發展觀
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包含了全新的全球發展觀,這種發展觀超出了國家之間的競爭關系。在全球化進程加速發展的今天,不僅為世界各國經濟帶來了長足的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旨在為沿線各國加快現代化進程,共同面對發展問題。而且,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全球問題,例如,生態、能源、衛生、糧食、反恐等以及局部地區沖突,使全人類面臨著發展困境。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共同利益觀念描繪一副人類未來發展的藍圖。各國在保證自身經濟發展同時促進他國發展,各國的發展要以全人類的共同利益為出發點,在面臨全人類共同的發展困境時,各個國家應該加強合作,風險和利益共擔,攜起手來共同維護全人類的共同發展利益。
康德無政府文化中描述的是多元安全共同體和集體安全的觀念。集體安全和安全共同體也不單單是為了有效遏制戰爭沖突威脅,而在面對全人類發展困境,如核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等一系列與人類命運相關的國際問題時,各國之間以大局為重,互助互利,共同應對全球問題。使得人類在“命運共同體”的建構之下,相互合作發展,維護全人類共同利益。
(三)全新的規則觀念
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包含了全新的共同規則觀念,這種規則觀念體現的全球秩序觀超越了結盟思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規則觀念反思和總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兩極格局帶來的危害,同樣也是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外交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結伴而不結盟理論等一系列外交經驗。致力于打造新型國際合作伙伴關系,維護世界的和平發展與穩定,各國之間應平等尊重,求同存異,重建和諧的世界秩序。
康德無政府文化體系中對于集體安全和安全共同體的認知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規則觀念,是對“均勢”和“霸權”體系的超越。世界在當今的經濟政治國際秩序中,各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局部地區沖突戰爭不斷,加劇世界動蕩。人類命運共同體應運而生,旨在用共同規則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重建平等互利,和諧共贏的國際新秩序。
(四)全新的共同安全觀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涵蓋了一種全新的國際安全觀,這種全新的安全觀超越了國別存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際安全觀表現出來的正是中國的民族自信和歷史責任感。中國要讓發展紅利與全人類共享,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為世界發展提出的中國方案,也是中國對重建國際新秩序觀的集中闡釋,更是中國對全人類未來國際安全形勢發展的美好愿景。
康德無政府文化中描繪一幅永久和平畫卷,同樣也設想了規范有序,相互友好的國際安全觀。可見康德無政府文化體系中的價值觀、發展觀、秩序觀、安全觀,在習近平主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中得到了集中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變現出來的國際安全觀與康德無政府文化都將全人類的和平發展放在重要位置,這也說明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更注重吸收西方優秀的文明成果,淡化意識形態的差別,借鑒不同文明的成果,體現了共產黨人兼濟天下的胸懷。
康德無政府文化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有很大的思想啟迪作用。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同時吸收和借鑒了康德文化中的思想成果。康德文化體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都描述了未來人類發展的美好藍圖,都對未來國際社會秩序的建構提出了初步設想。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吸收和借鑒康德文化的基礎上,又總結了歷史上的“均勢”和“霸權主義與強權主義”產生的經驗與教訓,對于未來國際秩序的建構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提出包容互鑒、平等尊重、合作共贏理念不僅是對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的沖擊,同時也包含了對重塑全新的國際秩序的設想。建設和諧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于解決當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有利于世界各國共同應對當前發展困境。有利于不同文明之間相互合作交流,最大限度遏制局部地區戰爭沖突,齊心協力推動全球化進程朝著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使全世界人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在當前國際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對重塑新型國際秩序觀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和溫特無政府文化主義相得益彰,雙方都旨在減輕當今國際社會的混亂無序的狀態,積極引導國際秩序重塑。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一種包含了全新的共同價值觀、全球發展觀、全球秩序觀、全球安全觀的新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溫特無政府文化都為今后世界發展規劃了藍圖,而溫特無政府文化觀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又從一定程度上繼承和發展了溫特的無政府文化觀,全人類發展的角度詮釋了溫特無政府文化觀的強大生命力,也說明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在充分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思想成果的基礎上才提出的成熟理論。
參考文獻:
[1][美].亞歷山大·溫特著,秦亞青譯.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葛郁柏.論建構主義對國際體系無政府主義思想的發展——讀亞歷山大·溫特《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J].遼寧大學學報,2001,(06).
[3]陳向陽.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世界秩序重塑[J].中國與世界,2016,(05):005.
[4]黃海.人類命運共同體: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自信、智慧與擔當[J].湖南省社會科學院,2017,(06).
[5]康德.論永久和平[M]//康德著作全集:第8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河北師范大學;作者簡介:[1]張子祥,碩士研究生在讀,河北師范大學,政治學理論方向;[2]張煊,碩士研究生在讀,河北師范大學,法學理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