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將更多不斷變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帶進了傳統的教學課堂。藝術院校設計軟件微課,可以使學生時刻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并且可以不斷地更新專業技能知識。本文分析了微課的顯著特征、藝術院校設計軟件微課專業的應用現狀以及微課資源設計制作方法,旨在為微課的廣泛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藝術院校;設計軟件;微課;資源設計
近年來,隨著國家新政策的出臺,國家的教育形式發生了改變。微課程教學越來越多地走進了各類高等院校的課堂,微課教學的探究也逐步深入,微課的形式也發生了轉變,從以前的以微視頻為主的教學,發展為現在的支持多種學習模式的在線教學微課程。微課這種教學模式跟隨網絡的發展,逐漸發生教學軌跡的轉變。藝術院校設計軟件微課也隨著社會發展的潮流,使用各式各樣的微課資源,運用微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發展性思維,使藝術院校設計類專業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
1 微課特征、表現作用及設計要求
微課是微課程的簡稱,是按照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方式。它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為了教育學生在課堂內外圍繞某一知識點教學的過程,或者是在教學中開展的,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展開的教和學的過程。微課是一個新興的學習資源,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適合很多學科的開展。微課就是為了快速地將教學內容在網絡上進行數字化傳遞,通過音頻、短視頻等方式傳播。在國外微課程這個概念最早由位于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創,在國內也是近年來由胡鐵生先生提出的。他給微課下的定義: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1]
1.1 微課的特征表現及作用
21世紀是一個發展的時代,社會在飛速進步,微課程迅速走進高校的教學中,微課教學現在已經形成了一種特定的模式,在這些開展微課教學的高校中已經取得了很不錯的成效,但是用發展的眼光看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尤其是微課的素材制作方面。現今對教師的微課制作能力的技術培訓已經迫在眉睫,普通的微課制作多是“形式大于內容”,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高校的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應該注意微課的設計、內容、重點、難點的劃分和教學內容的選擇,合理地運用微課程選擇設計會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提升,更好地展現教師的真實水準,也能夠很好地對人才進行培養。接下來,筆者將對微課的表現特征及作用進行分析。
1.2 微課的表現
一是主持性:一般由主持人講授,既可以出鏡,也可以畫外音;二是播放性:它可以運用新媒體的方式進行傳播,還可以運用視頻、動畫的形式在網絡上播放;三是短小精悍:一般時間都很短,5~10分鐘是最佳的;四是內容突出:微課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或者是技能的突出點;五是資源容量小,更易理解、掌握重點;六是具有設計性,微課程的各個環節通過精致的設計。
1.3 微課的作用
在如今的網絡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已經不能用數字來形容了。網絡平臺為大家提供了便利。微課正如當下的微博微信一樣融入了大家的日常中。微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具有很廣泛的教育應用前景。它區別于傳統教學,由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微課既不是整堂課,也不是將課程壓縮,而是把課堂中的重點內容進行突出表達。
第一,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環境。
第二,滿足學生對不同知識的需求,進行個性化學習。
第三,教師的角色轉變,不再是主導者,而是指導者。
第四,自我選擇學習,查漏補缺,強化知識,增強能力。
第五,課外自然延伸,加強學生的閱讀量和理解能力。
第六,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完善。
第七,內容的完整性,不能夠被遺失,可以隨時更改和借鑒。
1.4 微課的設計要求
第一,從學生的基本出發。藝術院校的學生學業問題出現了很嚴重的倦怠,由于高中時教師、家長過分壓榨學生的課余時間和滿滿的課業要求,到了大學沒有了那么多的課業要求,學生一下就松懈下來了。大部分的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得步入大學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呈下降趨勢,這也使得大學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關鍵。在學習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比較差,遇到困難不再像高中時激流勇進,而是以一種消極的態度面對,缺乏求知欲和上進心,聽課時也是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針對這種情況,藝術院校教育者們在課程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地進行教學設計,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根據學生的能力分配任務,設計好實際的教學目標,靈活使用教學方法,不斷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
第二,就業為導向的設計方案。藝術院校的教育不再是簡單地為了學生的素質培養為基礎,要求學生的德智體美素質全方位提升。藝術院校培養的人才是為社會和企業服務的。以就業為導向可以很好地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順應時代的大潮。因此,在微課資源的設計制作中,藝術院校應該明確,學生怎樣能夠更好地發展,要很好地考慮到學生未來的就業發展方向和用人單位的基本要求。[2]
2 藝術院校設計軟件微課資源設計制作現狀及存在問題
2.1 教學內容缺乏設計
微課的顯著特點是突出重點知識的學習,而傳統教學方法則是對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學習。目前,微課與傳統教學的融合程度較低。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藝術院校設計類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不僅需要懂得專業的理論知識,更要有效提升學生應用專業知識的技能。所以,只有把微課與傳統教學有機融合,圍繞培養學生的能力,完善教學方法,才能實現藝術類設計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
2.2 藝術院校設計軟件微課制作技術門檻較高
就如電腦的操作系統一樣,盡可能實現簡易化操作、智能化幫助,讓廣大師生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在設計軟件的專業理論、技能的學習中,大幅度減輕教師的備課負擔和講課強度,用簡單的手段把教學過程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知識點轉化成視頻、音頻或圖像模式并輕松實現與學生的交互式教學。只有這樣才可能讓廣大師生更樂于接受微課這一新興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微課在藝術院校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3]
2.3 藝術院校設計軟件微課制作重建設輕應用
目前,各類的微課有大量的資源,但微課設計資源制作多是“形式大于內容”,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許多老師、學生更熱衷于參與微課設計大賽,而將微課設計資源制作應用于實踐教學中的情況還不算太多。對于藝術院校設計軟件的微課來說,更多是要服務于實踐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設計軟件的實際應用能力。
3 藝術院校設計軟件微課資源設計制作方法
3.1 模塊化設計制作法
通常來說,微課資源的設計制作可按模塊化的方法進行,將微課制作的整個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即微課腳本的設計、知識點或內容設計、微課視頻的呈現方式設計以及微課程教學中的藝術設計。[4]
一是微課的腳本設計。就是在設計制作微課前,把傳統的教案進行腳本化處理并按照所設計的腳本進行學習內容視頻的錄制。
二是知識點或內容的設計。設計軟件微課的知識點一般都以單個知識點進行。例如,要以新穎獨特的“片頭”吸引學生的興趣;明明白白地呈現目標,操作演示突破難點,講透知識點;最后還要進行歸納總結。
三是微課視頻的呈現方式設計。選擇錄制軟件,實現預設的視頻呈現方式,如可在片頭、片尾或任意處插入所需的標題,每段視頻之間的轉場或過度要自然,還可在所學知識的重難點處增加特效以強化學生的記憶……當然,還需常規的功能,如對錄制視頻的后期剪輯、編輯或處理,調整視頻的音量、音質以及錄制過程中無關雜音的消除等等。
四是微課程教學中的藝術設計。微課程教學中的藝術設計是指老師在微課資源設計制作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講解知識點時的表述、情緒控制、聲調等講解技巧。例如,內容講解時做到準確無誤、邏輯清晰、知識系統;時間設置為10分鐘左右;盡可能少用枯燥古板的書面語,不照本宣科,聲音響亮,語調抑揚頓挫且有節奏感等等。
3.2 按主題劃分資源整合法
藝術院校設計軟件微課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微課資源設計制作也可以采用按主題劃分資源整合的方法。首先要將課程按照實操的步驟或不同的環境劃分成幾個部分,然后再按每個目標所對應的任務需求將每一個大的部分劃分成若干個小部分,方便學生逐一進行學習掌握。在技能點的設置上,必須確保前后的關聯性,在每一個小部分、每一個小主題結尾時都要有總結歸納,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理解。就拿藝術院校設計軟件微課來說,這是對理論和實踐要求同等重要的課程,可將課程的內容按目標劃分為若干個可執行的部分,再根據不同的目標劃分為若干個主題,按主題進行微課資源的設計制作,采用這種按主題劃分進行微課資源設計能更好地整合微課程資源,將微課涉及的教學活動的落實到位,達到提升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最終目標。
4 結語
軟件課程實踐教學是藝術院校軟件課程中的重點教學內容,也是藝術院校學生重要的藝術設計工具。可以這么認為,藝術專業學生對設計軟件掌握的熟悉程度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專業后續發展前景。但實際上,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限制,藝術專業學生在設計軟件學習方面具有天生的劣勢,對軟件工作機理了解不深,大多處于相對簡單的機械模仿狀態,此過程往往通過課程實踐教學實現。這在無形中也加大了老師的課堂工作量,削弱了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對藝術院校設計類軟件課程的實踐教學形式和內容均需要革新,在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的基礎上降低老師課堂教學工作量,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5]
參考文獻:
[1] 馬海峰,秦桂英.高職院校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23-25.
[2] 瞿新忠.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微課設計與應用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研究,2015(06).
[3] 張曉君,李東哲,陳雷.微課程視頻制作中的注意引導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8):105-107.
[4] 菅春葉.國內外微課程的比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5] 互聯網+時代微課發展探究[J].價值工程,2017(04):172-173.
作者簡介:魏云(1979—),男,湖南長沙人,碩士研究生,長沙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