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夢 苗艷鳳 郭紫薇
摘 要:本文以引導兒童自主行為為切入點,結合優秀產品案例,分別對兒童家具產品市場現狀、兒童家具設計要素、兒童生理及心理特點、引導性家具分析四個方面進行調研和分析,深入挖掘兒童成長發展的具體需求,目的在于為今后幼兒引導性家具設計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兒童家具;設計;引導性;身心發展
隨時代變化,新一代消費顧客已經產生,大量高素質、高標準、高眼界的新生消費力逐漸代替了以實用、實惠為主的老顧客群體。[1]父母越來越愿意在孩子身上花錢,他們力圖創造一個友善的空間,讓孩子釋放天性。
隨著二胎政策的實行,兒童用品產業迎來全新的爆發期。但我國兒童家具起步較為晚,一直在探索兒童家具設計道路。
1 兒童家具市場現狀
目前,對于兒童家具的研究和設計,國外發達國家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兒童家具產品的設計研究及實踐相對成熟。國外兒童家具更加注重產品的情感表達,體現對用戶生活方式與生活形態的深入解讀。[2]歐洲國家的兒童家具設計尤為重視兒童的認知發展、人體工程學及安全、健康環保。美國兒童家具重視產品的實用功能,在家具的可成長性以及組合性方面十分出色,他們會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需求來設計家具。將外觀造型與兒童的認知發展特點巧妙結合是國外兒童家具的主要特點,[3]試圖讓兒童在玩耍中培養自身的能力及相關的生活技能。
國內消費者除了重視兒童家具產品的可成長性和安全性之外,對產品所附屬的教育及引導功能也越來越關注,他們希望產品能夠引導孩子身體力行地參與家務勞動,以此來提高兒童智力,促進其性格的完善。兒童的消費決策很大程度上由成人幫助完成,[4]因此,理解家具在兒童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家長以及家具設計師需要掌握的。目前,市場上涌現了一批針對兒童健康成長和心理發展而設計的家具品牌。比如,兒童家具品牌哈木的房間完全從孩子的視角出發,所有產品采用傳統最為復雜的榫卯結構,通過個別部件的趣味化設計引導兒童和家具產生互動,試圖通過家具建立孩子與父母最緊密的關系。
2 幼兒期兒童生理及心理特點
良好的行為習慣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兒童引導家具的目的就是希望兒童在使用家具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獨立收納物品、分類物品,之后通過這些行為來構建兒童自身的認知體系。因此,掌握兒童不同階段身心發展的特點,了解兒童不同時期的行為特點,對兒童家具的設計及研究有很大幫助。
幼兒期兒童擁有多樣化的心理感受和情緒變化,他們的感官、思維以及記憶發展等都處于活躍期,因此對事物都具有新奇感受。家具本身明亮的色彩、簡潔明快的色調、柔和的線條等,不僅能讓兒童所處的空間充滿趣味,引起兒童喜悅、快樂的情緒,還能激發兒童的潛力,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處于幼兒期的兒童會有以下兩點特征。第一,體質發展迅速。處于幼兒期的兒童身體素質變化最大的就是身高,隨著身高變化幅度的增大,其對兒童家具的尺寸要求也逐漸增高,這就需要設計師在設計中運用人體工程學知識來分析兒童不同階段的體態特征,保證兒童家具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第二,大腦發育迅速。研究表明,年齡越小的兒童,他們的智能發育越快,表現力杰出。處于幼兒期的兒童大腦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強烈,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在家具設計中要把握好這一特點,基于幼兒大腦發育規律來設計益智型、教育型家具產品。
3 兒童家具設計原則
家具產品應順應兒童天性,開發其潛能。明亮的色彩、簡潔明快的色調、柔和的線條等,不僅能讓兒童所處的空間充滿趣味,還能激發兒童的潛力,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3.1 功能性
功能性作為任何產品設計的首要原則,其重要性在兒童家具設計中也不可忽略。[5]家具的實用性與功能性一直是消費者較為關注的一點,兒童家具需要滿足兒童在生活、娛樂、學習等方面的要求。如今,模塊化家具的概念越來越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從具有多功能的產品的角度來說,模塊化設計能夠縮短設計周期,降低生產成本,豐富產品種類。[6]模塊化設計能夠通過產品之間的聯系組合性,增加兒童與家具之間的互動,豐富兒童的娛樂體驗。此外,科學的尺寸會讓兒童在使用過程中感到舒適。兒童家具不是單純的成人家具的“尺寸縮小版”,[7]在設計中必須結合兒童在不同年齡段的具體需求以及身心發展特點,真正實現設計上的“以人為本”。
3.2 安全性
安全性對于兒童家具設計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兒童具備超乎尋常的想象力,對事物充滿旺盛的好奇心,因為處于成長發展的初級階段,認知還不夠全面,對于空間中擺放的物體會有想觸碰和操作的心理,這一過程就有產生危險的可能。針對兒童這一特殊群體進行的家具設計,最重要的就是要體現無微不至的人性關懷。除了功能性和趣味性,在材質、結構、造型方面更要設想周全、嚴謹,因此在家具設計中要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再考慮其他功能的實現。
來自KamKam設計公司的這套兒童家具非常安全,孩子們可以愉快和方便地使用。角落邊緣處打上厚厚的毛氈的柜子、套上布料的桌子、既可以儲物也可以移動的火車椅子,這些家具在充滿趣味性的同時,也保證了使用的安全性。結合木質與布藝兩種材料,給予兒童不一樣的觸覺體驗,增強他們對外部環境的認知,以此促進其認知體系的構建。
3.3 趣味性
好奇能動是兒童的天性。兒童接受教育的方式主要以游戲為主,在游戲的過程中接受新知識,游戲能夠有效提高兒童接受理解、知識的效率。[8]家具可吸引兒童的注意,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從而和他們產生互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知識體系的形成。所以形狀新穎、造型有趣、用色繽紛又柔和便是兒童家具設計的一個著力點,鼓勵兒童與它們隨意互動或發揮想象力進行有趣的組合是家具設計的另一著力點,讓他們在游戲與使用家具的過程中感知和認識世界。
3.4 引導性
引導是指利用客觀方法或外界事物,幫助被引導者進行實踐嘗試或思考推理,從而達到既定的引導結果的過程。[9]兒童區別于成年人,情緒更容易波動,認識能力更弱,兒童通過外界積極的引導和刺激,逐步積累經驗和知識,形成自己的認知,同時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因此在家具設計中,兒童需要更多情感上的關懷和感知上的引導。
來自墨西哥的兒童家具品牌NIDO和設計師Christian Vivanco合作的“Traven”——一組手工編制的家具,包含扶手椅、凳子和玩具盒。這個系列的靈感來自布魯諾·特拉文的故事“籃子的系列”,考慮到兒童的需要及其創造力,他們的日常生活充滿想象力與趣味性,該系列在滿足功能的同時增加了娛樂性和引導性,從而有效地指導兒童對物品的收納整理。
4 引導性家具案例分析
現階段,對于兒童行為習慣的引導,離不開外部環境與家庭內部的影響。家庭教育的核心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10]而外部環境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的身心發育,包括人文教育以及事物的影響。
家具作為兒童成長環境中接觸密集的物品,與兒童發展息息相關。一件好的兒童家具產品會在無形中給予兒童教育和認知上的幫助。學前兒童的家具與“教具”“玩具”沒有明確界限。[11]現階段,許多兒童家具的引導功能都是結合游戲趣味性來與兒童產生互動。例如,來自意大利的設計師Elena Nunziata所設計的一套兒童家具。把握兒童喜愛玩耍的心理,巧妙地將家具與幾何造型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兒童的動手積極性,提升了物品收納的趣味性,培養了兒童良好的收納習慣。
5 結語
如今的社會發展迅速,消費者對于兒童家具功能的要求已逐漸上升為更高的教育引導需求,這就需要設計師及廠商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特點,突破原有的理念,結合具體需求,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促進其自我認知以及思維能力的發展。時代賦予了兒童家具極大的進步空間,相信未來兒童家具的發展也會日趨蓬勃。
參考文獻:
[1] 張洪淼.我國兒童家具品牌的當代思考[D].南京林業大學,2018.
[2] 張楠,關惠元.基于差異化戰略的設計定位與用戶細分——以我國兒童家具行業為例[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1(3):106-113.
[3] Alan Cooper(美),等.交互設計精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4] 張楠,關惠元,Francesco Zurlo .兒童家具設計研究及創新方法[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8(2):190-192.
[5] 陳偉鴻.兒童用品的仿生造型設計方法研究[D].西安西北工業大學,2007.
[6] 梁璐,陳于書.兒童雙層床模塊化設計方法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02):15-17.
[7] 李湘莉.成人化:兒童消費的誤區[J].計劃與市場探索,2001,8(04):43-44.
[8] Azeri A R K,Parvizi R,Khaleghi S J,et al . Effective Design Principles in Promotion of Children's Creativity in R esidential Spaces[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Sciences,2015,2(02):31-46.
[9] HoldenA M . Creativity in children's furniture design[J]. Dissertations&Theses-Gradworks,2013.
[10] 張翠.基于情感體驗的包裝設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
[11] 曾山,關惠元.發展心理視野下學前兒童家具設計探討[J].包裝工程,2018,39(4):141-145.
作者簡介:王小夢(1998—),女,河南洛陽人,本科在讀。
通訊作者:苗艷鳳(1975—),女,吉林人,博士,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產品設計及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