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杰 孫坤倫 呂勝凱
摘 要:為了探析云南楚雄雙柏縣李芳村民居建筑風格、裝飾藝術以及民族風俗等,我們對居民聚居地與歷史文獻進行了深入研究。總結出李芳村彝族的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生活習俗、社會結構。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加大了新農村、特色小鎮建設與改造,在改造與建設中運用了彝族裝飾風格與建筑形式,使我們開始對當地傳統民居建筑、裝飾風格進行研究、探索、保護。
關鍵詞:楚雄彝族;建筑形式;裝飾風格;李芳村
1 李芳村的生態與人文背景
李芳村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白竹山西坡谷地,背靠青山;西面為李芳村“鑼笙湖”水庫。村內古樹參天,多為常綠闊葉林,主要分布在土主廟周圍及大鑼笙傳習廣場周圍,以樟樹、火把樹為主,還分布有渣子樹、核桃樹等。地形陡峭、高山遍布、立體氣候明顯,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盛行西南風,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達18℃,土壤多為紅土、黃棕土,土地肥沃。
“三笙”文化中“大鑼笙”的發源地就在李芳村,所以“三笙文化”到現在已經是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的一個民族、文化、歷史標識。“笙”在雙柏為舞蹈之意。雙柏的“笙”種類很多,在眾多的“笙”中,尤以驅邪出祟、祈福求祥的老虎笙、大鑼笙、小豹子笙為代表,故稱“三笙”。
2 楚雄彝族傳統民居建筑常見類型
云南地區彝族分布廣泛,自然環境與氣候條件多變,多種民族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楚雄彝族民居多樣化的形式特征。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貴高原中部,滇中高原北部橫斷山區,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海拔落差大。彝族居住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村寨聚落形式為主,主要是在平壩河谷地區以聚居為主,這是彝寨典型的聚落特點;另一種是散居形式為主,多在山勢險峻的山地或者進河谷地區,這樣遠可高望水源、耕地與牧場,主要有“瓦房”“土掌房”“一顆印”“茅草房”等。這些體現了彝族人民獨特的審美觀念和建筑形式。
3 李芳村傳統民居的建筑類型與特征
在發展過程中,中原地區的文化和當地的本土文化對李芳村彝族傳統民居建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造成了楚雄彝族傳統民居建筑在不同地域發展中產生了許多不同種類的建筑形式。
“瓦片房”是李芳村最主要的傳統民居建筑形式,“瓦片房”也稱“匹也”。以修筑瓦片房為主,主要區別是修筑規模大小,裝飾繁易程度有所不同。瓦屋主要建筑材料源自自然木、土、石等。建筑墻體為土筑墻,再用泥土和牛糞不斷加固,用泥土是為了抵御山區冬季寒冷的氣候和強烈的山風,而牛糞是為了避免陽光照射和高原夏季炎熱的氣候導致墻體開裂。結構為木柱支撐房屋,屋頂橫架木頭穿過房頂作為支撐房梁。屋頂則采用雙斜面結構,形成“人字”形結構,有利于雨水的排泄,保持屋頂及室內干燥,避免潮濕和雨水滲入墻體與屋內。人們常在屋頂放置木頭與石塊防止大風吹走瓦片。
傳統村落聚居形式都以土主廟為中心布局方式。而傳統的民居空間則是以堂屋為核心,主要有堂屋、廚房、臥室、儲藏室、天井、庭院、養殖等。通常民居主要為兩層三開間,一層功能有堂屋,以家庭聚會、會客、飲茶、招待親朋、家庭活動等為主,次間為主臥;主屋二層儲藏雜物、糧食等其他物品;在屋前會有院子,院子在傳統民居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是家務、休閑、晾曬、夏乘涼冬取暖的地方。主屋一側則會單建一個廚房與院子相通,院落大門不會正對堂屋,而會在起院落偏左位置。彝族人民生在自然,也與自然和諧共生。
4 李芳村傳統民居建筑裝飾與紋樣
4.1 李芳村彝族傳統民居建筑常見的裝飾色彩
楚雄地區彝族擁有豐富的人文環境和復雜的地理環境,山峰、峽谷、野獸、綠植、農耕等也使得在長期的日常生活和勞動生產中形成了他們獨特的色彩文化。聰明勤勞的彝族人民也對黑色、紅色、黃色三種色有獨特的定義:黑色代表山脈、大地,帶給他們豐收的希望;紅色代表永不熄滅的火種,為他們驅走邪惡和疾病;黃色代表收獲與陽光,為他們帶來溫暖與豐收的喜悅。在李芳村,這三種色彩也代表了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后來融入了白色、青色。夯土外墻為黃色;石塊相砌的墻基與瓦屋頂為青色;柱子為紅色;在裝飾與色彩的搭配中巧妙運用了黑、紅、黃三種顏色;白色用在室內顯得寧靜、明亮。
4.2 李芳村彝族傳統民居建筑常見裝飾圖案
李芳村豹子紋、老虎紋、火焰紋、鋸齒紋、牛頭紋、羊角紋等都是傳統的彝族紋飾。紋樣的重點在院子圍合上,其中就包括梁柱、門窗、圍欄等。房梁的紋樣裝飾集中在橫梁中間,柱子紋樣集中在底部的周圍。
5 結語
我國多種多樣的民族文化、民族藝術、民族建筑等都是寶貴的傳統文化,也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靈感源泉。隨著國家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新農村、特色小鎮、民族村落旅游在不斷地發展。彝族傳統民居建筑在我國民族建筑中獨樹一幟,也迎來了傳承和發展的機遇。我們在傳承與保護傳統民居建筑時,更要尊重彝族人民的本土文化和習俗。把裝飾的圖案與色彩、風格與形式具象化、符號化,充分運用到彝族民居的改造與設計中去。將現代化的便捷與傳統民居的風格相結合,賦予彝族傳統民居建筑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董斌.論云南楚雄地區彝族傳統民居改造設計[D].云南藝術學院,2017.
[2] 蔣高宸.云南民族住屋文化[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1997.
[3] 關瑞明,聶蘭生.傳統民居類設計的未來展望[J].建筑學報,2003(12):47-49.
[4] 張玉芳.獨特的彝族建筑文化[D].同濟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