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斐然
摘 要:考慮到我國文學和圖像表達之間有效結合的一些教學方式,將色彩構成作為基礎,讓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學習這一知識,可以通過色彩構成的組合圖像對所涉及的內容有所了解。本文將對抽象派繪畫表達形式在色彩構成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抽象派繪畫;色彩構成教學;表達形式
1 抽象派繪畫表達形式與色彩構成教學
1.1 抽象派繪畫
抽象派是由非常多的流派組成的,在20世紀的時候最流行。抽象派以抽象的幾何造型手法來表現,重于打破傳統觀念的繪畫,反對原模原樣地模仿自然的繪畫形式,是一種長期性、循序漸進演變而來的風格。抽象派與具象事物存在一定的共通點,因為抽象派是相對于具象來說的一種繪畫表達形式,是與具象概念加以綜合形成的一個新流派。因為其多變的風格、形式、表達而成為二戰以來20世紀最具風格特征的藝術流派。
說到抽象派就不得不說到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皮特·科內利斯·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他生于荷蘭,早期受到了印象主義、象征主義和表現主義的影響脫離了海牙畫派,后期接觸了新柏拉圖主義和多神主義的影響,他留在了荷蘭。在一戰以后,最后致力于“繪畫中的新造型”。蒙德里安著力于研究用最基本的繪畫元素進行創作,如直線、直角以及三原色:紅、黃、藍等組成抽象的畫面,這個時期的代表作《線與色彩的構成》色彩柔和,充滿輕快、和諧的節奏感。
1.2 抽象主義與色彩構成的共通點
在色彩構成課程當中,我們研究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情感等,即色彩與色彩之間的關系,同一色彩明度與純度之間的關系,還有各個顏色搭配起來產生的情緒。在這些色彩的研究中,我們經常依托平面的幾何圖形做各個色彩的對比。這與抽象主義中的幾何圖形表達形式是如出一轍的,這就是抽象派繪畫和色彩構成中的共通點。比如可以選擇一個季節性詞語來作為描繪的對象,先讓學生利用自身對常識的認識,通過文字對主題詞語的印象進行文字記錄,之后從色相環當中提取所需要的色彩并分析這些顏色,看這些色彩是否屬于主題詞固有的顏色,或者是可通過顏色中的純度差異進行表現,還可以通過顏色間的明度對比表現亮或者是暗的差異。之后,再選擇和季節有關的成語內容進行設計。以“萬物復蘇”的主題色彩為例,需要對春天百花齊放、萬物生長的色彩進行表現。首先,學生就要抓住主要的詞匯,選出象征生命的色彩和符合蓬勃向上的情緒的色彩。其次,選擇一個抽象派中最常用的幾何圖形為依托進行繪畫創作,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設計。
1.3 結合對抽象繪畫形式的理解展開色彩構成教學
讓學生理解抽象主義以及代表人物蒙德里安的繪畫后,從蒙德里安最著名的作品——《線與色彩的構成》中找到和色彩構成當中的契合點。
以抽象主義中的幾何形體造型,全面分析作品畫面構成當中的視覺結構。例如,可以是方方正正的矩形,也可以是不規則的形狀,用來表示具體的圖形,還可以是直線的、彎曲的,一旦選好了圖形元素,該元素即該作品構成的主要內容,確保了作品畫面圖形的結構統一性,不會讓學生在畫面結構形式上受到任何影響,學生完全可以將注意力放在畫面內容色彩的表達上。
在學習色彩構成中各色彩間的對比時我們就能應用抽象派蒙德里安的作品。該過程需要充分發揮蒙德里安式的色彩畫面的作用,提取原畫作的矩形、直線的元素進行創作。比如,在三原色對比的訓練中,我們應用紅、黃、藍三種顏色來做對比,首先讓學生對蒙德里安的繪畫進行介紹和賞析,了解了藝術家的繪畫后,讓寫生動手對名作進行模仿和再創作。運用直線在畫面上切割出大大小小面積不同的矩形。既是再創作就要與原畫有所不同,這就考驗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其對元素色彩面積的大小和位置與穿插方式的分析,根據審美能力進一步調整畫面內容的色彩面積和線條粗細,探索能夠展現色彩對比符合審美的作品。
這樣結合藝術家風格和作品的訓練,既能完成色彩構成的知識學習還能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又能更多地學習關于藝術史、藝術家的理論知識,對抽象派有了更深的了解。
2 抽象派繪畫表達形式在色彩構成教學中的應用
2.1 多元形態的解析構成法
對于多元形態的解析構成法來說,這是差異性的構成訓練法的一種綜合應用,關鍵點在于多重元素創意的表達磨合構成思維應用的領域,該解析構成法能夠在藝術設計過程中進行應用,這是色彩構成的差異性的訓練方法在實踐教學中應用的最后一環,也是訓練各種元素抽象思維的能力以及構成思維的能力。在教學內容方面要基于專業特點與構成課要求對相應訓練進行布置。在上課之前能夠針對性地分析學生的特點,與課程所需結合制訂針對性的知識學習。這有助于學生專業課程的開展,可以為學生構建連接專業課程的橋梁。
比如選擇一些元素比較豐富,同時主題不同的照片,把照片當中感興趣的元素篩選出來,盡量實現元素間的聯系。另外,要將所挑選的元素圖形在草稿紙上繪制出來,還要抽象地概括每個元素,直到滿意為止。之后,經過反復推敲和整理,將圖形按照自身設定的主題進行重構。在重組圖形的過程中根據照片的解析構成方法將元素邊線進行拆分并且搭建基本的框架。在框架搭建的過程中必須仔細認真,反復調整之后的框架可以作為畫面骨骼,相關人員能夠圍繞預先設定的主題添加圖形元素。多元形態的解析構成在訓練過程中具有很大的難度,特別是在各種元素進行抽象性概括圖形和整理圖形的時候是由比較單一的風景照片的構成或者是建筑形態的構成。這一解析更加復雜,必須反復地篩選和推敲,并進行抽象概括和重新組建。因此,在解析多元形態的訓練之前必須做好基礎照片的解析構成法和建筑形態的解析構成訓練。這樣才可以很好地了解多元形態的解析構成法。
2.2 分專業的構成分析
對于大場景的建筑形態的解析構成來說,這是構成訓練法和各專業知識之間得以融合、應用的一部分,將主要關注點放在理論和實際的結合方面,對各個專業方向運用差異性的構成訓練,重點在于專業特色的培養和設計思維的形成,這是構成基礎課和專業課程之間有效銜接的一個重要內容。在設計教學中融入色彩構成的差異性訓練方法,通過直觀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抽象圖形概括能力進行培養。教學內容方面要針對專業知識展開拓展,還要和作品的形態解析和再構成的訓練進行結合,讓學生能夠全面深入地了解差異性構成的訓練方法。
比如可以對室內環境設計藝術領域的學生進行構成訓練,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收集經典的建筑圖片,還要對收集的圖片進行內容元素化整理。將圖片中的建筑輪廓進行抽象提取,最終成為外輪廓圖形。在對圖形進行整理的時候要保留比較經典且具有代表性的內容,在主觀上可以對多余的線條進行刪除,并對這些圖形進行排序,按照照片的提取、解構的方法,把當中存在的一些結構、元素、色彩和照片之前的形式有效組合。可以看出,這些由建筑物當中提取的抽象圖形能夠自然地進行結合。因為該圖形都是進行抽象整理的,重新搭建,看似線條之間是在無意之中構成的抽象圖形。教師能夠在講授的時候對大量專業知識進行融入,將重點放在學生抽象圖形和聯想能力的培養上。通過該方法進階訓練可以很好地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同時,配上課程體系梳理,對學生的主動性進行激發和培養,還要善于總結規律,可以從根本上使得理論灌輸有所變化。學生可以從被動的學習狀態轉變為主動接受,還能夠改變課堂氛圍枯燥的問題,使得課程間的銜接更加緊密。建筑形態解析的構成原理是指在照片解析的構成法前提下進行發展,因為運用的都是非常具象的元素,該元素同時還是人們對于建筑美學的一次集中化的總結。所以,學生在對構成法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還對本專業的知識產生了一定的認知。
3 結語
抽象派繪畫表達形式與現階段設計專業教育中的應用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藝術流派表達形式的應用和研究,尋找其和設計的關聯點并且進行巧妙的結合,激發學生融會貫通地運用理論知識的積極性,將其所學主動地融入設計基礎教學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為設計專業的教學質量提供保障,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