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劉悅
貴州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以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為重點,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體系,通過總結試點經驗,最終將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
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是加強生態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制度。
4月中旬,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將在貴州、福建、江西、海南等地,探索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明確委托代理行使所有權的資源清單、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機制。
貴州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以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為重點,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體系,通過總結試點經驗,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

明晰的產權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如果說產權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那么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則構成了加強生態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制度。
“綠水青山”怎樣轉化成“金山銀山”?生態財富怎樣保值增值?回答好這些問題,產權制度都是繞不開的改革內容。《意見》明確提出構建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目的就是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杠桿,統籌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改革,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貴州具有江、湖、濕地、草甸、林區、草原等多種類型自然資源,生態文明建設是貴州發展的“主基調”。以貴州為試點,探索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明確委托代理行使所有權的資源清單、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機制,貴州“當仁不讓”。
今年1月,息烽縣下紅馬水庫管理所和開陽縣貴州開磷有限責任公司水權轉換交易成功簽約,將板廠水庫每年農業灌溉富余的30萬立方米水資源使用權轉讓給開磷公司做工業和生活用水,成為全省首個取用水戶與取用水戶之間的水權交易。
在此之前,威寧自治縣玉龍鎮、牛棚村已經完成水權交易試點工作,打響了貴州水權交易改革的“第一槍”。
除了水權交易,貴州還利用河長制統籌山水田林湖草系統治理,兼顧上下游、左右岸、流域與區域,實現水共治。實踐證明,區域合作、流域一體、部門協同,讓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更有力度。
《意見》明確,到2020年,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基本建立。

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讓自然資源底數更明、權責更清晰,為貴州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打下了基礎。圖為烏江百里畫廊。(貴州省水利廳供圖)
“落實產權主體為關鍵”是《意見》中提到的改革關鍵。
無論是國有資產還是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主體都是非常關鍵的方面。如果產權主體都不明確,產權制度改革就很難取得突破性進展。即便勉強為之,也會留下許多風險隱患,甚至會出現侵犯產權主體權利、損害產權所有人利益的行為。
《意見》明確提出,“落實承包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開展經營權入股、抵押。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也就是說,無論是土地還是宅基地,都是“三權分置”,所有權歸國家,承包權和資格權歸農民,經營權和使用權則可以轉讓、入股、抵押等,從而有效提升土地和宅基地的使用效率,特別是土地的集約使用,為貴州大力發展農業產業提供了堅實基礎。
目前,貴州農業產業發展如火如荼,老百姓將土地流轉至合作社,提高了土地集約使用效率、土地產出效率等,尤其是農民大量進城務工帶來的土地使用和種植效率不高、土地拋荒現象嚴重的問題,得到了比較好的解決。
兩年前,湄潭縣興隆鎮金花村大青溝組,在對村集體、村民的各種資源確定權屬關系并頒證后,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整合村集體和村民資源,打造出有名的“七彩部落”。
如今,在確定土地權屬關系,實行“三權分置”后,土地經營權進一步放活的湄潭縣,迎來規模化現代農業的同時,一、二、三產業正在融合發展,促使農民從第一產業向第二或第三產業轉產。
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是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要求,事關生態文明建設全局。
此次《意見》中,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確權登記是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礎。
其實早在兩年前,貴州就已經打下了這個基礎。2017年4月,國土資源部、貴州省政府批復赤水市、綏陽縣、鐘山區、普定縣、思南縣全域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工作,探索國家所有權和代表行使國家所有權登記的途徑和方式,開展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確權登記的路徑和方法研究。
為此,省自然資源廳(原省國土資源廳)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貴州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工作的通知》《貴州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工作要點》等一系列文件,劃分了14個類別,明確了面積、數量、質量等標準,探索解決了自然資源概念、種類、單元劃分、確權依據、登記程序、簿冊表圖、成果要求等試點難題。
作為試點之一,思南是山城,也是水鄉,這里有烏江奔騰,也有千溪蜿蜒、群山環繞。然而多年來,山山水水并沒有明確的歸屬。權屬不清,帶來保護、開發和利用等行為的不規范。山水生態難以發揮真正的優勢長板作用。
“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不僅讓自然資源底數更明、權責更清晰,同時還為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的思南實踐打下了基礎。”思南縣自然資源局局長劉云說。
通過對森林資源調查登記,思南縣進一步查清了縣域內森林資源的類型、數量、質量,為精準實施森林資源再造或有序采伐,提供決策參考。
同時利用調查登記結果,計算縣域內碳貯量,為碳交易作有力保障。據估算,思南縣碳儲量20年內約增加506萬噸。
2018年7月,貴州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工作順利通過自然資源部的評估驗收。驗收會上,評審專家對貴州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一致認為貴州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成效非常顯著,創新點多,形成可投入實際應用的豐碩成果,達到了較高的學術深度和高度,真正起到了試點的作用,為全國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先行先試,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