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文葉飛
石阡縣秉承“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生態旅游”理念,以“一城三景區”為核心,全境打造特色景區景點,逐步建成“公園縣、療養縣、旅游縣”。
“中國泉都”石阡到底有多美?
在巍巍五老峰觀景臺,可以欣賞到“長河落日圖”:夕陽下,波光粼粼的龍川河在青山翠峰的偎依里“扭身”而去,留下曼妙身姿;在歷史悠久的古城府邸邊,可以踏入夜郎古泉洗心滌慮,切身體驗“斯泉靈幻極,地噴水如湯,暖沸膚添潤,云蒸氣自香。人心能去垢,炎世就生涼。獨有探奇客,臨流歌未央”的美妙意境。
在鴛鴦湖濕地公園,可以靜悟何為世外桃源;在經歷500多年歲月變遷,依然保持著舊時“容顏”的“中國傳統歷史文化村落”樓上古寨,可以聆聽從明清至今的光陰故事和尋找無盡的鄉愁;在人間秘境,引世人趨之若鶩的梵凈山之姊妹山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以親睹到云蒸霞蔚、壯美奇絕的美麗畫境。
有著“中國礦泉水之鄉”“首個國家級溫泉群風景名勝區”“貴州歷史文化名城”等美譽的石阡縣,近年來著力打造“溫泉之城·長壽石阡”重點工程,以溫泉健康養身城為主題,全力推進中國山地溫泉特色小鎮的升級版建設,秉承“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生態旅游”理念,以“一城三景區”為核心,全境打造特色景區景點,逐步建成“公園縣、療養縣、旅游縣”。
溫泉是石阡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時,石阡人的一天已經在霧氣繚繞中開始。年逾古稀的滕代福每天起得特別早,就是為了去溫泉澡堂泡一次澡。
早在三國時期,石阡人就自發對夜郎古泉進行開發與利用,夜郎古泉自明代官方開發利用,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石阡溫泉又因一位當年跟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英國傳教士勃沙特親浴夜郎古泉而著的《神靈之手》而名揚海外。
夜郎古泉日排水880噸,水溫45℃,是最古老、最具規模的溫泉。泉水不僅可以提供洗浴,還可直接飲用,對治療皮膚病、風濕、關節炎有一定的療效。泉水清澈透明、水質優良,因含化學元素“氡”而被稱為“氡泉”,也是全國僅有一處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的飲用天然礦泉水含硒指標的溫泉。
石阡縣境內溫泉以縣城為中心,遍布周邊9個鄉鎮,天然出露點達40處,日均流量達2.3萬多噸,各處溫泉水普遍含氡、硒、鋰、鋅、偏硅酸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水質同時符合國際天然飲用礦泉水、醫用礦泉水雙標準,使石阡真正成為世界少有以優質地熱礦泉水洗澡的奢侈之地,長壽之人層出不窮。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用Kaplan-Meier法描述患者生存狀況。采用t檢驗對兩組數據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近年來,石阡依托資源優勢,圍繞全域旅游的發展思路,以溫泉養生旅游為龍頭,以夜郎古城和鄉村旅游為兩翼,全力打造“四季休閑、夏可養生、冬可避寒”的慢生活體驗區。
同時,打造首個國家級溫泉群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石阡溫泉風景名勝區。占地140畝的中壩溫泉小鎮陸續投入水上樂園、溫泉養生、養老服務等項目,以豐富而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為支撐,集觀光旅游、度假養生、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成為石阡的又一溫泉旅游目的地。
在石阡,隨便問上一個有點年紀的群眾,他們都會詳細地向你講述當年紅軍長征過石阡時,百名紅軍在困牛山英勇跳崖的感人事跡。

石阡縣科學制定了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戰略,一大批鄉村生態旅游示范點不斷發展,實現了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圖為樓上古寨俯瞰圖。(石阡縣委宣傳部供圖)
長征北路,石阡最繁華的商業街區,紅二、六軍團總指揮部舊址就在這條街上。不同于門外的時光流逝,這里仿佛按下了暫停鍵,80年前紅軍走過石阡留下的歷史片段,隨著解說員的講解,又一次躍然眼前。
1934年8月7日,在國民黨軍隊的圍剿中,紅六軍團幾支部隊在石阡尋路,經過浴血鏖戰最終突圍。
相隔不到兩年,紅軍再次來到石阡。這次沒有硝煙彌漫,石阡成為了紅軍的根據地。1936年1月,由賀龍、任弼時等率紅二、六軍團從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當月11日,再次到石阡休整,全軍在此開展革命活動,爭取開辟“石、鎮、黃根據地”(石阡、鎮遠、黃平)。
紅軍長征兩次經過石阡,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其中紅二、六軍團總指揮部舊址就是石阡最具影響力的紅色文化元素之一。2011年,石阡縣將紅二、六總指揮部舊址陳列館異地新建,免費對外開放。
“近年來,石阡縣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大力拓展紅色旅游市場,使紅色旅游在石阡得到了長足發展,有效發揮了旅游對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促進了縣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紅二、六總指揮部舊址陳列館館長張成君告訴記者。
2016年10月,國務院將石阡縣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抓住這一機遇,石阡加強對生態的保護和修復,保持并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得到保障。
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石阡傾力打造佛頂山生態旅游項目,舉辦了堯上古寨敬雀節、毛龍文化節和以石阡旅游景點、民族文化為主題的溫泉文化節、全國攝影大賽等活動,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與原生態山水親密接觸。
石阡鴛鴦湖水綠如玉、清澈見底,周圍8000多畝良好的植被與獨有的氣候環境,引得野生鴛鴦不斷遷徙而來,目前已有1000多對野生鴛鴦常年在此棲息。
當地黨委、政府積極引導群眾合理開發鴛鴦湖濕地資源,發展生態旅游業。每逢周末、節假日,附近的鴛鴦湖村游人如織、熱鬧非凡,鄉村旅游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
在甘溪鄉坪望村,一棟棟新建的傳統民居鑲嵌在山水間,花園式的綠化環境讓村子如在畫中。青山環繞、小溪潺潺,天藍、水清、地潔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愁美境在這里成了活生生的現實。
2015年6月,這個曾經依靠種植馬鈴薯和水稻創收的村落開始實施“易地搬遷旅游扶貧”發展模式,打造旅游新村。坪望新村第一家農家樂餐館——紅軍糧的老板馬艷在接受采訪時,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紅軍糧在旅游淡季每月都能為我帶來6萬元左右的毛收入,而在6—8月的旅游旺季,餐館每月能為我帶來7萬至8萬元的毛收入。”
如今,坪望新村已有農家餐館近10家、農家旅社8家、土特產加工銷售企業6家、農家超市3家、農村淘寶網店2家、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站1個……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旅游新村。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踐,石阡縣科學制定了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戰略,引領生態文明建設。目前,該縣森林覆蓋率達68.1%,良好的生態優勢也釋放出了更多的生態紅利,堯上、坪洋寨、國榮千年古寨等一大批鄉村生態旅游示范點不斷發展,實現了生態美與百姓富有機統一,用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