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雯雯 閆小星
摘 要:城市家具是打造良好城市公共空間的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優秀的城市家具不僅可以方便市民的公共生活,也可以幫助城市營造和諧文明的形象和氛圍。其中,椅凳類家具占比較高,是承擔市民生活中休憩、觀景、閑談等活動的主要設施,也是與市民身體接觸較多的城市家具。在椅凳類家具的設計過程中研究人、家具與環境之間的協調關系,增加人性化設計,將會提升市民幸福感,增加城市人文情懷。
關鍵詞:城市家具;椅凳類;人性化
國內相關文獻中,對城市家具比較全面的定義:城市戶外空間中,為滿足各類群體、各種公共活動不同需求而設置的一系列外露的、具有規模性的、可重復利用的城市公共環境設施。城市家具是打造良好城市公共空間的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優秀的城市家具不僅可以方便市民的公共生活,也可以幫助城市營造和諧文明的形象和氛圍。[1]
其中,椅凳類家具占比較高,是承擔市民生活中休憩、觀景、閑談等活動的主要設施,也是與市民身體接觸較多的城市家具。在椅凳類家具的設計過程中研究人、家具與環境之間的協調關系,增加人性化設計,將會提升市民幸福感,增加城市人文情懷。
1 現狀分析
1.1 分布情況
由于這類家具主要是提供給需要駐足休憩的人,所以主要分布在如廣場周邊、公園小徑、居民樓周圍、公交站臺候車區、街道兩邊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市區密度大于郊區。同時分布密度也因環境特點有所區別,比如公園、居民樓這類氛圍悠閑、多是供人散步歇腳的地方分布密度較高。在鬧區比如街道、廣場、商場周邊的密度較小,兩者之間間隔較長,這是因為這類地方出行方式以各類車為主,并且需要減少占用行人通行的空間。根據空間的不同形狀,椅凳類家具的分布方式也不同,比如大型廣場當中,主要是團狀分布于中央位置,而在小徑、街道等則是沿路邊線狀分布。
1.2 使用情況
根據調研,人流量較高的地方家具使用率也會很高,比如商場、公園等。一般一件長凳上不會超過兩組相互之間認識的人使用,即在長凳的左右兩端就座。人流量比較少或者比較偏的地方家具使用率不高,且損壞程度較高,基本處于廢棄狀態或者表面臟、生銹不適合坐下。
1.3 存在問題
(1)不實用。很多椅凳存在只能看不能坐的問題,例如材料選擇不當導致過硬,夏天凳面很燙冬天冰涼。凳面高度、扶手設計、靠背傾角不合理,老人使用時難以站立,一些公交站臺候車區的凳子高度也不適合正常成人使用。
(2)易臟,不易清理。材料使用上,例如金屬結構易生銹,一些木質在雨天后經過太陽暴曬會裂開。造型結構上,有的凳面設計為向下凹陷,容易積水。很多公共座椅處于廢棄狀態就是因為座面臟亂不堪,難以簡單清理。
(3)無美感,與環境脫節。作為公共設施不僅要考慮其服務性也要考慮其藝術性,它承載著文化宣傳的功能。但是很多城市椅凳造型重復,缺少與地區的歷史文化和環境特色的呼應,沒有體現出城市具備的別樣風采。
(4)利用率不高。由于人們注重自己的隱私,不自覺會形成自我保護范圍,一個長凳往往只有一個或兩個使用者,在人流量高的地方則會出現有位置卻沒人想坐的情況,十分窘迫。
2 優化方向
要設計出更加人性化的城市公共椅凳類家具,需要考慮到各方面因素。本文結合使用人群特點及需求,參考現狀分析中的若干問題,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探討城市公共椅凳類家具的優化方向。
2.1 滿足功能實用化,日常維護簡單化
因地制宜考慮不同地區使用者的行為特點進行差異化設計,結合人體工程相關數據與理論,提高使用者舒適度。[2]由于戶外家具需要考慮自然因素影響,材料在選擇過程中要考慮耐腐蝕、耐高溫低溫、防潮防燃等特性。造型結構上也要讓使用者能夠簡單地清理,方便入座。
2.2 安全化、無障礙化設計
家具設計最基本的就是追求功能與安全,考慮到使用者可能是好動活潑的小孩,[3]腿腳不方便的老人,[4]家具的細節需要注意盡量圓滑。避免存在可以將小孩四肢伸入的縫隙,構件之間要緊密牢固,并且整件家具不易傾倒,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要考慮到特殊群體,比如殘障人士,避免其在使用過程中受到傷害或者產生窘迫心理。公共環境中的家具要考慮所有使用群體的需求,體現城市形象,展現城市人文關懷。
2.3 造型和諧新穎
對單調的造型進行創新改良,使其外形與周圍環境映襯協調,使整體空間感增強。色彩的運用需要注意與環境的和諧,偶爾運用跳脫的顏色會增加空間的活潑感。設計元素中可以加入當地文化特色,做城市形象的傳播者。比如成都的城市家具中出現很多熊貓的元素,使整個城市的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2.4 生態化、可持續化設計
包括家具從原材料的獲取到整個生產、運輸、使用和回收處理的過程,應選擇環保材料,優化加工工藝,制造出結實耐用符合需求的環保產品。[5]同時,延長這類家具的使用壽命,優化后續回收系統。隨著技術發展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比如利用太陽能發電,到了夜晚可以自行發光,增加夜晚安全度。
2.5 注重私密性,加深人際交往
公共環境盡量保證個人的隱私不被侵犯,需要自我的防范、他人的配合以及公共空間的輔助。長凳的利用率不高,就是因為使用者不希望自己的私密空間被侵犯,于是出現很多折線式聯排單座的設計,提高空間利用率也保證了私密性。但是城市的發展伴隨著人情味的減少,合理的椅凳設置不僅可以免除尷尬的距離,也可以增強鄰近座位之間的人際交往。
2.6 具有積極行為引導力
當公共家具滿足基本服務功能之后,賦予其正向引導力,引導人積極正確的行為。這些正向行為可以包括文明使用公共設施,休憩時減少玩手機可進行閱讀等等。比如說一個長凳的凳面設計使其不能一個人坐在中間,導致兩端空缺,使用率降低。增加一個流通圖書角的設計,給行人片刻的心靈陶冶,增加文化氣息。同時也可以增加一些障礙設計,比如降低人流量較大地區椅凳類舒適度,防止使用者長時間停留。
2.7 智能化
雖然對于公共家具,考慮智能化會提高制作、維護的費用,但是智能化家具已經是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少量地應用智能化設計,成為城市特色。例如凳面自動調節溫度的裝置,雨天有自動烘干的作用;增加按摩功能,掃描二維碼即可使用,使功能更加豐富強大。
3 結語
作為城市里公共使用的物品,城市公共椅凳需要迎合更多人的訴求與需求,它們的使用情況體現的不僅是設計的優良,更牽扯到一個城市的精神風貌。希望城市家具設計師重視自己的職業重要性,與公民一起打造并享受舒適健康的公共生活。
參考文獻:
[1] 許艷青,陳紅,張曉偉,詹先旭,楊勇,楊峰.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地域發展現狀[J].家具,2018,39(05):21-25+30.
[2] 徐穎異,顧顏婷,吳智慧.沙發面料溫感舒適性測試與評價[J].家具,2017(5):27-31.
[3] 盛琦軒,張靜雯,劉祎.基于綠色理念的兒童學習桌椅設計研究[J].藝術科技,2019,32(01):21-22.
[4] 周燾,周橙旻.自理型老年公寓家具功能性研究[J].家具,2018,39(02):39-43.
[5] 方曉陽,徐偉,李榮榮,黃瓊濤.小徑材應用研究概況[J].林產工業,2018,45(11):42-46.
作者簡介:孫雯雯(1998—),女,本科在讀,主要從事家具設計與制造方面的研究。
通訊作者:閆小星(1981—),女,副教授,主要從事染色與涂料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