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耀州窯裝飾紋樣以祈盼生活美滿、祥瑞、富貴、多子為主題,蘊含著“吉祥、喜慶”的世俗文化寓意,且各個樣本的感性意象測量值隨紋樣組合差異而產生變化。本文融合現代設計理念,提出蓮紋的兩種再設計形式:簡其形含其意、變其形延其意。
關鍵詞:文化意象;耀州窯;蓮紋;再設計
宋代耀州窯瓷器精巧雋秀、裝飾藝術獨特,素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之美譽,是中國古代青瓷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耀州窯裝飾紋樣題材廣泛,文化內涵寓意豐富,反映了當時一定的社會觀念、思想意識和審美情趣,也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蓮紋是南北朝時期佛教文化盛行后流行于瓷器上的一種紋飾,常以覆仰蓮瓣的形式裝飾器物,象征佛光普照、吉祥如意,佛教色彩濃厚。到了宋代,蓮紋宗教意味日益淡化,開始向平民文化滲透,與許多民俗寓意相結合,生活氣息濃郁。研究宋代耀州窯蓮紋所隱含的文化意象,一方面,為傳統紋樣再設計提供參考,提升現代設計的視覺文化內涵,另一方面,有助于耀州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1 研究方法和過程
1.1 語意差分法
意象是主體完成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后在大腦形成的一種綜合感受,是人們的一種內在精神力量表達。語意差分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簡稱SD法,由美國心理學家奧斯古德(Charles E.Osgood)于1942年提出,是一種用于研究受測者心理意象的實驗方法,已被廣泛用于文化的比較研究中。本文擬采用語意差分法(SD法)對耀州窯蓮紋所蘊含的文化寓意進行感性的測量研究。
1.2 感性測量實驗
首先,通過翻閱文獻典籍、搜索網絡、參觀博物館等多種途徑搜集50余幅宋代耀州窯蓮紋圖片,對圖片進行數字化處理,使其全部轉化為蓮紋線描圖,建立實驗資料庫。其次,根據實驗設計篩選出6幅較為清晰、完整的蓮紋線描圖作為實驗樣本,6個樣本編號如下:樣本1把蓮紋、樣本2把蓮牡丹紋、樣本3孔雀銜蓮紋、樣本4鴛鴦戲蓮紋樣本、樣本5把蓮六魚紋、樣本6嬰戲蓮紋。
建立實驗詞匯庫,經過篩選得到的6組形容詞對:“廉潔的—貪污的”“富足的—貧窮的”“祥瑞的—兇險的”“恩愛的—憎恨的”“連年有余的—連年不足的”“連生貴子的—后繼無人的”。將6組形容詞對和6個蓮紋樣本建立七點語意差分量表,以“廉潔的—貪污的”為例,語意評價分數分為-3、-2、-1、0、1、2、3共7個等級,其中-3表示最貪污,0表示不貪污也不廉潔,3表示最廉潔,以此類推。制作測評問卷調研表,選取45名被試者,依據主觀意象認知對6個蓮紋樣本進行感性評價,收回有效問卷調研表43份,無效問卷調研表2份,有效率95.56%。
2 實驗結果分析
2.1 實驗結果
將所有問卷調研數據匯總、整理,宋代耀州窯蓮紋樣本感性測量結果見表1,感性意象分布情況。
2.2 結果分析
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宋代耀州窯蓮紋樣本感性意象最小測量值為-0.52,大多數測量值大于0,說明各樣本都蘊含著“吉祥、喜慶”的世俗文化寓意,且各個樣本的感性意象測量值隨紋樣組合差異而產生變化。樣本1把蓮紋偏向“廉潔的”,樣本2把蓮牡丹紋偏向“富足的”,樣本3孔雀銜蓮紋偏向“祥瑞的”,樣本4鴛鴦戲蓮紋偏向“恩愛的”,樣本5把蓮六魚紋偏向“連年有余的”,樣本6嬰戲蓮紋偏向“連生貴子的”。
早在魏晉時期,蓮因“下有并根藕,上有并頭蓮”,用以象征愛情,到了宋代,周敦頤在《愛蓮說》中盛贊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用以象征高潔清廉的美好品格。
牡丹種類繁多,形態飽滿,雍容華貴,被譽為“富貴花”,象征幸福美好、繁榮昌盛,蓮與牡丹組合的紋樣象征生活富足、愛情美好。
宋代海外貿易發達,孔雀作為一種祥和、華美的瑞鳥,由海外進貢,代表中外的友好情誼,《宋史》中記載:“占城國在中國之西南……建隆二年……貢犀角、象牙、孔雀四……”耀州窯孔雀紋飾較少見,孔雀與蓮組合的紋樣象征生活幸福、祥瑞。
鴛鴦在傳統文化中常用來比喻夫妻,唐代詩人盧照鄰《長安古意》的詩句“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贊美了美好的愛情。宋代耀州窯鴛鴦戲蓮紋樣,多為成對相隨的鴛鴦在水波蓮花叢中嬉戲,象征夫妻恩愛、百年好合。
魚產卵多、生殖繁盛,寄寓著人們對多子多孫的祝福,宋代耀州窯裝飾紋樣中的魚紋形象多樣,魚蓮紋象征連(蓮)年有余(魚)。
宋代耀州窯裝飾紋樣中,嬰孩紋樣是人物紋樣中較常見的一種,胖胖的形象在植物藤蔓間或飄蕩、或攀越、或懸空,場面生動。此時,蓮與嬰孩紋樣由佛教中“化生童子”演化為吉祥的嬰戲蓮紋,又因蓮蓬多子實,寓意“連(蓮)生貴子”。
3 耀州窯蓮紋再設計
意大利著名設計大師喬治·亞羅曾說過:“設計的內涵就是文化。”宋代耀州窯蓮紋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現代設計取之不盡的源泉,學之不完的典范。現代設計語境下,蓮紋的再設計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簡其形含其意、變其形延其意。
3.1 簡其形含其意
簡其形含其意是指對傳統裝飾紋樣進行簡化處理,使其文化寓意得以沿襲。宋代耀州窯蓮紋蘊含的文化意味隨紋樣組合差異而產生變化,在現代設計中,可以借鑒傳統紋樣中具有特定象征意義的元素,表達具有現代意義的思想情趣。以樣本3孔雀銜蓮紋為例進行設計實踐創作。宋代耀州窯裝飾紋樣中,孔雀的典型特征是其尾部羽毛像層層疊加的花瓣,整體隨意而自然,在紋樣再設計過程中,沿用這一特點,融合現代設計手法對母體元素進行適當簡化、重組,構成新的紋樣,色彩選用耀州瓷特有的“青”色,并將其應用到家居用品中,使其追求幸福、祥瑞的象征意義得以延續。
3.2 變其形延其意
變其形延其意是指在傳統裝飾紋樣再設計過程中,改變母體設計元素,并進行重新排列組合,使新紋樣的文化寓意在傳統寓意的基礎上得以延伸。現代創意設計主題不能完全依賴傳統紋樣的造型和內涵來表現,應根據設計訴求進行適當的改變、創新。以宋代耀州窯裝飾紋樣中“水波蓮紋”為例,提取母體元素蓮花紋和水波紋,對其造型進行改變、重組,形成兩個新的紋樣,將蓮花紋置于始于宋代的開光形中,調整蓮紋和水波紋到合適的位置,將組合紋樣水平移動變換、垂直移動變換數次,配以青色和深藍色,得到一個以四方連續形式構成的衍生紋樣,將其應用到家居用品中,風格清雅,既具有傳統紋樣的吉祥寓意,回旋的線條形式又寄托了人們對美好品格和幸福生活長長久久、生生不息的祝愿,傳統文化意義在現代設計中得到延伸。
4 結語
吉祥的文化寓意一直是中國傳統裝飾紋樣存在的精神動脈。宋代耀州窯裝飾紋樣與世俗文化相結合,以祈盼生活美滿、祥瑞、富貴、多子為主題,創造出內容、造型、文化意象都很豐富的紋樣形式。現代設計語境下,對宋代耀州窯裝飾紋樣進行再設計的過程中,應力求保留傳統文化的內涵寓意,使其在新的圖形語言形式下能夠得到更加靈活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子建,張睿.宋耀州窯與磁州窯植物紋樣的裝飾方法研究[J].中國陶瓷,2015,51(4):100-106.
[2]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陜西銅川耀州窯[M].北京:科學出版社,1965.
[3] 陸蕾.中國傳統圖形的認知與新視覺表現[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1):30-31.
[4] 李月恩.感性工程學[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5] 陳滿儒,王風娟.秦腔臉譜色彩意向分析[J].包裝工程,2017,38(14):69-75.
作者簡介:張紅燕(1984—),女,陜西榆林人,碩士研究生,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設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