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凡凡 王琛 趙唯嘉 于嘉浩
摘 要: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促進了智慧教室的發展,智慧教室的普及推動了教學模式的革新。為了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有必要對教室的座椅進行改進創新。本文著重對智慧課堂的座椅設計進行分析研究,并就此提出一組座椅設計方案。
關鍵詞:智慧教室;座椅設計
智慧教室是多媒體教室的發展延伸,是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新型教學環境,旨在優化教學、促進良好互動、增強學習體驗,是服務于教學活動的軟硬環境的總和。智慧課堂是智慧教室的直觀體現,是一種智慧教學模式,代表了現代辦學的發展趨向,是目前教學改革的研究熱點。
1 概述
在國家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智慧教室的建設引起了教育者的廣泛關注。目前,對智慧教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創新技術的應用、環境建設以及設備改進上,較少提及教室中座椅的革新。在教學活動中,座椅是學生接觸最多的設施,座椅的舒適度與體驗感影響著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課堂表現?;诖藛栴},筆者認為,在推廣智慧課堂的同時,也應考慮教室座椅的改進和創新,以改善教學質量,提升學習體驗。
2 智慧課堂座椅設計原則
2.1 互動性
智慧課堂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就互動性對座椅進行設計時,可從教學模式和互動性的實現兩個角度考慮。教學模式大致可分為4種:一是傳統的授課模式,即老師講,學生聽。二是小組討論,學生分組圍坐在一起,每次分組人數不固定。三是開班會或是其他集體會議,需要全體圍坐在一起進行商議、投票、表決等。[1]四是在教室里開展活動,需要移開桌椅,騰出空間。在智慧教室中,互動性的實現更多地需要借助技術手段。座椅應方便統一調配,可根據上課模式的變動自行調整。
2.2 功能性
為了迎合智慧課堂,桌椅不能局限于坐、寫、收納等基本功能。座椅的功能性設計可從材質、尺寸、功用、色彩等多方面改進。除了調節高度、桌面傾斜、加滾輪、桌椅折疊或變形等常規的物理性改進手段外,還可著眼于課堂互動、資源共享等技術性改進手段。例如,應用藍牙傳輸、虛擬桌面技術[2]以及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信息技術,可優化管理、提高效率,便于數據傳輸,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體驗感。
2.3 舒適性
座椅的舒適性影響智慧課堂的學習體驗。影響舒適性的因素可歸納為三類:人的因素、座椅的因素、人和座椅的相互作用。人的因素包括性別、身高、體重、BMI(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等。個體差異影響座椅的舒適度。[3]座椅因素包括尺寸、材料、外觀等。座椅因素和坐面壓力分布有關,[4]座椅靠背應貼合人體脊柱曲線。[5]桌椅的高度配比和色彩搭配也是應該考慮的重要因素。桌椅的高度配比存在用戶差異,為了滿足多數用戶的需求,座椅的高度應方便調節。合理的色彩運用也可以減少視覺疲勞,提供良好的視覺體驗。[6]
3 設計實踐分析
3.1 人群分析
以中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智慧課堂對中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引導意義。中學生在智慧課堂中的參與度較高,豐富有趣的上課模式可以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也有利于知識的吸收和思維的開拓。此外,中學生正處于體格快速增長階段,合理的桌椅配置既有利于他們互動式學習體驗,也有利于他們健康成長。
3.2 環境分析
智慧課堂家具設計需要從智慧教室的技術性和教與學兩個角度考慮。一方面智慧教室強調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另一方面強調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支持豐富的學習體驗和教與學方式的靈活多變。智慧教室改變了傳統教室的單一性以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智慧環境、統一管理、互動教學一體化。傳統多媒體教室的桌椅限制了學生的互動性和參與度,無法滿足智慧教室的需求。
3.3 功能分析
中學生適合啟發式教學以及自主探究式學習,傳統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思維的開拓,不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在教室中,座椅是學生接觸最多的設施,座椅的信息化與技術化改進,可以開創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此外,智慧課堂注重師生互動、小組討論、資源共享、課堂反饋,對座椅的互動性與技術性有較高的要求,而當下多媒體教室的桌椅多是固定式的,且功能單一,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體驗。
4 設計方案
4.1 外觀設計
通過上文對智慧課堂座椅的設計研究,提出了一組桌椅設計方案。該設計方案座椅的尺寸為550cm*550cm*950cm,高度可調。座椅與桌面結合,桌面可隨轉軸隨意轉動。S形靠背設計,貼合人體脊柱曲線,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原則。座椅下部有可拆卸的置物盤,拆卸后,座椅可疊摞,方便儲存和運輸。椅腿有滾輪,方便移動。該座椅有多種材質可以選擇,如塑料、膠合板、金屬板等,并可根據需要定制不同的顏色。
4.2 功能設計
該設計方案兼具桌、椅的功用。座椅可根據教師端的指令自動移動,任意組合,其內置的多種感應器,自動判斷路線以及繞開障礙物,到達指定位置,從而匹配不同的課堂模式。學生也可根據個體差異自行調整座位位置和高度,提升課堂的體驗感與參與度。座椅的桌面為雙層設計,內嵌顯示屏,桌面展開后即為大的延展桌面,方便小組討論。虛擬化云桌面方便學校統一部署、統一升級各個智慧教室教學系統,也有利于課程的靈活調配和管理,每個座椅的顯示屏隨著課程的變動自動切換課程內容。教師端和學生端可通過無線藍牙傳輸數據,教師下發任務書到學生端,學生自主研究或小組討論,并實時將數據反饋給老師,師生間互動性增強。
未來智慧教室將融入更多的創新元素,VR/AR+教育大步走進課堂,為學生營造生動有趣的立體課堂。智慧教室的座椅也會進一步優化升級,每個座椅都有配套的VR眼鏡,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可以讓學生直觀地了解課程內容,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在英語學習方面,學生可通過與虛擬角色的對話鍛煉聽說能力,體驗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提高自身的口語水平。對于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可借助VR技術幫助學生理解晦澀難懂的知識點。學生只需帶上VR眼鏡,就可以具象地感受電磁場的相互作用,親眼見證細胞分裂與生長的過程,并可以避免參與危險系數較高且不可控的科學實驗,代之以虛擬桌面式的探究實驗。
5 結語
對智慧課堂座椅的設計研究,應基于智慧課堂的建設與發展現狀,可從互動性、功能性和舒適性的角度進行考慮,并依托于藍牙、虛擬桌面技術以及VR、AR等信息技術,實現座椅的自動排列、數據傳輸、課堂反饋以及高效管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課堂,保證教學質量。在當下以及未來智慧課堂的發展中,筆者認為,可對此設計方案進行推廣,或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王琛,于嘉浩,陸紅紅,蔣雨婷.基于快速成型技術的中國古典家具模型制作工藝研究[J].家具,2018,39(6):40-44.
[2] 王子軒,吳智慧.辦公環境中建筑與家具的文化體現[J].家具,2019,41(2):41-45.
[3] 談梅霞,祁憶青.常見的甲醛含量檢測方法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7(04):84-85.
[4] 周季純,吳燕.圈椅的起源與發展[J].家具,2019,41(2):62-65.
[5] 高玲玲,徐偉.縮短有限定制沙發平均生產周期的方法研究[J].家具,2019,41(2):13-17.
[6] 姚月姝,祁憶青,王丹.冬季室內有害揮發物釋放特征及防治措施[J].家具,2018,39(2):11-14+23.
通訊作者:王琛,男,南京林業大學家居與工業設計學院實驗師,研究方向:工業設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