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學紅
摘 要:楚式漆器在中國漆藝史中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意義,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傳承至今實屬不易。在湖北荊州地區現今仍有少量作坊傳承此項技藝,但是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楚式漆器的發展和傳承的情況不容樂觀。相關產品多為仿古類漆器,脫離大眾生活和社會需求,使其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關鍵詞:楚式漆器;產品類型;漆器工藝;創新
楚式漆器成熟于春秋戰國時期,其造型奇異,圖式豐富,色彩沉著大氣,是中國漆器工藝的高峰。楚式漆器在中國漆藝史中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意義,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傳承至今實屬不易。在湖北荊州地區如今仍有少量作坊傳承此項技藝,但是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楚式漆器的發展和傳承的情況不容樂觀。制作工序復雜、耗時久、材料成本昂貴,成為楚式漆器市場化的阻礙,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低等現實情況,導致此項技藝原本不多的傳承人大部分轉行,堅持技藝的傳承人也面臨著后繼無人的窘況。
1 目前楚式漆器相關產品種類
現階段湖北地區生產制作楚式漆器產品的產業形態以小型作坊為主。以湖北荊州漆器生產為例,目前雖有漆器作坊十余家,但近年來傳統工藝行業沒落,行業發展不景氣,使楚式漆器行業從業者數量越來越少。在產品類型上,主要以仿古類器物為主,復制已出土的古代器物,如耳杯、漆盤、漆盒等,產品適用于作為旅游紀念品、禮品、收藏品、影視道具等。產品類型較單一、原始,除仿古類器物外,很少有相關創新性產品和衍生產品。產品整體風貌缺乏創新,脫離現代消費市場需求,未能走進大眾生活,其產品實用性已被忽略。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楚式漆器相關行業在當今社會的良性發展。
2 主要銷售方式
目前湖北地區制作生產的楚式漆器產品的銷售方式以訂單定制和門店銷售為主,產品類型以仿古類器物為主,消費受眾有限,導致銷售產量有限。
門店銷售以旅游景點內的旅游產品商店和博物館售賣柜臺為主,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銷售產品類型以漆盤、漆耳杯、漆盒為主,此類產品原為實用型器物,但現在多用作擺放裝飾工藝品。
3 漆器制作工藝
3.1 制胎
古代楚式漆器胎骨主要有木胎、夾纻胎、布胎、皮胎、骨胎,其中以木胎最為常見,不同的器型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現代楚式漆器以木胎為主,木胎造型便于雕刻、取材方便、堅固耐用。制作方法:一是斫制,利用木材制作出器型,使用到的技巧包括刨、削、剜、鑿、雕等,器物一般比較厚重。二是旋制,選取大小合適的木材,旋出外壁和底部,器物內部則用剜鑿工具制作。旋木胎器一般比較厚重,鼎、盛、鐘、盂、盤等器物常采用此類方法制作。三是卷制,用薄木片卷成圓筒狀器身,接口處用木釘釘接,底部為一塊刨制的圓形平板,與器壁接合。主要用于直壁器型,常見于樽、觶、卮、圓奩。
3.2 髹飾
天然漆具有耐酸、抗潮、防腐蝕的作用,胎體髹漆,一是保護胎體,使其長久耐用,二是利用天然漆的顏色裝飾胎體,使其具有裝飾美感。髹漆分為髹底漆和面漆兩種,顏色以紅、黑兩色為主。在制作成型的胎體上髹黑漆或紅漆,要求漆面平整、光潔,然后用不同于底漆的顏色(紅色或黑色)在漆面上繪制花紋作為裝飾。
紋樣繪制方法以雕刻、漆繪、描金銀為主?!捌叻值瘢之嫛笔浅狡崞饔袆e于其他地區漆器的獨特之處,多在雕刻紋飾上髹漆或施加彩色漆繪。楚式漆器另一特色在于器物表面的彩繪部分,色調以紅黑二色為主,個別器物搭配黃、綠色彩或金銀粉,彩繪線條流暢靈動,紋樣裝飾性強而又不失楚文化內涵。
楚式漆器另一藝術成就在于其豐富的紋樣內容,主要包括幾何紋、動物紋、植物紋和人物故事場景等。紋樣多以條帶狀分布于器物胎體表面,一件器物可由不同的紋樣內容裝飾。楚式漆器紋樣大多來源于商周時期青銅器龍紋、云雷紋等,楚式漆器將這些青銅器紋樣夸張化、分解,然后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再創作,使其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表現風格。
4 結語
中國是世界漆工藝的發祥地,中國制造和使用漆器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這其中楚式漆器作為中國漆藝術的輝煌一頁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在楚式漆器悠久的歷史中,它曾經歷戰國時期的輝煌,在秦漢之后逐漸沒落。直至近現代,荊州生產的楚式漆器曾在1909年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新中國成立后,楚式漆器藝人在繼承了傳統楚式髹漆工藝的基礎上研制出一系列仿古漆器,作為禮品走向市場。2011年“楚式髹漆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政府積極扶持相關產業并成立相關文化傳承機構。
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楚式漆器的實用價值已在我們的社會和生活中被取代,但是其極高的藝術價值應該被大眾熟知和接受。由于現在楚式漆器這門古老的藝術門類的社會認知度較低,相應產品開發也比較原始和低級,使楚式漆器面臨相關產品銷售途徑少、產量少、從業人員少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楚式漆器此項藝術門類的發展和傳承遇到了困難。因此,對于楚式漆器現階段面臨的種種問題,首先,在保證這一古老藝術自身特點的同時,應結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審美需求,有效、合理地對其相關產品展開產業化經營;其次,在“楚式髹漆技藝”的基礎上,在其“藝”方面,結合現代化審美,使其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審美需求;最后,在其“用”方面,積極創新產品類型及功能,改變漆器被束之高閣的單一形象,使其以“實用性”融入大眾生活。
參考文獻:
[1] 洪石.戰國秦漢漆器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2] 李正光.漢代漆器圖案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