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鑫 李亞楠 張璐
摘 要:越來越多的直播形式走進人們的生活,拿著一個智能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發起直播,直播形式層出不窮,人們可隨時隨地親近并了解動物,同時支持慈善事業,讓更多的人為社會及自然獻出一份力。對此,本文提出將自動投喂設備與網絡直播相結合的模式,參考網絡直播打賞模式,讓各種被圈養的動物或野生動物做“主播”,觀眾們可以通過打賞或送出虛擬禮物換取限量的投喂機會。
關鍵詞:自動投喂;網絡直播;短視頻;設計創新
1 自動投喂設備和網絡直播相結合的概述
將自動投喂設備和網絡直播相結合,讓小動物們做“主播”,觀眾通過給小動物們送禮物,獲得投喂小動物的機會。構建一個優質直播品牌十分重要,對網絡直播進行設計規劃,首先確定固定的直播頻率,形成穩定的客戶群,選擇合適的直播平臺,根據動物獲取食物的時間確定固定的直播時間段,從而引導人們形成參與習慣。截止到2018年12月底,我國短視頻“粉絲”群體達到6.48億,從2018年6月的74%增長到87%。只半年的時間,短視頻用戶群體就增加了這么多,可見其發展火爆。此外,在直播同時錄播,可以進行錄播回放,讓專業團隊對錄播視頻的精彩瞬間進行剪輯,制作成短視頻。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同時也能對自動投喂設備和網絡直播相結合的新模式做出很好的宣傳,并針對不同場景,采用不同類型的方案。
動物園:和動物園合作,在動物園安放自動投喂設備,由飼養員決定投喂的食物及投喂時間等,定期補充設備里的食物,在可以投喂時間打開視頻通道,同時自動投喂設備的攝像頭可以捕捉到小動物們日常生活中可愛的動作、表情等。由于動物園投喂的動物個體較為固定,可打造“動物網紅”,依靠“網紅效應”獲得更好的效果,擴大宣傳力度,也可以提高動物園人氣。一些動物園里的獅子、老虎等大型動物可能吃不飽,網民刷禮物的一部分資金可以用來給獅子、老虎等大型動物提供食物。
動物保護區:由動物保護區專業人員對設備進行管理,保護區工作人員對投喂行為進行嚴格的限制,只在需要投喂的時間打開投喂權限,保護區工作人員參與飼喂過程,避免對珍貴野生動物造成傷害。比如,每年冬季食物短缺時,金絲猴保護區工作人員會對保護區內的猴群進行食物補給,自動投喂設備和網絡直播相結合可參與此過程,工作人員在投喂時將食物至置于投喂器的儲物間里,通過直播,網友可給自己喜歡的動物送禮物從而換取喂小動物的機會,這樣不會對猴群產生影響。
野外或公園:喂食的動物主要是鳥類和魚類,由專業管理人員確定投喂時間、投喂量及投喂頻率,在投喂的同時不能破壞生物圈平衡。投喂時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讓人們在家也可以和小動物親密接觸。
2 自動投喂設備和網絡直播相結合的意義
人口增加、氣候變暖、環境污染、自然資源匱乏等問題使野生動植物數目逐年減少。40年來,全世界野生動植物減少約50%,目前有超過1.6萬種動植物被認為瀕臨滅絕。保護動物、拯救瀕危野生物種,是政府的事,是工作人員的事,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事。自動投喂設備與直播軟件相結合所創造的平臺能夠滿足“主播”和“粉絲”雙方的要求,此自動投喂設備可以滿足人們想要親近并了解動物的心理需求,培養人們保護動物、愛護環境的品格,通過與各種動物的互動投喂行為,讓孩子接近動物、接近大自然,培養孩子們的愛心,“互聯網+教育”符合當今社會的主題,緩解了現代生活下人們的壓力,填補了老人內心的空虛。隨著時代的發展,“無聊經濟”出現了,對于消費者來說,在給動物送禮物、投喂動物的過程中,既消磨了無聊的時間,也從中開闊了視野,對動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得到了一種滿足感?,F在已經不僅僅是“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更是“直播+”“短視頻+”的時代。
3 結語
近幾年來,我國互聯網發展迅速,智能手機和4G網絡的普及讓網絡直播和短視頻飛速發展,5G時代的到來給自動投喂設備和網絡直播相結合的模式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探索新的直播模式,加強直播平臺運營模式的革新勢在必行,直播服務的對象應該多元化,緊隨時代潮流,與時俱進,讓動物們也可以成為“網紅”。
參考文獻:
[1] 鄭維東.短視頻將持續改寫電視行業[J].傳媒,2019.
[2] 劉洋.網絡直播在圖書館中的應用現狀探究[J].出版廣角,2019.
[3] 艾小雅.我國網絡直播平臺的發展現狀與前瞻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8.
作者簡介:孫曉鑫(1996—),女,河北豐寧人,本科,研究方向: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