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佳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我國對外開放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了較大的突破,中國經濟已經融入到國際經濟的洪流之中。在這種開放型經濟條件下,經濟要素、商品和服務可以自由流動,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金融等往來密切,這些都會對貨幣政策產生較大的影響。國家的貨幣政策要與時俱進,對貨幣政策的選擇要綜合考慮到內外部經濟環境。基于此,本文就開放型經濟的內涵、開放型經濟條件下我國貨幣政策的調整策略做了具體闡述,希望對貨幣政策方面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啟迪作用。
【關鍵詞】開放型;經濟條件;貨幣政策
所謂貨幣政策,是央行充分運用各種工具和手段調節貨幣的供求關系,并借此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的方針政策的統稱。開放型經濟是相對于封閉型經濟而言的,開放型經濟對我國的貨幣政策有非常大的影響,為適應新的國內外經濟形勢,貨幣政策必須適當做出調整。
一、開放型經濟的內涵
開放型經濟是與封閉型經濟相對立的一種經濟運行模式,在開放型經濟運行模式下,經濟要素、商品和服務可以自由流通,資源可以優化配置并發揮最大效能。開放型經濟倡導將國內經濟融入國際經濟的大環境中,在宏觀的國際分工中找到本國的經濟優勢。通常而言,一個國家的開放水平可以反映該國家經濟市場化水平的高低,在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各國都積極建立開放型經濟模式,既積極吸引外資注入,也對外投資;既要進口也要出口,不存在厚此薄彼,關鍵是尋找比較優勢,以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
二、開放型經濟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一)對貨幣政策工具的影響
在封閉的經濟運行模式下,央行可適時采取合理的貨幣政策應對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狀況,結合不同貨幣政策和工具的特點,協調配合靈活運用,并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
在開放型經濟運行模式下,一個國家貨幣政策的選擇,不僅需要考慮國內經濟形勢,還需要充分考慮國外經濟對本國經濟的影響。因此,開放型經濟運行模式下貨幣政策工具不僅包括信貸政策、利率政策等內部調控工具,還要包括外匯儲備政策、外匯匯率政策、外匯管制政策、國際資本政策等外部調控工具。
(二)對貨幣政策目標的影響
封閉經濟運行模式下,國際外部因素很少或者幾乎不會對國內經濟產生影響,宏觀經濟均衡的關鍵因素只是國內均衡。因此貨幣政策的目標只是單純的物價穩定。但是在開放型經濟模式下,國際經濟勢必對國內經濟造成一定的沖擊,國與國之間的商品可以自由地相互貿易往來,一個國家在制定貨幣政策的目標時,一定要在充分考慮內部均衡的前提下兼顧到外部均衡,宏觀調控具有雙重目標。故央行在制定貨幣政策目標時,需要綜合考慮國外經濟因素。
(三)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
國際經濟、信貸配給、利率是貨幣政策的主要傳導途徑,不同途徑在政策傳導中所發揮的作用與經濟的開放性水平掛鉤。當經濟開放水平較低時,信貸配給和利率發揮主要的傳導作用;當經濟的開放水平較高時,國際經濟在貨幣政策的傳導中起的作用較為明顯。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市場傳導機制比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市場傳導機制復雜得多,傳導渠道也更為廣泛。資本流動、國際收支、匯率等經濟因素在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中的積極作用越來越大,相應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開放型經濟條件下我國貨幣政策要適度調整
在開放型經濟條件下,貨幣政策要適度調整。貨幣政策的制定會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在考慮內部經濟因素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到外部經濟環境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同時要考慮到貨幣政策的變動將造成的各種連鎖反應。
(一)結構調整與總量調控兩手抓
在開放型經濟條件下,貨幣政策對結構調整和總量調控起重要作用。在短時期內一般會注重總量調控,以保證宏觀經濟健康穩定地發展;在較長時期內要注重結構調整,以從根本上轉變經濟增長模式,保證經濟增長質量。首選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國家權力少參與市場競爭行為;其次要完善市場機制,尤其要健全國內金融市場機制,使得經濟的發展完全處在公平公開的環境中。結構調整和總量調控兩種貨幣手段要并重,在促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共同發揮積極作用。
(二)實現內外部經濟均衡
在開放型經濟條件下,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均衡、匯率穩定等都是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在這種經濟大環境中,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間難免存在矛盾沖突,實現內外部經濟均衡是制定貨幣政策、宏觀調控經濟的最終目標。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提高,我國的貨幣政策需要適度調整才能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實現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并充分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匯率政策,以實現內外部經濟的均衡。
(三)擴大匯率浮動范圍
我國的匯率制度幾經變革,已經取得顯著成就,對我國的產業調整和國際經濟地位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擴大匯率浮動范圍,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就有保障,在固定匯率政策下,很容易發生國際套匯套利行為,這種投機行為會對我國的貨幣政策產生較大沖擊,實行浮動利率政策,擴大利率浮動范圍,可以有效發揮匯率對資本流動及外匯供求的調節作用。如果將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外匯儲備壓力,提高央行調控貨幣的主導地位,也有利于促進內外部經濟的均衡統一。
四、開放型經濟條件下貨幣政策的應對策略
(一)與國際貨幣政策接軌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在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也受到挑戰。在宏觀的經濟環境中,我國的貨幣政策要與國際貨幣政策接軌,盡量降低各國貨幣政策的實施給彼此帶來的“外溢效益”及“溢人效益”的影響。在制定本國的貨幣政策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國際貨幣政策與國際經濟環境,要做到與國際貨幣政策相互協調。
(二)完善匯率市場機制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項匯率制度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但是,追其本質,人民幣匯率并非完全依靠市場供求決定,而是還存在政府的干預,因此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并非完全意義上的浮動利率,這種匯率政策并不能完全反映貨幣市場供求,不能適應經濟發展水平的要求。隨著經濟發展,增加匯率彈性空間,完善匯率市場機制被提上日程。
(三)匯率政策、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互協調
長期以來,我國在制定貨幣政策時都沒有將匯率政策納入其中,二者相輔相成的緊密關系沒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要積極推進結構改革,加強各類市場的相互銜接,在制定貨幣政策的過程中與匯率政策相互配合。另外,浮動利率是利率市場發展的趨勢,浮動利率政策下利率的變動勢必對國民經濟造成各種影響,因此要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調控功能,確保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互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將浮動利率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統完善匯率政策、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相互協調功能,將確保國民經濟的內外部均衡,維護經濟市場的穩定有序發展。
五、結語
開放型經濟體制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開放型經濟條件下,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的調整,會受到非常多的因素制約,在綜合考慮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前提下,通過結構調整和總量調控并重、擴大利率浮動范圍,制定一套與國際接軌的貨幣政策,強調匯率政策、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互協調,以期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健康、快速、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鐘宇晗,朱淑蓮,付鵬,等.試析金融市場開放下中國最優貨幣政策規則的選擇[J].中國商論,2018(5).
[2]劉堯成.開放經濟條件下中國的最優貨幣政策規則——基于DSGE模型的模擬分析[J].金融論壇,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