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忠 宋博
【摘 要】近年來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導致企業所面臨的宏觀經濟風險更加嚴峻,由此必然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可小覷的挑戰與風險,對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則要求越來越高,內部控制也由此變得格外重要。本文認為從公司治理的角度完善內部控制的建設,將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融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從本質提高內部控制的質量,保證企業在多變的環境中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公司治理;內部控制
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被認為是現在公司制企業成功經營必不可少的兩塊基石,公司治理好比人的大腦,解決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管理層和利益相關者之間利益的權衡問題。而內部控制就像人體的協調運行,解決的是公司執行力與風險控制問題。所以說從公司治理的視角下認識內部控制,是對內部控制本質的正確認識,是內部控制發揮作用的前提,同時,有效的內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障,將兩者有效的結合才能提高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
一、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的關系
首先,公司治理保證了內部控制的完整性。只有公司治理的機制有效,才可以保證各層次目標的一致性,也就保障了內部控制的實施基礎,也就是從源頭理解內部控制,真正意義上維護每位利益相關者所關注的利益,有效的保護每位相關者的權益,這樣才會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總之,良好的內部控制是公司經營發展、處理各利益相關者利益關系、實現公司治理目標的重要保障,站在公司治理的角度建立和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在多元化的經濟體制中說必不可少的。
其次,有效的內部控制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內部控制主要作用是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關的會計信息,會計信息是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信息交流的媒介。所以,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是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也就提高了公司治理的效率,有利于企業決策者做出正確的決策,降低代理成本,從而保障了相關利益者的利益。
二、完善公司治理加強內部控制的研究
隨著內部制度不斷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存在的交叉關系越來越明顯,具有一種不完全相交的關系。高效的公司治理對完善內部控制必不可少,同樣,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也是公司治理效果的保障。因此,在現在內部控制中公司治理理念貫徹其中。
(1)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不論是對風險的評估還是控制活動的展開,企業都離不開內部環境的控制,可以說內部環境是內部控制的基礎。我國內部控制環境混亂,企業股權結構主要體現為股權高度集中,第一股東和第二股東之間持股比例相差較大,在企業管理時體現出集權管理現象嚴重,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人員職務混亂,董事會職責不清,監事會缺乏監管力度,甚至在我國企業都是董事長兼任總經理。公司治理的目標是平衡企業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監事會、經理之間的關系,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是平衡公司治理目標的具體實施過程。首先,弱化股東“一手遮天”的局面,修改《公司章程》強化股東大會的職能,發揮其他股東的話語權,采用累計投票的方式,避免所有的股東大會都是“一票通過”。其次,加強董事會在公司內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增加獨立董事的數量,選取具備法律或經濟相關專業知識和經驗的專業人士擔任。對董事會在決策時提供關鍵性意見,并起到監督董事出現錯誤決策的作用。建立戰略發展、審計、提名和薪酬委員會,各委員會在公司治理過程中,充分發揮各自專業領域的作用,同時,各委員會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制約,有利于董事會健康的運行。最后,加強監事會監督的職能,監事由股東任命,主要是監督董事會、經理的決策是否濫用職權,損害公司和股東利益。
(2)加強風險評估建設
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會遇到各種不確定的事件,企業主要通過風險評估對這些不確定事件經行控制,控制的效果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所以,建立科學合理的風險評估也是影響內部控制效果的關鍵之一。企業應該SOWT分析分析法,分析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制定好企業戰略目標。在目標分解給部門時,提前進行定量或者定性風險分析,建立風險矩陣圖,做好風險的識別和分析,這樣可以對重點風險重點對待,完善重點風險的內部控制建設,做出風險應對的對策,以提高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特別要注意的是,當企業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風險最容易發生,因此企業應加強對環境改變時的做好風險分析。
(3)以預算控制為核心,加強內部財務控制
預算控制是利用預算對企業內部各部門對財務資源進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了解各部門生產經營情況。全面預算是一項集體性工作,上至股東、董事會,下到企業具體的部門活動,需要全體員工的參與完成的。預算是內部控制的重中之重,而財務信息是流通預算控制每個環節的信息,在公司治理理念后,更要發揮預算委員會、董事會的作用。預算委員會要根據財務部門對預算分析后,制定預案草案,交由董事會做最后的審批。在預算編制環節時,要發揮財務部門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監督和控制作用。事前對各部門上交的預算經行逐一核對,確保信息真實可靠。事中對超過當期預算的部門經行項目核對,并將最后的金額上報預算委員會。事后對已經完成的預算活動和事前上報的活動經行核對,確保信息無差錯。
(4)重點建立企業會計信息系統
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都離不開會計信息這個媒介。同時,會計系統是一個企業管理系統的核心子系統之一。企業的會計系統為企業提供運營信息、生產信息、庫存信息等。所以,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是完成公司治理必不可少的信息、是企業預測和決策的基礎。做好會計信息系統控制應該從如下環節重點控制:1、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管理規范和監督制度,明確權責,相互制約;2、統一企業內部會計政策;3、統一企業內部會計科目;4、規范會計憑證、賬薄和時務報告的編制程序和方法。
(5)通過內部審計,加強內部監督
傳統的內部審計只是對財務信息經行核對和監督。隨著內部控制的發展和完善,內部審計發揮著監督作用越來越重要的重要.在公司治理的理念下,應該重新定位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能。內部職能應從傳統的查錯防弊型轉向現代的評價、服務和監控型.就是說,內部審計不光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一部分,能協調管理層更有效地履行其責任,也是要對內部控制其他環節起到評價和監督作用。企業應在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總經理之下分別設立監事會、審計委員會和審計部,審計部的地位應高于其他職能部門,在業務上對審計委員會負責并向董事會報告工作,在行政上對總經理負責并向審計委員會報告工作.通過雙重負責的組織形式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同時,隨著電算化會計的普及、預算制度的完善,企業應該完善內部審計制度,讓內部審計從事后審計走向事前和事中審計,加強報告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高效性,對不合理不規范的經濟活動,做到及時發現,第一時間處理,讓監督和評價覆蓋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環節。
三、結語
經過以上分析可見,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在企業風險管理中扮演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角色。因此,應該從公司治理的視角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內部環境控制中以完善治理結構為主,明確股東會、董事會各司其職;風險評估方面科學的評估風險,應對風險;控制活動要以財務信息為主,形成從上而下的預算管理;信息與溝通以會計信息系統為重點,加強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之間的信息交流;加強內部審計的職能,完善內部監督。
【參考文獻】
[1]楊瑞平.內部控制環境構成因素研究[J].商業研究,2010(12).
[2]陶雪陽.基于公司治理視角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建設[J].會計之友,2013(08):54-56.
[4]張慧敏,唐璽雯.基于公司治理的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財會通訊,2013(30):86-88.
[4]郎寶茹.企業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研究[J].納稅,2018,12(36):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