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丁夫
【摘 要】隨著全球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日益密切,低碳環保型經濟已經成為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環境污染的問題日漸阻礙國民經濟質量提升,并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產生了廣泛性的影響。在此背景下,以“低能環保”為特征的低碳經濟日益成為各國在環境領域研究的重點。通常來說,低碳經濟在一個國家的進出口貿易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對進出口貿易結構調整、發達國家貿易壁壘打破、產品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具有明顯作用。因此,本文以低碳經濟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和總結其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產生的影響因素,以此為導向,歸納我國進出口貿易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對策。
【關鍵詞】低碳經濟;進出口貿易;貿易壁壘
一、低碳經濟的實質與內涵
低碳經濟是國民經濟結合環境保護理念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是以人類可持續發展為基礎,以降低碳高碳氣體排放為目標,社會經濟和諧發展為追求的新興經濟形式。其主要是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創新資源使用方式、開發新型能源途徑,來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然而,當前學術界和理論界對低碳經濟還未形成統一的定義。一般來說低碳經濟是以持續性降低高碳氣體排放為核心目標,它重點突出兩個方面,第一是減少高碳能源消耗,利用先進技術手段來降低高碳氣體排放。第二是要是實現持續連續降低,企業要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只有滿足這兩個特點才可以將其經濟形態歸納為是低碳經濟,因此可以說低碳經濟是世界各國走綠色經濟,環保道路的有效途徑。
發達國家的低碳經濟發展目標應該是低碳發展;而發展中國家則著眼于首先實現相對的低碳發展。宏觀上來看實現低碳經濟,就是在可持續發展狀態下首先實現低碳,降低高含碳氣體排放,其次逐步實現經濟的更穩步發展,削弱溫室氣體排放和國民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系,減少因人為因素而增加溫室氣體的大氣中的含量。從而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二、低碳經濟對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
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主要存在兩個方面,本部分具體從貿易結構轉變和新興產業發展兩個角度來進行闡述:
(一)貿易結構轉型。隨著低碳經濟的普及和實行,進出口貿易中的產品結構將會得到優化和調整,方面,以綠色、環保,節能、降耗為特點的產品種類會日益增多,其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會增大,而高能耗產品的比重則會逐步下降;另一方面,商品結構將由較低向較高層次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結構將成為社會經濟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二)新興產業崛起。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隨著其各國范圍內推廣的力度不斷增大,必將帶動諸如新能源開發、清潔技術創新等新型產業的萌生和崛起。這些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在國家政策和資金的雙重支持下,也將促進能源結構發生轉變,進一步引起進出口貿易結構經濟發展方式向著良性方向發展。比如說,低碳經濟可以使得政府認識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會引導國家由粗放型經濟增長向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來轉變。所以說在當前的國際貿易中,低碳經濟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準。
三、我國出口貿易實現低碳發展的必要性分析
我國低碳發展模式下的出口商品結構現狀是工業制成品出口占絕對主導地位,礦石能源等原材料比重很大。結合低碳經濟理念我國出口貿易存在著三方面挑戰:其一,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過高,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乏力;其二,密集型產品在對外貿易中比重過大,資本密集型發展方式徒有其表,對國民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性作用未充分發揮。其三,高檔消費品進口增長過快,延緩了進出口貿易結構調整步伐。因此,隨著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方式會占據主導地位,進而會使得我國進出口貿易中工業成品的比重會逐漸加大,相應產生的技術發明專利會激增,這也會衍生出新的環保標準和貿易壁壘。所以我們應該綜合來看低碳經濟模式對全球經濟的發展,要認識到其對世界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和優化的促進作用,也要理解發達國家以低碳經濟為借口對發展中國家設置的新的環保條款和貿易壁壘。
四、發展低碳經濟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碳稅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環境規制手段,并已為一些發達國家采用,但碳稅對本國貿易模式的影響也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通過研究不同稅率下碳稅對我國貿易模式的影響,作者發現碳稅能顯著削減我國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而對經濟增速及進出口貿易總量影響甚微。碳稅實施后,碳密集型部門的出口及其在總出口中的份額有所下降,但其在進口中的份額會上升;而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部門的出口會增加。因此,碳稅對我國產業競爭力的負面影響并不顯著,并且碳稅的實施有助于優化我國的貿易模式。
五、中國實現低碳出口貿易結構調整的對策建議
(一)大力開發低碳技術
在低碳經濟基礎之上,各類品種繁多的貿易壁壘派生出來,同時變化多端。在我國,政府有關部門應該盡快將貿易伙伴低碳貿易壁壘的預警機制建立起來,加強對低碳經濟規則的研究,特別是國外的相關規則的研究,對貿易伙伴以及那些潛在貿易伙伴的低碳貿易壁壘措施進行搜集,在搜集之后,整理各種措施,并且跟蹤調查,通過一系列分析,找到貿易伙伴的一系列的低碳壁壘措施對我國出口有何影響,通過整理整合,將得到的有關信息及時告知企業,特別是各類出口企業,使其能夠更好的應對低碳貿易壁壘,找到應對的合理措施,有利于產品對外出口的進一步擴大。
(二)推進傳統高碳產業的低碳轉型
在改進和優化進出口貿易結構上,我國應采取的措施是加大低碳經濟的發展,讓產業結構升級不斷推進。對我國來說,為了更好的實現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展低碳經濟很有必要。在工業化發展上,要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禁止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繼續發展,大力發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三低”產業,并積極鼓勵這些產業的正常持續健康發展。在此基礎之上,也要加大創新,尋找新能源,并加大對新能源的開發力度,盡可能的少開發含碳能源,采取措施讓能源利用率得到提高,讓能源結構更加和理,并且開發能夠替代含碳能源的替代能源,讓出口貿易成本下降,從而更好的應對低碳經濟,減少其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三)轉變出口增長方式,調整出口商品結構
在如何提高能源節能技術上,主要的方式為在低碳技術的基礎之上,運用這一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比如說在燃煤電廠,提高對捕獲和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和技術水平,在汽車行業,加大對電動汽車以及生物能源汽車的發展等等。無可置疑,這些都是一種傳統產業的改變,逐漸向低碳模式發展。
(四)提升出口企業的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
第一,加強對發達國家提供給發展中國家資金的督促。在減排行動上,截止到2020年,發達國家每年會給發展中國家提供300億美元的援助。通過資金資助,有利于發展中國家更新低碳設備。同時彌補發展低碳發展模式帶來的經濟損失。
第二,建立起一整套得低碳技術轉讓機制。搶占未來低碳經濟的核心利器是低碳技術。因此,發達國家不會輕易將這一技術轉讓。所以說,中國需要呼吁建立低碳技術的轉讓機制。發展中國家實現減排離不開發達國家的幫助。中國經濟發展受到了杜絕“低碳概念”的限制。
六、總結
總之,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為了讓經濟實現持續快速的發展,我們必須要做到增強自主創新意識,并且加快對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讓經濟增長方式實現進一步的轉變。對于中國來說,開展國際貿易、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是順應世界潮流的舉動,更是符合了中國實際,也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經濟貿易所必需的。同時,也是一種終極的最終實現由“高碳”時代轉為“低碳”時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