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科
【摘 要】職業院校專業多,教材種類多,但教材建設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質量不高、內容呈現形式單一等問題。本文著力研究建設高質量職業院校教材,需要注意的教材編寫原則、內容組織要求、教材編寫隊伍要求等,為編寫高質量職業院校教材提供有益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職業院校;教材;資源;建設
一、引言
目前全國高等職業教育院校1300多所,專業涉及電子信息、農、林、牧、副、漁等各行各業,專業教學中涉及的教材也是種類繁多,每個專業都有若干的課程,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的課本更是琳瑯滿目。教材作為知識的主要載體,在教學中起到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主要助手,一本好的教材可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能較好地提升其專業能力,拉近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之間的距離,因此教材建設是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職業院校教材建設現有成效
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職業教育獲得快速發展,職業教育改革也如火如荼,在職業教育改革中,教材改革也不斷推陳出新,現在的教材無論從內容的組織形式、內容的展現形式、教材的配套資源等方面都有了快速發展與提高。
(一)教材建設發展快速
自國家進行教育制度改革,在全國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以來,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國內高等職業院校的相關教材也經歷了從一片空白到現在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多數高等職業院校出臺措施鼓勵老師們參與撰寫符合高職特色的專業教材,于是高等職業教材也經歷了一個相對快速的發展階段,多數專業都形成了較為配套完善的教材體系。
(二)教材建設與崗位需求結合更加緊密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經濟不斷進步,各行各業中每個行業的崗位劃分的越來越細,對人才的需求也由原來的注重通才轉變為現時代的專才,對崗位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專、越來越高。為適應現代社會行業、崗位的需要,各高等職業院校、出版社也順應形勢研究建設了一批可以反映出產業升級以及結構調整對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并可以體現出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新理念的職業院校教材。
(三)教材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隨著互聯網普及、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材也配套了電子教案、課件、素材等元素,使得教材內容形式更加豐富。
三、職業院校教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高等職業院校教材建設盡管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涌現了大批優質教材,為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但由于涉及種類太多、出版單位無序競爭、新技術更新太快等諸多因素,導致也有相當的教材質量不盡如人意。
教材質量良莠不齊。由于參編教材人員專業水平不同,導致了在教材編寫時的應用性、適用性等方面可能存在較大差距。
教材資源種類不夠齊全。信息化條件下,教材配套的資源不夠豐富,主要提供電子教案、課件、素材等,多為紙質版與電子版教案相結合,但電子版方面的使用還有欠缺,教學內容配套的微視頻、微課等教學資源較少或基本沒有。許多工科類如機械類的對制圖要求較高,但一般教材不能直觀的看出制圖過程及相關的立體圖。
現階段教材未很好的體現分層教學。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較為不同,但現階段教材沒有很好的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層規劃,僅將知識進行一般羅列。
四、職業院校應如何有效的進行教材開發建設
一本優質職業教育專業教材,既有足夠的理論知識,還要有充實的實踐內容;既要內容組織條理,又要組織形式多樣化;既適合多數院校使用,又要兼顧區域差異等。因此在編寫職業教育專業教材時,應確立教材編寫原則、內容組織原則、編寫隊伍原則等。
(一)教材編寫原則
內容要體現職業教育實踐性。為體現教學目標的職業性,內容可以面向工作過程,以工作過程思想把內容以模塊、任務等形式串成一條線,在模塊、任務中再構建知識點。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目標,強調的是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因此在教材編寫中要編配大量適應崗位需求的項目驅動的實踐內容。
教材內容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材內容既要注重基礎性、實踐性,還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由于技術是不斷發展進步的,因此要求學生在步入崗位后也要不斷學習新技術,以適應崗位新需求,現在職業教育也強調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教材內容要注意課程間內容的銜接。教材內容要注意兼顧同一年級各門學科內容之間的關系和同一學科各年級教材之間的銜接。
教材編排要做到知識的內在邏輯與教學方法要求相統一。現代職業教育中,為加強課程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教學中鼓勵老師采用項目教學法、分組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做一體等,因此,教材編寫要體現主要適合某種教學法。
教材要注意新技術的運用。因信息化教學的普遍開展,以及虛擬現實技術的快速發展,原先抽象的內容可與視頻、VR等形式呈現,在職業院校教材中根據課程特點融入新技術也是必須要考慮的。
(二)教材內容組織標準
教學內容選取有標準。應按照課程的標準要求,確定教材內容和對應的組織模式。根據不同的專業內容,劃分出不同的重點區域,進而制定編寫方案。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要注意與課程標準相結合,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能力為核心、充分體現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技能、穩定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全面培養出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專業人才。
內容組織重實踐。教材的編寫內容應突出職業教育實踐性的教學特點,把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作為一個綜合的考量因素,編寫教材時可根據課程性質,采用案例式、項目式等組織教學內容,項目、案例可進一步分解為任務,由任務驅動教學內容,教材中的項目、案例設計應選取大小適中的企業項目或案例。
內容與教學資源有創新。教材相關內容的編寫應具有創新性,不能一味地用以往老教材的內容,而應在各個方面如形式、體系、方法、手段等方面進行充分的創新,使學生們學習教材不感枯燥,而是充滿興趣。職業教育強調實踐性以及與崗位的對接性,但諸如一些電子元器件加工儀器、精密機械設備等很難在學校課堂內讓學生通過視覺、深臨其境地觀察學習或模擬練習,VR技術出現以后,教材可配套一些VR資源。
內容應體現分層次教學。教材中的教學用例應有易有難,進行分層設計,將教學內容分為基礎知識和延伸知識點,基礎知識為每個學生都可以消化吸收且相關知識點符合社會的基本需要,延伸知識點可以為那些基礎知識牢靠,想要更深一步學習的同學進行學習延伸,從而得到更高的學習效果,提過自己相關方面的專業知識及能力。
內容組織要融入時代特色。在網絡聯高速發展的今天, “互聯網+教育”進行的如火如荼,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載體,教材也正發生深刻的變化,教材不再僅局限于書本知識,更是把教材內容相關的資料置于網絡,學生學習過程中可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
五、結束語
高職院校的教材建設既要符合高職院校的教育特點,又要充分將時代特點融入之內,符合教育部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及體現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改革思想,使學生真正能學到有用的東西,提高學生的崗位實踐技能,為更好的融入未來的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科書的編寫應遵循哪些原則,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
712765817266714925.html
2.教學內容選擇的基本準則是什么,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
202789188.html
3.教材編寫,http://myx.zmc.edu.cn/info/1072/1176.htm
4.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材建設研究,張海燕,萬方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