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瀟
【摘 要】為適應全球化的進程客觀要求,黨的十八大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今年來不斷的落到實處。各國在全球化之中,在追求本國利益的同時,也要關切其他國家的利益,建立一種新型的伙伴關系,共同應對全球性的問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特點是在分析本國國情的基礎上,考慮其他國家的正當權益,面向未來的思考。充分體現共同發展的理念。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治國;未來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背景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共收錄了八十篇文章,其中有28篇文章是宣示中國在未來需要走上和平發展之路,并且以和平和發展作為實現自己未來發展的主題,”“建設世界命運共同體”。黨的十八大報告在闡發中國共產黨人關于建設和諧世界的基礎上需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和相應的發展意識,當時,只是作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的內容之一。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基礎
一個理論的提出必然有一定的基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也是同樣的。第一個是國際權力觀。以往的國家權力很大一部分是靠戰爭,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一國獨立于世界而存在已經變得不可能,國際問題的解決不一定是依靠武力的,國際的合作可以更好的發展。第二是共同利益觀,人類同屬于一個地球,一個國家的危機,會蔓延到全球。第三是可持續發展觀。工業的發展,一方面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是也加重了環境的污染等問題。十八大報告總結的我國政府的外交報告中提及到“加強同世界各國交流合作,推動我國在全球治理機制上的變革,積極的采取一系列的舉措促進世界的全面發展,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得以進一步的增強”。中國會支持聯合國的工作,積極的推進全球治理的發展。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依據
今天的世界成為一個互相影響的主體,這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否定的現實。“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已經成為必然的選擇。原因是第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大外交,大外貿的指導思想,也是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的戰略思想。我國提出“一帶一路”思想,自己的發展惠及周邊國家。第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我國的世界觀和發展觀的主要內容,表達了中國人民在世界舞臺中希望在和平地環境下實現發展的任務。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來源
(一)馬克思主義共同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來源
習近平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除了實踐的依據,還有充分的理論來源。所以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既是一個創造的主體,也是一個繼承的主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來源:馬克思主義的共同體思想。
社會共同體跟社會有機體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馬克思認為“社會不是堅實的結晶體,而是一個能夠變化并且經常處于變化過程中的有機體。”[1]列寧也說過社會是“活動著和發展著的活的機體。” [2]社會有機體指社會自我修復發展的概念,社會共同體指以特殊的紐帶把團體、民族聯系起來,形成共同利益、共同需求的結構。馬克思從共產主義的角度,把共同體區分為前資本主義共同體、資本主義市民社會共同體、未來社會共同體。按照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共同體,即共產主義社會共同體的設想,它就是“自由人聯合體”,是“真正的共同體”,恩格斯將其稱為“共產主義聯合體”。在這個“自由人聯合體”中,個人和社會完全融為一體,每個人都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才能,每個人的需求能夠充分的得到滿足。馬克思對共同體發展的論說,被人類社會經濟發展所證實,可以說全球經濟一體化為馬克思的“自由人聯合體”的實現準備了經濟條件,同時也凸顯出馬克思的“自由人聯合體”思想所稟賦的超越時代的價值,特別是在當今全球化時代所具有的的重要現實意義。
(二)馬克思主義共同思想的啟示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表達訴求,與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有相通的地方,也彰顯出馬克思共同體思想所具有的方法論意義以及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啟示。第一,要站在全人類的角度分析問題。共產主義是為全人類所服務的,現在我們所遇到的環境污染、人口壓力等問題需要世界的共同解決。第二,治理社會的內部矛盾。社會的內部存在著很多的部分,社會的各個階層也有很多的利益訴求,甚至存在沖突和矛盾。這些問題的解決要通過社會的發展,物質水平的提高來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是符合當下要求的明智之策。第三,現代個體化的生存境遇。人們都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馬克思的很多理念都是從人出發的,試圖讓人徹底的解放,用自由去創造利益。只有在共產模式下,社會才可以實現長久的發展,個體才能有獨立的人格。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人的未來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
各國在密切聯系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逐漸的凸現出來。這些問題在世界的一體化進程中無疑是起到阻礙的作用的,每個國家最終會走到世界的國家。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深刻分析世界局勢的基礎上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對話協商、持久和平、共建共享、合作共贏、開放包容的新世界。打造“五位一體”的新格局。習近平提出“各個國家要始終秉持平等互利的原則,以正確、科學的義利觀去指導行動,以“義”為基礎去追求自身的利益。” [3]這句話拓寬了句話中國傳統義利觀的使用范圍,由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原則,創造性地應用于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形成了既切合實際、符合中國文化傳統,同時又具有崇高的價值追求的對外交往新理念,是對馬克思主義交往理論的最新發展,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成果。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減少人類風險的現實選擇
在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全球問題同舟共濟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提,世界只有一個,全球性問題呈現普遍性、復雜性、嚴重性和整體性。僅憑一國之力已經不能解決這些問題,“人類共存同一個地球,勢必需要樹立對命運共同體的正確認識,緊跟時代潮流,明確發展方向,攜手共進,進而將亞洲乃至全世界推向更廣闊的舞臺。” [4]利益發展休戚與共是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攜手同心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已成為規避人類風險、實現各國最大利益的現實選擇,它以一個完整的、全面的、系統的全球治理理論體系,給世界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給人類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以東方的智慧,輝映著人類燦爛的未來。“人類命運共同體”將使世界人民能夠共同生活在和平、和諧的美好世界里。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走向“自由人聯合體”的一個中間階段
“自由人聯合體”突出和諧共存,“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實現更好的和諧環境。在人與自然和諧的基礎上,借助社會規律進行全面的發展。講求全面自由發展的基礎為社會化的進步,此為馬克思思想的理想人格觀念和別的人道主義觀念的差異。馬克思是一個注重實踐且非常理性的人,他的理想價值有烏托邦思想,可他并未拋開物質生活去講社會理想。因此,現在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構發展不僅要意識到人類的活動是會被社會歷史條件所影響的,而且必須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具有合理的目的,最后既能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也能實現社會在和諧中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 84頁
[2]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55頁
[3]2012年12月,習近平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5次峰會上發表演講中的講話
[4]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