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若彤
【摘 要】意境是客觀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表現,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冶,經過高度的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客觀(生活、景物)與主觀(思想、感情)相融的產物。意境的產生伴隨著中國的文化主題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后來由開始的繪畫領域的介入,在美學領域,為中國藝術家審美心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再造物象構成畫面的要求。
【關鍵詞】意境;營造;情景;設計
意境作為一個美學上的概念,最能夠體現和表示中國藝術的精神內涵,貫穿了唐代以后的中國傳統的整個藝術發展歷史,文學作品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書法作品中的“意在筆先,趣在法外”、以及出現于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一步一景,步隨景移”等等,都是對意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極大概括。在室內設計領域,伴隨著設計的發展、成熟以及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對身邊的居住環境已經不僅滿足于物質層面的需求,還需要滿足這個信息化時代所產生的多元化生理需求及審美欲望。室內設計中融入凸顯文化內涵的“空間意境營造”,不僅關注了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不斷向室內空間的真正動機靠近,還能夠在吸取傳統或地域文化的精華,力爭在室內空間中渲染出帶有文化特色的意境,使人產生共鳴,引發想象,體悟人生哲理,讓人在一個充滿著詩情畫意的藝術審美空間中生活。
室內空間意境作為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抽象觀念形態,其生成源于空間主題與氛圍的設定,而“主題”則源于諸種要素的綜合應用,這些構成要素綜合形成一種無聲的語言環境,表達出特有的意境和情調,使人們在這個環境中產生聯想,從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臻g有限意無限,優秀的設計師善于將各種設計元素有效組合起來,利用其特征、整體分析、精心策劃,并賦予人性化的創造,在有限的空間內營造無限的境地。
一、情與景為形成基礎
“情”是作者在特定境遇所生成的心境、情境;“景”是作者審美情感所創造的能成為“境”的景。兩者的關系不是簡單的雜合拼湊,而是需要交融滲透、契合無間、相互統一,是意境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意境指的是由“景”引發“情”的過程,而“景”便需要通過各種表現方法和手段所營造出來,情與景的統一、意與境的統一,經過提煉思想感情和審美意識,而又在情景交融的基礎上,讓人引發想象且產生共鳴并進入到一種虛幻的世界。
在室內空間中,通過對空間中的“景”(空間形態和尺度、光環境、色彩、材質等)進行綜合設計,呈現出一個視覺環境(物境),一個能影響心情和情緒的心理環境(情境),甚至是一個能夠引發聯想和想象的心理環境(意境),如下:1、空間形態和尺度作為最基礎因素,能影響到人的情緒變化和心理,對室內空間進行不同意境的營造。如眾多教堂空間形態窄而高,使用者身處具有強烈豎向感的空間時,就會產生向上的心理和情緒,使他們認為自己更加接近天國,營造出一種能激發人們產生興奮、崇高、激昂情緒的意境。2、光環境作為意境表現的工具,能調節室內空間中的界面關系,豐富界面內容,營造不同的明暗、光影等形態效果和不同風格的室內空間氛圍,增強室內空間的意境氛圍。如“光之教堂”設計,白天的陽光和夜晚的光線透過墻面十字架投射進來所形成的長長陰影,由于周圍環境的黑暗使整個空間表現地更具立體感和戲劇性,就像一道圣火出現在黑暗之中,神圣的精神力量和宗教信仰被形象地傳達出來。3、色彩要素可以引起人們的聯想和感情,給人們帶來某種視覺上的差異以及藝術上的享受,且能起到改變或者創造某種格調的作用,成為室內空間意境表現的靈魂因素。4、作為室內空間環境必不可少的材料,其質感及組合使用,影響著空間環境意境的營造。由于材質的形態、色彩、光澤、肌理、粗細、透明度等方面的不同,人們就可以利用這些元素的變化營造出豐富多彩的意境空間。人的不同情感在空間中都可以找到不同的載體材質,想到使材質美得以呈現,意境得以形成,就要合理地去組織材質的形式和結構,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表達人們的情感訴求。5、室內陳設在室內空間中能夠提升和增強內部環境的文化品位以及藝術氣氛,雖體量不一定大,但其設計是靈活、動態的,利用不同的構成組合方式,再加上室內設計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的整體,精心設計、搭配上恰當的重點照明以及對主題構思、色彩圖案,能夠充分體現設計師的真正意圖,凸顯出不同的意境效果。比如,耶路撒冷的巖石清真寺室內紅色地毯,就有效襯托了絢麗的空間,空間因重點突出而呈現完整統一,又象征著伊斯蘭教所追求的勇敢、和平與繁榮的堅定信念。
二、創作者和欣賞者共同完成
“創造和欣賞都要見出一種意境,造出一種形象,都要根據想象與情感。”首先,創作者需要進入審美狀態,成為創造性的審美者,只有帶著審美的眼光看待自然物以及人為物時,才能進入一種審美的境界,產生藝術創作以及空間設計的沖動和靈感,否則,其呈現出的作品就可能難以稱為藝術品或者完美的空間。其次,當藝術品被創作或室內空間被設計出來,而觀者又無法欣賞和揣摩,那作品或空間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創作者進行創作的目的是為了讓欣賞者在追究作品內容的同時能獲得美的享受,這也是藝術的存在目的,而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必然會引導欣賞者去構想出一種新的境界。當然,如果欣賞者想要在自身角度形成深層的意境,就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把親身經歷去感受并豐富那些作品或空間,并且能夠用想象和聯想去補充。
三、需要觀察、感受、想象等思維活動
“意境由實境(直覺形象)到觸發虛境,產生幻想、聯想、擴想形象,同時憑借藝術家或鑒賞者情與理辯證相生的認識與想象能力,進一步完成實境遇虛境的相互包容、滲透與轉化的完整意境”。所謂意境的創造,就是指通過引發和開拓實境得以實現的具有深厚藝術內涵且跨越了藝術時空的審美想象空間的過程。美妙的文章總能飽含著情感、哲理、韻致等陶冶感染欣賞者的因素,作品中總能彌漫著作者主觀的情感、意志以及對人生的體驗、思考,欣賞者通過自身的個體經驗去觀看和感悟,各種感受互相交織,形成一種道不盡的情韻,意味無窮。因此,不管是藝術創作還是空間設計,都需要創作者不斷觀察和感受,不斷激發自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從而對生活情感與感受進行創造性地領悟和表現,同樣也需要欣賞者在欣賞活動中用自身真切生動的經驗去觀察,注入自己的感情去感受作品的意象以此獲得意境美的審美感受。
意境的形成由創作者的創作和欣賞者的再創造而形成,其中,觀察、感受、想象是必不可少的思維活動。
意境作為穿插了中國唐代以后整個中國傳統藝術的發展歷史的美學概念,滲透到詩歌、散文、小說、繪畫、音樂、園林等幾乎所有的藝術領域,全都把它作為最高層次的藝術標準去丈量藝術作品的好壞。意境的形成是一個多層次,多方位的系統工程,室內空間意境亦如此,即以情與景為基礎,由創作者和欣賞者通過觀察、體驗、聯想、想象等思維活動所共同創造的一種藝術形象。研究室內空間意境的形成,對后期能夠欣賞并營造出具有意境的室內空間環境都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蕭默.建筑的意境[M].中華書局.2014
[2]陳曉娟.作為元審美判斷的意境[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