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美賢,鄭 琰
(南京林業大學 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目前我國港口城市正經歷“因港生城,以港興市”的發展過程,而港口以其驚人的國際貨物流轉量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節點。然而港口航運規模的快速加大及其貨物吞吐量的增加帶來了嚴重的港區環境污染問題,其問題的出現說明了我國港口現代化建設需要在保持港口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實現低污染、低能耗的綠色發展。
近幾年來,我國學者針對港口評價競爭力指標體系問題已經進行較為深入、廣泛的研究。在港口競爭力評價研究方面,滕煒超、胡志華[1]從港口基礎設施條件、生產力水平、發展潛力、港口所在城市狀況以及集疏運便捷程度5 個方面出發,運用TOPSIS法和DEA 法準確地評價了中國13 個沿海港口的競爭力。吳慧、王道平[2]等利用云模型評價法構建了國際郵輪港口競爭力評價指標,得出我國上海港和天津港與歐洲一流港口競爭力相距甚大的結論,并提出了提升郵輪港口競爭力的發展相關建議。楊忍、牟乃夏[3]等對海上絲綢之路沿線51個國家的99個重要港口的競爭力進行評價時運用了熵權-層次分析法,綜合全面考慮了港口的基礎設施、服務水平、自然條件、腹地環境、政府廉潔度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呂梁、高紅[4]等采用因子分析法并引入交叉評價機制對深圳港2003-2008年及周邊港口的綜合競爭力進行準確客觀分析評價。王振、李學工[5]以日照港為例綜合運用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論進行深入的港口競爭力評價,為港口分析或尋找自身的薄弱環節并進行有效改進提供了參考價值。
綜上,從既有的港口競爭力評價文獻可知:傳統的港口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著重選取與經濟效益有關的指標,并沒有考慮港口綠色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相關指標。文獻里的評價結果以及發展建議已經不適用于當今綠色低碳港口建設的趨勢。所謂綠色生態港口就是在經濟利益和自然生態環境協調平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綠色港口的建設并不是港口進行簡單綠化種植而是把其作為社會的公共責任,提高公民的綠色環保意識,采用新能源及智能技術設備來達到節能、減排、管理、監督的目的,在努力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時考慮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改變傳統港口以經濟為中心的落后發展方式,創建適應環保主題的綠色低碳港口。目前,我國綠色港口的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與美歐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綠色港口建設相比明顯滯后。而當今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等生存問題迫切要求我國港口的建設以環保為重點進行改革,只有了解我國港口自身的優勢與劣勢,在綠色港口改革中找到改進方法,并應用現代化先進技術手段合理配置港口資源,提升港口的協調平衡能力,才能讓綠色港口給社會帶來重大的貢獻[6]。
鑒于上述情況,本文順應社會發展趨勢,綜合考慮港口經濟、生態環境和能源消耗等因素,并在以下兩個方面對現有研究進行拓展:(1)構建經濟與生態效益相結合的多維評價指標體系,應用AHP 法確定各個指標權重,以我國五大港口為例,對其進行深入的橫向比較,應用逼近于理想值的排序方法對其進行評價分析;(2)結合所得評價結果探究港口物流競爭力的深層次內在機遇,提出有利于我國港口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建議,最終達到以港口的集聚和輻射作用來協調帶動城市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的目的。
截止目前,學術界還沒有得出統一標準的綠色低碳港口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本文綜合考慮港口綠色低碳的物流過程特點及其競爭力指標的構建原則,運用專家咨詢法向港口業界專家咨詢獲取相關信息,把物流規模能力、基礎設施、低碳績效、腹地經濟發展能力、物流影響力五大因素作為本文的評價指標。下面建立表1來清楚明了地說明體系中包含的所有指標及其相互間的關系。

表1 綠色港口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表1準則層中五個指標除低碳績效指標外,其它四個指標均為港口競爭力評價的客觀傳統指標。“低碳績效”是港口在低碳綠色環保這一維度上的競爭力體現,是作為評價港口綠色化建設程度的關鍵因素。同時其他指標在所引用文獻中均有體現,因此本文僅對低碳績效指標用敘述形式進行解釋說明。綠色低碳港口的競爭力評價關鍵在于港口的低碳績效,低碳績效主要體現在清潔能源使用率C7、固體垃圾無公害化率C8、硫化物排放總量C9。清潔能源使用率C7是指太陽能、風能、水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普及使用程度,直接影響港口空氣及水源等的清潔程度。固體垃圾無公害化率C8 是指采用填埋法、焚燒法、堆肥法、拆解法、化學法等手段把固體廢棄物的有害成分轉為對環境無害物質的方法使用率。硫化物排放總量C9是指港口運作一年的硫化物排放總量,反映了港口年污染物排放水平。
根據我國港口的運營狀況挑選出五大經典港口為代表,它們分別是上海港、深圳港、青島港、天津港以及廣州港,選用AHP法確定指標層的15個評價指標的權重向量。
(1)建立各層判斷矩陣。考慮到數據的客觀性及說服力,在邀請多名港區業界專家根據表1對15個評價指標進行打分確定權重的同時,為了提高權重的準確性,通常采用各層指標兩兩比較的方法來確定權重,即薩帝標注法[7]。兩兩指標之間的比較標度見表2-表7。

表2 A-B判斷矩陣

表3 B1-C判斷矩陣

表4 B2-C判斷矩陣

表5 B3-C判斷矩陣

表6 B4-C判斷矩陣

表7 B5-C判斷矩陣
(2)排序由上到下進行計算,經過加權匯總得到最終權重,權值計算和一致性指標見表8。

表8 C層權值排序表
由表8可知各個指標的權重分配向量W為:

從表8得出貨物吞吐能力對港口競爭力強弱的影響最大,其權重數值達到了0.226 80。雖然貨物吞吐量一直以來是港口競爭力評價的關鍵因素,但是據表8所知清潔能源使用率權重也高達0.083 30,固體垃圾無公害化率權重達到了0.048 58,這兩個指標在全表指標權重中處于不低排名。這些權重占比大的低碳績效指標將是影響綠色港口競爭力比較的關鍵原因。下面將運用TOPSIS 法進行評價驗算,比較五大港口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能力高低。
所收集到的信息中定量指標數據主要來源于2017年的全年原始統計數據,定性指標數據為業界專家的打分,采用優(0.9)、良(0.7)、中(0.5)、差(0.3)、劣(0.1)五個等級[8]。建立參考指標與理想指標的評價指標值見表9。

表9 參考指標與理想指標的評價指標值表
根據AHP 法所得表9的結果,應用TOPSIS 法建立判斷矩陣求解,對五大港口競爭力進行排序。步驟如下:
(1)建立評價指標的數據矩陣。對于綠色低碳港口競爭力評價這一多指標評價問題,根據案例中的5個典型港口及15個子指標,并按照表9中的具體排序,確定x1為上海港、x2為深圳港、x3為青島港、x4為天津港、x5為廣州港。最后根據表9中每個港口的各個指標數據值代入數據矩陣中,如下所示:

(2)規范化地處理矩陣。由于體系中的15 個指標在實際應用時的量綱不完全相同,所以利用歸一化公式對其原始數據進行規范化處理,處理結果如下:

(3)加權規范化矩陣。在得到處理后的規范化數據矩陣后,結合表8得出的各個指標權重矩陣W’=(0.080 50、0.226 80、0.042 70、0.011 48、0.033 04、0.095 48、0.083 30、0.048 58、0.008 12、0.006 12、0.013 14、0.070 74、0.115 83、0.115 83、0.038 34),計算規范化矩陣C 與權重矩陣W’的乘積,得出加權規范化矩陣如下:

(4)確定正理想解和負理想解。在得出加權規范化矩陣的基礎上,確定各個指標的正、負理想解。其中正理想解A+是矩陣Z中每列中的最大值,代表著15 個指標都達到了最滿意的解;而負理想解A-則是矩陣Z 中每列中的最小值,代表著15 個指標都達到了最不滿意的解。數據結果如下:

(5)確定評價對象到正、負理想解的歐式距離。根據得出的正、負理想解來計算5個港口的實際競爭力與正理想解及負理想解之間的差距,遵循公式其中 aij是矩陣 Z 中第 i 行第 j 列的數值,aij+是第 j 列中的最大值即正理想解,aij-是第j列中的最小值即負理想解,從而算出第i個港口的正理想值的距離Di+及負理想值的距離Di-,結果如下:


(7)進行各方案排名。按照得出的Ci值從大到小進行排序,把Ci值越接近于1 的港口優先排到前面,以凸顯其出色的物流競爭力,排名結果見表10。

表10 各港口方案排名
經過方案排序可以得出上海港的物流競爭力最大,其次是廣州港,青島港位居第三,天津港第四,最后為深圳港。從每個港口與理想解的相對貼近度看,上海港以高達0.946 8 的貼近度體現了其強大的實力,而據評價指標里的低碳績效所占的權重反映,極高的貼近度同時也說明了上海港的建設能達到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良好狀態。當然,列位第二、第三的廣州港和青島港也以高于0.5 的貼近度表明其港口的發展正朝著綠色低碳及經濟強盛的方向邁進。而貼近度較低的天津港和深圳港是我國一部分港口的縮影,這些正是鞭策我國積極發展經濟綠色港口的動力。
與傳統的港口競爭力評價研究相比,本文在建立指標體系時充分考慮港口的投入-產出率、吞吐量、生態環境影響約束等因素。順應國家、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及可持續發展理念,并以此為切入點,圍繞綠色低碳港口建設的目標運用AHP法確定指標權重,從指標權重中看出綠色港口的競爭力高低不但在于經濟實力的強弱,也在于港口生態環境優劣,并用TOPSIS 法對我國五大港口進行了競爭力評價,得出了現代化港口的建設不能再單單側重于成本、規模、效益等經濟方面,應把建設重心調整到經濟和資源生態環境相平衡的中心點上,需要順應社會需要來發展運作的啟示。
以下為我國港口綠色化建設提出幾點建議: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外發展綠色港口的先進經驗,完善綠色港口管理機制;加大對綠色港口的環境保護投資力度,增強港口的硬件設施;以新能源代替傳統有污染的能源,保證港口附近空氣質量的良好;制定相關定期檢查制度,積極開展港口環境保護及改善的檢查工作。綠色港口的建設還需要社會人民的共同努力,努力發展經濟的同時與生態環境友好相處,真正提高港口的物流競爭力,實現社會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