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長路,曲愛玲,柳 青,劉小飛,劉 超,烏 蘭,羅紅霞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北京102442)
科技的飛速發展,帶動了我國食品行業的現代化進程,隨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使食品營養與食品安全備受關注。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是培養食品行業高技能型人才的平臺,其人才培養方案對食品類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起到決定性作用。
我國食品工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食品專業人才是推動我國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的核心力量[1]。據全國食品工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統計數據表明,目前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已經成為高職食品類第一大專業,其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與優化工作勢在必行。深入比較并分析全國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與優化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鑒和參考。
通過走訪、座談、電子郵件等形式搜集了全國33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選取其中25所(華東10所,華北5所,華南3所,華中3所,東北3所,西南1所) 2014年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對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核心課程設置、職業資格證書、頂崗實習、就業崗位群等方面進行了重點對比與深入分析。
25所高職院校區域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25所高職院校區域分布情況
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學生招生主要生源為高中畢業生單招、三校生單招和高中畢業生與三校生雙招。其中,高中畢業生與三校生雙招占生源比例最大,達到總招生人數的69.3%;而高中生單招占26.9%,三校生單招僅占3.8%。
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學生生源分析統計見圖1。

圖1 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學生生源分析統計
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總學時是課程體系和核心課程標準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總學時數決定了課程開設數量及核心課程學時分配。
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課程總學時分析統計見圖2。

圖2 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課程總學時分析統計
由圖2得出,各院校學時均由理論和實踐學時2個部分所構成,大部分院校總學時安排主要集中在2 000~3 000個,其中理論與實踐學時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但個別院校存在課程總學時設置過多或過少的情況。
所選取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有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圖3中簡稱食品檢驗)、食品營養指導及管理、食品品質控制、食品安全與質量管理、食品生產品質控制、食品衛生監督、食品連鎖門店質量管理和體系內審等。其中,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和食品營養指導及管理人才培養目標所占比例較大,側面反映出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和對健康飲食的重視,符合近年來食品營養師需求不斷增大的趨勢。高職院校食品專業能夠立足社會食品行業的發展,建立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具有敏銳的職場洞察與分析能力。利用Excel 2013軟件和Origin Lab公司的數據分析和制圖軟件Origin 8.5進行數據分析與制圖。
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分析統計見圖3。

圖3 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分析統計
所選取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開設的主要核心課程有“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食品理化檢測技術”“食品營養與配餐”“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技術”“食品感官檢驗技術”“食品加工技術”等。大部分院校對課程的學時設置基本一致,主要核心課程總學時在400~500個,設置比較合理,但個別院校核心課程總學時存在過多情況。
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開設核心課程比例分析統計見圖4。

圖4 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核心課程比較分析統計
頂崗實習作為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學生必修環節,其課時內容所占比例較大。通過頂崗實習,學生能在正式的工作崗位上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驗、實訓中學習的操作技能得到實踐,進一步鞏固、提高操作技能,為學生完成本專業培養目標,真正成為食品營養與檢測行業實用性技術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2]。
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頂崗實習課時總數分析統計見圖5。
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是高職院校學生對專業知識掌握情況的有效證明,也是學生步入行業相關工作崗位必不可少的通行證。

圖5 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頂崗實習課時總數分析統計
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職業資格證書分析統計見圖6。

圖6 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職業資格證書分析統計
食品檢驗工是食品專業最基本的專業資格證書,是食品專業學生專業技能的基本認證資格證書,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權威性。由圖6得出,該證書考核達到100%,其次為公共營養師、英語應用能力和計算機等級考核分別達到84%,68%,68%。《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規定,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必須具有食品生產加工專業技術人員,檢驗人員必須取得從事食品質量檢驗的資質,食品檢驗人員實行職(執)業資格管理制度,這是食品檢驗工證成為食品專業學生最基本的職業資格證書原因[3]。
所調研的25所院校中,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就業崗位群主要集中在公共檢驗、食品質量與安全管理、食品生產加工和公共營養與服務管理等4個方面,也是學生的主要就業方向。就業崗位與人才需求的主要原因和社會需求密切相關,食品質量安全全民關注,人人倡導健康飲食,人人追求營養均衡。民生和國情決定了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就業崗位群的大方向,食品檢測、食品質量安全控制、食品營養、食品加工及銷售是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主要就業崗位[4-6]。
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就業崗位群分析統計見圖7。

圖7 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就業崗位群分析統計
根據食品行業崗位需求應對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微調,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根據受教群體綜合素質,不斷調整課堂教學方式與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云課堂教學、專業技能比拼、社會實踐、真實創業等形式,加強學生專業技能、社會技能的整體提升。借鑒并參考上述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對比數據,對學院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優化與完善,為符合食品行業崗位需要培養更多更優秀的技能型人才。
通過調查25所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2014年人才培養方案,對學生生源、課程總學時、人才培養目標、核心課程、職業資格證書、頂崗實習、就業崗位群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得出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課程總學時設置在2 800~3 000個最佳,核心課程設置在400~450個最佳,頂崗實習學時設置在700~800個最佳;核心課程設置在分析、品控、營養三大方向,其分析方向開設主要課程有“微生物檢驗技術”“食品理化檢測技術”“食品分析與檢測能力”“食品感官檢驗技術”“食品加工技術”等;品控方向開設主要課程有“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技術”“食品質量管理”“食品安全法規與標準”等;營養方向開設主要課程有“食品營養與配餐”“食品營養學與健康”“食品營養與衛生”“食品營養學”等;人才培養目標重點以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和食品營養指導及管理為主,食品品質控制和食品安全與質量管理為輔;職業資格證書以食品檢驗工和公共營養師為主;就業崗位群涉及食品檢測、食品質量安全控制、食品營養、食品加工及銷售等職場崗位。
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人才培訓方案要與科技和社會的發展相結合,以職場崗位需求為導向,以敏銳的職場嗅覺和行業發展動態及前瞻性,借鑒和參考調查的分析數據,不斷地調整、修訂、完善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人才培訓方案,不斷研究創新,使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培養出更多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該調查分析數據真實、可靠,供全國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