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彧
摘 要:作為能源大省的山西,進入 21 世紀以來,經濟增長呈現出高速發展的特征,經濟增長與發展為山西減貧帶來機遇,但是目前農村貧困現象依然嚴重,地區之間、城鄉之間、農戶之間貧富差距卻呈現出擴大趨勢。
關鍵詞:山西省;經濟增長;農村減貧
全省轄 119 個縣(市、區)中有 35 個國家級貧困縣、17 個省級貧困縣和 5 個插花縣(這些縣中有部分鄉村為貧困地區),貧困縣數占全省總數近 50%。山西的經濟在不斷增長,財政收入在大幅提高,貧窮和貧困問題卻沒有像我們所期望的那樣迎刃而解,相反卻出現了貧富差距日益嚴重。 在一些能源富集地區,雖然縣域經濟、GDP和縣財政收入連年迅猛增長,當地多數農民不僅尚未從中獲益, 反而受累于因開發導致的各種生態災難而日益貧困,出現此種結果與山西資源型經濟發展結構、經濟增長質量差有相當大的關系。 為此,針對目前山西資源型經濟快速增長、農村貧困的特殊性,提出以下幾點政策建議。
一、 實施有利于提高貧困人口收入的縣域發展政策
山西經濟高速發展為政府帶來了很強的財力,加大扶貧資金比例,調整實施有利于貧困人口受益的財政稅收政策,如個人所得稅、開征遺產稅、開征社會保障稅、開征房屋等不動產增值稅等。 通過稅收手段調節不同收入者之間的差距與二次分配。 在減貧方面還需繼續增加減貧資金的投入比重,提高對貧困人口減貧的“瞄準率”,將減貧資金直接轉向補貼貧困人口,扶貧資金、扶貧項目從主要援助貧困地區直接轉向援助貧困村或貧困農戶。 實行有助于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的區域政策,縮小各地區對公共服務水平的差異性。 調整國家對貧困地區的重點投資,增加針對于貧困區、貧困人口人力資本投資,建立實施貧困人口、低收入者的免費制度。
二、實施向農業、農村、農民的投資傾斜政策
世界各國反貧困經驗表明,宏觀經濟增長的政策如果能與旨在使窮人普遍受益的減貧政策有機地結合起來,會大大減少貧困人口的數量或者減輕貧困人口的負擔和所遭受的沖擊。 山西貧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大部分是以農業為生,農業仍是大多數貧困人口的收入來源, 幫助農民加快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在較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緩解貧困。 由于農業的弱質性、準公共性與貧困人口資金投入能力低等因素, 急需要政府提供技術、資金、信息、人才以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整合財政資金,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依托農業、交通、水利、林業、畜牧、農機等涉農部門項目和資金,統一規劃,優勢優抓,項目整合,集中投入,開展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重點進行日光溫室、規模化種 植 養 殖、人 畜 分 離 小 區、沼 氣 工 程、農產品市場等項目建設。這種資金整合的方式,是提高資金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三、實施就業與轉移優先發展戰略,為貧困人口創造更廣的就業機會
山西經濟結構以及許多縣區的經濟結構屬“一煤獨大”的“重型結構”,實現產業升級與轉型是未來各級政府關注的重點,在未來的發展戰略中,建議各級政府,首先應將創造就業作為優先目標,實行就業導向策略,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相對其他人群,農村貧困人口、低收入人口的主要資產是勞動能力,而就業是他們獲取收入或增加收入的主要來源。 擴大他們的就業機會就等于擴大他們的收入機會,因此,實行就業優先政策的宗旨就是使他們優先獲得就業機會,也包括暫時、短期、靈活的非正規就業。 其次,應積極促進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 山西農村貧困人口大都集中在自然、生態條件差的偏遠山區,實施“移民并村、退耕還林還草”戰略后,最突出的發展問題是勞動力就業與轉移問題,從長遠看,解決山西的農村貧困問題,其根本途徑還是轉移農民、減少農民。 因此,各級政府應鼓勵支持農村勞動力有序流動和轉移。
四、加大對貧困人口的教育、衛生、醫療投資,是消滅貧困的根本途徑
大力發展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 要在認真抓好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在農村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對農村的所有高中、職業中學、技術學校實行學費全免。 另外,應出臺農村教師補助與獎勵政策,保留與吸引優秀教師留在農村任教。 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培養農民從幼兒園做起,讓一部分留在農村的孩子能接受到與城里一樣的培養與教育,“愛上農村,愛上農業”。 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思想新”的高素質新型農民,把農村的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優勢,要圍繞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目標, 組織實施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陽光工程”“雨露計劃” “科技入戶工程”等,加強科技普及工作,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勞動技能和科學文化素質, 增強農民的務農本領和轉崗就業能力,把廣大農民培養成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者。
五、建立貧困地區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財力的日益增強,采取政府投入、集體籌資和社會資金參與相結合的辦法,逐步建立貧困地區特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參考文獻:
[1]郭偉奇. 山西經濟高速增長下的農村減貧政策建議[J]. 現代農業, 2009(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