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果樹生長發育有多方面的效應,并廣泛地應用于生產實踐中,在提高果樹產量,實現果樹的早果、豐產、穩產和優質以及延長鮮果的供應時期等諸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果樹生產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效果與栽培管理技術措施的關系密切。不同的栽培管理條件下果樹的生長發育狀況不同,導致果樹體內的激素平衡狀況有很大的差異,從而影響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效果。本文將對其應用技術和未來的前景進行探討。
關鍵詞:植物;生長調節劑;市場前景
一、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技術
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調控果樹的生長發育,必須在加強栽培管理的條件下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它們不能代替常規栽培管理措施,在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時,應注意使用劑量、時期和方法。
從生長調節劑的使用劑量上看:很多植物生長調節劑對多種果樹具有相同的效果,如三唑類植物生長延緩劑對幾乎所有的果樹都具有抑制生長的作用,GA3能抑制絕大多數果樹的花芽形成。但是,不同樹種之間,乃至不同品種間對同一種生長調節劑反應的敏感程度差異很大。有些情況下,在不同地區,或者是不同的年份,其反應也存在有較大的差別。因此生長調節劑的適用濃度都應有一定的變化范圍,并且還必須同時考慮用藥的數量和使用次數。在很多情況下,大的劑量往往會造成如落葉、落果或過度地抑制樹體的生長等不良后果。如乙烯利對果實具有催熟的作用,可以提早上市,但濃度過高往往會導致落果和落葉在獼猴桃上應用較高濃度(超過20mg/L)的CPPU能獲得特大果實(和對照相比,單果重增加50%-70%,有時甚至增加1倍以上),但是往往伴隨著果實發育不均勻而產生畸形果,降低果品的商品價值。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某一新的生長調節劑時,或者某一生長調節劑用作新的用途時,必須進行小規模的試驗,待使用技術成熟以后再進行推廣,以免給生產上帶來損失。
從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時期看:掌握適宜的使用時期,對獲得預期的效果十分重要。同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在不同時期應用對果樹生長發育具有不同的調控效果,有時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作用。例如,桃樹在晩秋生長點快要進入休眠之前,噴施GA3延遲芽的休眠解脫而延遲開花,當生長點已經進入休眠并且一部分需冷量已經獲得滿足后,噴施GA3能促進芽的發育導致提前開花;蘋果花期或花后一段時期內噴NAA具有疏除幼果的作用,但是,在采前落果發生之前施用NAA卻能防止果實的脫落。在果樹反應敏感期間,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最佳效果。如GA3能抑制果樹的花芽形成,但是只有在花誘導盛期使用才能達到最大的減少花芽形成的效果。因此,在花誘導盛期之前或之后,必須大幅度地提高GA3使用濃度,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并且,距花誘導期越遠,所需的濃度越高。
從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方法看:植物生長調節劑和其他農藥一樣,可以通過葉面滲透、從莖或其他器官滲進或由根部吸收等途徑進入植物體內,也可用強力注射的方法直接注入植物體內。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的方法有葉面噴施、土壤施用、浸蘸、莖干注射、涂抹、莖干包扎等。如發枝素,屬于羊毛脂膏劑,只能用于涂抹,并且只有當其與芽體接觸后才具有促進芽萌發的作用。多效唑則可葉面噴施,也可土壤施用,還可進行莖干注射。但是,采用不同的方法施用后,其作用時間早晚及持續時間長短和作用的強度都有很大的差別。大多數植物生長調節劑不溶于水,只溶于酒精等有機溶劑,故需先配成母液后再進行稀釋使用。葉面噴施是最普遍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方式,在藥液中加入表面活化劑、吸濕劑或乳化劑等濕潤劑,可通過增加液滴的展著性能及葉片表面的濕潤能力增加藥液與葉表面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加藥液滲入植物體內的能力及其效應。
二、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用前景及發展趨勢
20世紀30年代,人們開始研究和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調節和控制植物的生長發育。在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用初期,主要限于生長素類約IAA以及30年代中期人工合成的1BA和NAA,應用范圍主要是促式扦插生根、控制采前落果、形成無籽果實等。40年代合成了苯酚類化合物,尤其是篩選出了2,4-D,對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用,由于其具有高效,高產出、低投入、使用方便,節省勞動力等優點,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研究和應用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尤其是近20年來,獲得了迅速的發展。1991年,全世界植物生長調節劑市場的年交易量已達9.2億美元,占整個農用化學產品總量的3.4%,且其中有20%-25%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用于果樹及觀賞植物。目前植物生長調節劑仍以3%的年增長趨勢發展,前景廣闊。從世界植物生長調節劑來看,幾種比較老的種類,包括乙烯利、矮壯素、1,1-二甲基氯化吡啶胺( mepiquat chloride)仍然占領著植物生長調節劑主要市場(這3種產品占總成交額的43%),而其他的一些產品,包括GA3、NAA以及新近發展起來的三唑類植物生長延緩劑多效唑和伏康唑等僅占有場的17%。但是無論如何,用作控制植物過旺生長是生長調節劑使用的最主要用途之一。
幾種生長調節劑混合或配合施用,是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用的一種新趨勢,有些已經在某些應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BA和GA4+7合用改變元帥系蘋果的果形,美國等國家應用其改良金冠等蘋果的果形也已獲得注冊;應用GA3與細胞分裂素類物質CPPU和PPG1721可以使無籽葡萄穗軸增長、減少坐果,又可促進漿果生長;使用西維因、NAA和乙烯利作為不易落果蘋果品種的疏除劑,BA和西維因混合使用或BA和NAA混用作為蘋果的疏除劑也取得顯著的結果。
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調控果樹的生長發育起到眾多積極的效應,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但是目前在生產上應用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這是因為,有些技術與生產應用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殘毒的問題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美國對生產上已經應用了幾十年的2,4-D和B9已禁止使用。另外,發現一個新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及投入市場前所進行的一些相關研究所需費用高昂,目前,一個新產品的研究費用已超過4000萬美元。但是,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果樹栽培領域的應用范圍卻越來越廣泛,新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仍不斷地涌現,隨著果樹集約化栽培在我國的興起,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果樹栽培中所起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
參考文獻:
[1]曲洪巖:如何科學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吉林農業,2019年4月.
[2]李曙軒:植物生長調節劑與農業生產,北京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
[3]儂事:植物生長調節劑五大使用誤區,江蘇農業科技報,2019年3月.
作者簡介:徐小迪,女,漢族,延邊大學農學院2016級園藝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