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瑞紅
摘 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中,小麥種植技術也得到了質的飛躍,為了更好的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就必須要加強小麥栽培技術的學習,提高各種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質量和效果,這樣才更有利于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增加農民的收入,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小麥;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
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農業生產水平也在不斷的提升,對于小麥種植技術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小麥對于我國而言,是糧食生產的一個重大品種,直接關系到我國農業發展的進程,只有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進行小麥品種的嚴格篩選,并加大小麥栽培技術的學習,提高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才能夠促進我國農業的健康發展。
一、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
進行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的研究,不但能夠保證小麥生產和種植的質量,而且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小麥的產量,只有培育出更高品質的小麥,才能使我國的農業生產更上一個新的臺階,才更有利于農民的創收和增收,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提升社會效益,實現我國農業生產質的飛躍。
二、小麥栽培技術研究
1.小麥品種的選擇
小麥品種的選擇不論是在栽培技術上還是在病蟲害的防治方面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為小麥品種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小麥成品的質量,更與其抗蟲性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選擇與當地的氣候環境及地質條件相適應的小麥品種,才能使其具有更強的發芽率和成活率。所以在進行小麥播種之前,必須要進行其品種的篩選工作,既要保證種子的健康性和強壯性,更要達到其土壤種植的標準,以提高小麥的質量和產量。
2.合理的施肥
施肥環節在小麥栽培技術中占據著重要的一環,首先在小麥種植前期要對其土壤進行有效的處理,這樣才能使施肥的過程更加有效果,而在施肥的過程中不僅要保證有機肥的施加,最重要的是要加強施肥管理工作,因為有的地區會使用一些化學性的肥料,也有一些地區會直接使用小麥或者玉米秸桿作為肥料。也就是說施肥的目的不但要維護土壤的質量,而且還要保證小麥生長過程中的必要營養,這樣和能達到小麥高產優產的目的。
3.科學的播種
播種在小麥栽培技術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既要考慮播種的時間,更要與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環境等等相結合,并且在播種的過程中還要控制好播種的深度,這樣才能保證小麥生長過程中苗株的健康性,一般情況下,小麥播種的深度需要控制在3—5公分左右,太深或太淺都會影響小麥后期的正常生長。
三、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及方法
1.小麥銹病的防治措施
銹病是小麥種植期間的常見病害,能嚴重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和質量。針對此病害,農戶在防治過程中,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農業防治措施。農戶應當與當地氣候環境相結合,盡量選取具有較強抗病能力的小麥予以種植,同時還要對合理化搭配和品種的輪換予以重視。其次,農戶應當將播種期適當予以調節,將小麥的種植區域擴大,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早期播種的實施。因為播種階段過早,則會造成銹病的發生過早和過重。施肥期間應盡可能做到合理化與均勻化,對磷肥和鉀肥予以適量增加,同時,農戶還應當嚴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
(2)化學防治措施。對于銹病發生比較嚴重的麥田,農戶可應用60-100 g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濃度拌種,并將其攪拌充分和均勻干伴,與此同時,農戶還應當嚴格控制藥劑的使用劑量,避免嚴重影響麥種的出苗率。若麥田在秋季或者早春季節出現銹病病害,農戶應當采取噴藥方法防治。如果小麥的病葉率不低于5%、銹病的嚴重程度未超過10%,則可實施粉銹寧乳油20%,或者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如果小麥的病葉率不低于25%,銹病嚴重程度未低于10%,農戶則應當將藥量增大,采用廣枯靈水劑3%、速保利等藥劑進行防治。
2.小麥蟲害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法可以簡單理解為是從外部入手進行的一種防治方法,一般是通過人力、物力等進行除草,為小麥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會出現很多雜草,這些雜草生長的范圍和速度都高于小麥,一旦不及時將其拔除,就會影響到小麥的正常生長,并且由此也會引發大量的病蟲害現象。栽培人員通過拔除雜草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保證麥田通氣暢通,蓄水良好,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病蟲害發生率。比如說 蚜蟲是小麥種植期間的常見蟲害,農戶在耕種期間,應當盡可能挑選一些具有較高質量的麥種種植,便于小麥產量和質量的提升。同時,農戶還要時常清理麥田,將一些潰爛的麥葉清除,避免正常麥葉受影響。
(2)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法主要是利用天敵來消除病蟲害,在天敵的作用下使小麥生長減少病蟲害的危害。在小麥生長過程中,最常見也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種害蟲就是蚜蟲,那么依據生物鏈可以知道,蚜蟲在整個生物鏈結構中的天敵是草蛉和蚜繭蜂等,兩者是對立的天敵關系,因此,就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法適當增加草蛉和蚜繭蜂。在生物鏈中消除蚜蟲,這種防治法不僅可以消滅病蟲害,也可以為小麥的整個生長過程提高良好環境和條件,使其免受蚜蟲的危害,確保了小麥的種植產量和質量。
此外,農戶應當根據小麥的品種特點與土壤的肥力狀況等實施密植,盡可能確保施肥合理化,對磷肥和鉀肥等肥料可予以適當增加。由于南北方氣候環境不同,農戶在種植小麥時,應當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和地理條件進行,南方應當做到排水開溝,北方應當做到澆水適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推動小麥的生長,同時還能使小麥的抗病能力得到提升。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麥病蟲害防治措施的加強以及栽培技術水平的提升,對糧食生產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為使農戶的經濟收益提高,社會發展得到穩定,對農業生產而言,小麥質量及產量的提升是其主要目標。農戶只有做到精良播種、麥種的選擇合理化和耕作優化等,才能更好實現小麥種植產量的提高,激勵我國農業水平發展。
參考文獻:
[1]荊赫.淺析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9(10):38.
[2]張洪艷,謝慶治.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8(22):59.
[3]朱玉娟.小麥優質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8,38(15):117-118.
[4]吳士云.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8(0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