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敏 李一茜
摘 要:高職教育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正在逐步弱化基礎知識在人才培養中的比重。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學英語在高職教育中的生存現狀,圍繞“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理念,提出了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如何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利用好所用教材,制定相應的培養目標,最終實現大學英語在高職教育中存在的價值。
關鍵詞:實用 夠用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 語言應用
教育部高教司在2000年提出的《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要求高職大學英語(非英語專業)的教學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為指導原則,目標是培養在未來工作崗位中能夠實現人才的語言應用能力,重點是以聽說為主的語言交際能力,這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實踐能力強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標相吻合,同時為高職大學英語的教學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
一、公共英語課程在高職教育中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在實踐中還未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模式,為了更好地培養具有較強適應性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我國的高職教育一般采用三年制,前兩年的教育以學生在學校完成公共課,專業基礎課與專業理論知識的修讀及專業操作技能的實訓為主,第三年以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為主,從而完成整個高職教育階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實踐任務。公共英語課的教學任務通常歸屬于各個專業,各專業根據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來設定課時。為了給個專業課程預設更多的教學任務,各個專業會大幅度削減公共英語的課時。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根據學校生源來分,我們有普高生和三校生以及“3+2”生源班,英語課時由原來的每種生源班開設2個學期到目前只有普高生源班開設英語課,而且普高生源班由原來的一周4課時削減為一周2課時。這中間還要穿插各種專業實訓,嚴格算起來,一個學期真正上課的時間二三十個學時。在如此有限的授課時間里,想要全面的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二、“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教學理念與高職院校培養目標一致
(一)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一致。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這一人才目標的確立,為職業教育提供了具體的指導思想,即職業教育將構建以專業課程培養職業技能為核心,以基礎課程培養職業素養為主線的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高職英語作為服務于專業培養的通識課程,將是一門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補充課程。這就決定了公共英語的教學在整個高職教育中面臨著課時被大幅縮減的命運。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上以及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上要有取舍,有重點,著力培養學生的語言實用能力,使學生敢說英語,流利交際,實現教學過程“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教學為專業能力培養服務的理念和宗旨。
(二)與“以學生為本”教學理念一致。近年來,由于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職業院校的生源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這導致高職生源的來源也各不一樣,有普高生源,有職高生源,還有中職聯合培養生源。這些生源在文化課的學習上顯得薄弱了些,特別是在英語的學習基礎,學習熱情及學習目標等方面都沒有積極有效的計劃和追求。對于很多非英語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英語只是他們取得畢業證的一門課程,英語對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的影響極低。針對這樣的情況,英語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這一現狀,在制定教學計劃,采用教學方法,考核學習效果等方面要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保護學生的學習激情,促進教與學的良性互動。
三、“實用為主,夠用為度”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一)結合專業,實現英語教學目標與崗位能力一致。英語的應用能力包含“聽、說、讀、寫、譯”,如果一個人能全面掌握那是最好的,但是現實中,有很多的崗位在英語能力的要求上會有偏重。比如,秘書崗位可能更要求口頭交際能力,技術崗位更要求看懂英文原始資料的能力。相比較而言,理工科專業需要培養閱讀能力,能夠利用詞典翻譯常用業務資料,而文科類專業需要培養的是口頭表達能力。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專業,制定相應的目標。在教學中要有偏重,有的專業以閱讀理解為主,有的專業以對話操練為主。教學不必嚴格地強調知識的系統性,應以掌握與崗位相關的知識能力為評價依據。
(二)整合教材,實現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一致。適合高職教育的英語教材這些年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教材呈現的整體思想正是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指導原則,實用性更強。教材作為對知識的系統考量,在編制上會考慮英語能力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聽、說、讀、寫、譯”相關的內容會同時出現在一個單元里。針對不同專業的教學對象,教師應該有選擇性的挑選教學內容。以“新貫通”系列教材為例,每個單元設計7個模塊,針對文科類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重點講解section1,section2,和section4三個模塊,這三個模塊以“聽、說、寫”為教學重點,這有利于訓練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單元的話題,設計具體的工作場景,比如接機,訂賓館等。學生需要熟悉課文中出現的常用句型,在情景對話操練中反復運用這些句型,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針對理工類專業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重點講解section3,section5兩個模塊,這兩個模塊以閱讀理解為主,能夠培養學生的“讀、譯”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內容的取舍,會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減少心理壓力,減少學習內容,也能給他們增加自信,使他們能夠掌握實用的崗位能力。
(三)堅持“實用為主,夠用為度”原則,兼顧興趣。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學生在學習上積極、自主的學習態度來配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減少學習內容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需要在選取的教學內容上保持豐富性和趣味性。以理工科學生的教學內容為例,如果在教學中,教師一直就以這兩個模塊為教學內容,雖然內容減少了,但教學形式會顯得單一,學生在學習上感覺不到變化,從而失去興趣,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會陷入傳統的模式,這都不利于實現教與學的有效性。所以,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應該適當的穿插一些section2或section1的部分,讓這些學生也可以參與語言的口頭表達。這些內容在教學考核中不計算分數,純粹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
總之,高職類院校公共英語的教學應該與職業教育對人才的培養目標保持一致。課程教學目標因以培養學生未來的崗位能力為導向,教會學生掌握必要的語言基礎知識,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繼續學習的能力,從而為未來在工作中能很好的解決與英語有關的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應掌握“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在教學內容上有所選擇,在英語能力的訓練上有所側重,避免大一統、全而高的囫圇吞棗式的教學。
參考文獻:
[1] 高桂芳.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重在突出"實'用"---~[j].高師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5)
[2] 邢怡紅.高職英語教學的創新與突破[J].中國科技博覽273
作者簡介:范敏(1977-),女,江西瑞昌人,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教育。
李一茜(1979-),女,浙江嵊州人,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