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麗雅
摘 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挖掘文本中富有特點的語言表達和寫作特色,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呢?筆者結合《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談了一些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品味語言 體會語義 走進語境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課標所說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閱讀文本而獲得的語言的內化、寫法的遷移和創造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進入語境,與文本進行對話和直白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有強烈的語用意識,挖掘課文中語言表達和寫作方法的特色,引導學生進行語用訓練,促進其語用水平有效提升。
北師大版教材四年級上冊《釣魚的啟示》是第8單元的首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用抒情的筆觸,講述了一個釣到魚而放魚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畫了一個自覺遵守規則的好爸爸形象。從而使學生懂得,自覺遵守規則、誠實守信是一個好公民應有的修養。課后的“金鑰匙”特別提示:“自讀時,想象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設身處地地體會,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比绾胃鶕疚牡牡匚缓吞攸c,尋求最佳的訓練點,讓語用訓練增值?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談談看法。
一、抓住精彩處,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夯實語用基礎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最為重要的是訓練語感?!?“語感”指的是對語言和文字進行直覺感知、理解和掌握的能力,是語言素質的直接反映。其中,理解是關鍵,對語言的理解越準確,感受就越深刻,使用語言也就更為恰當??梢?,理解語言是語用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課文的重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語言,從而夯實語用基礎。
課文《釣魚的啟示》中,寫“釣到魚”的過程情節簡單,學生經過自讀,大多能了解主要內容。但課文在描寫月夜的景色、釣魚的過程、大鱸魚的可愛等處,語言非常精彩,很值得引導學生去品味、去理解。因此,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后,筆者又做了如下安排:
1.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的2-5自然段,用"~~”劃出有關描寫月夜的句子,美美地讀一讀。
2.緊接著提問:在這樣美麗的夜晚,詹姆斯的心情也很美,為什么呢?請用"——”劃出描寫詹姆斯釣到大鱸魚時的神情和父親對兒子的贊賞的有關句子,讀一讀,讀出自己的理解。
3.接著再次引出:“詹姆斯和父親這么激動,他到底釣到了一條什么樣的魚?”要求學生找出描寫鱸魚的大和美的句子:“在暗綠色的草地上,大魚用力地翻動著閃閃發亮的身體,魚鰓不停地上下扇動?!比缓笾笇W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詹姆斯此時又緊張又激動的心情。
這些訓練,主要是引導學生自己通過品味語言,去感受課文中的文字美、畫面美,甚至字里行間的意境美,讓學生的語感得到訓練,為語用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抓住關鍵語,引導學生體會語義,學會語用方法
課文中有些表現人物內心和情感的精妙傳神的語句,往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須抓住這些關鍵語句,引導學生細細揣摩,體會其中含著的意思,學生的感悟能力才會得到升華,才可能從中習得語言文字的運用方法。課文《釣魚的啟示》寫父親叫詹姆斯把魚放了的部分,表達了文章主旨,應是教學的重點,其中父子簡簡單單的幾句對話又最為關鍵。為了讓學生理解父親堅決要詹姆斯將大鱸魚放回湖中的原因。筆者在教學這個環節中,進行了如下安排:
1.提出問題:面對著這么大這么美的一條鱸魚,小詹姆斯和父親的態度有什么不同呢?請默讀課文6-12自然段, 找出詹姆斯與父親面對誘惑的不同表現的句子,讀一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2.課件出示表格,師生共同完成。引導學生體會父子倆的心理活動,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指導分角色朗讀。(a.父親為何看了看大魚,又看了看兒子,他在想些什么?b.當父親要詹姆斯把大鱸魚放回水中時,詹姆斯為何"大叫”?為何"大聲抗議”?)
3.這樣一條漂亮的大鱸魚,這樣一條讓人愛不釋手的大鱸魚,兒子怎么舍得把它放回水里呢?詹姆斯的目光向四周望去,他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用“△”標出三個"沒有”,體會當時并沒有任何外人知道詹姆斯釣到一條大鱸魚這件事。)
4.“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寫一寫你的理解。
5.從“可哪兒能釣到這么大的魚呀?”這句話中,你知道小詹姆斯是怎么想的?
6.詹姆斯又一次回頭看著父親,目光充滿乞求,仿佛在說些什么?“然而父親再沒有說話。”說明父親態度怎么樣?
7.小詹姆斯能理解父親當時的堅決要他放回鱸魚的原因嗎?請同學們自由讀第11自然段,畫出有關的語句,用"△”標出詹姆斯放魚時的神情、動作的詞語,從這些詞語中,你讀出了什么?(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深刻感受詹姆斯此時悲哀和無奈的心情。)
在這個環節中,為了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詹姆斯父子的心理活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筆者在引導學生品讀的基礎上,特別要求寫出對“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钡睦斫?。這個安排旨在讓學生留下思考的痕跡。理解父親從對兒子釣到大魚時的欣賞到嚴格要求兒子把魚放回湖中的真實意圖,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地地體會詹姆斯父親的良苦用心,為學生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這一教學重難點做了鋪墊。
三、抓住結合點,引導學生走進語境,提高語用水平
教師常常為學生的讀寫能力難于提高而苦惱,卻很少反思在平日的教學中,自己在扮演著什么樣的指導角色。在閱讀文本時,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在品悟語言文字的過程中,走進語境,設身處地地與作者進行思想的溝通、情感的交流,喚醒學生內心深處與之相似的生活經歷、經驗和感受,從而產生不吐不快的表達欲望。這時教師再適時地安排合理的讀寫訓練,讓積聚在學生胸中的情感通過語言和文字盡情地表達出來,以達到升華情感,提高語用水平的目的。
在北師大版教材的編排體系中,每一篇課文都置身于一個單元中,因此,在尋找讀寫訓練的結合點時,就要綜合考慮單元整體進行選擇?!夺烎~的啟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是理解父親一定要詹姆斯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里的原因,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在前面兩個環節的教學中,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對父親的話和詹姆斯從釣魚這件事所得到的啟示已基本上能夠理解,但由于年齡、經歷的局限,對于“那條大魚卻經常出現在他的眼前——當遇到道德的問題時,這條大魚就會出現在他的眼前”這句話的理解仍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對于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是學生學習的又一難點。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在“深化理解,感悟啟示”這個環節中,先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語境,回顧前面的學習內容,走進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歷程,說說這句話中的兩個“大魚”意思一樣嗎?詹姆斯還可能遇到什么“大魚” ?他每次都會怎樣做?他為什么都能這樣做?
然后安排了一個說話練習: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你也曾遇到過怎樣的“魚”呢?你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請在小組里議一議!(課件提示:學校里,教師多給了分數,沒人知道,對于這樣的事你怎么辦?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去歸還,還是將錯就錯? 過馬路時,紅燈亮了,周圍沒有警察叔叔,沖過去,還是等一等?)
最后讓學生在課后寫一篇小作文,把他們經歷過的一件事情以及所帶來的啟示寫下來,讓學生學以致用,逐漸提升語言文字應用水平。
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共同的追求。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要用心解讀教材,努力尋找文本語言的讀寫訓練點,精心設計相關的練習,實實在在地落實課標的要求,以期達到“語用”的增值。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2]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師教學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