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廣西桂西北地區作為我國引種禿杉樹種較早的地區,其禿杉種植量近年來不斷增加,已經成為桂西北地區十分重要的經濟作物。隨著我國對環境綠化的重視度越來越高,類似于禿杉這種經濟價值與觀賞價值兼備的樹木種植量在不斷提高,但是,由于病蟲害的影響,禿杉的木材質量以及產量也會有所下降,因此,研究禿杉人工林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的意義也十分顯著。
關鍵詞:禿杉人工林;病蟲害;防治措施
禿杉作為一種比較珍貴的樹種,主要分布于我國云南、貴州、湖北、廣西等地區。主要的生長環境是海拔800~2500m以內,禿杉具有很強的適應性、較快的生長速度,人工造林中其單位面積的蓄積量也非常大、材質佳,樹干與樹枝都十分漂亮,所以禿杉是一種觀賞與經濟價值兼備的樹木。因此,積極研究禿杉人工林的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對提高禿杉木材產量及其經濟價值都具有非常高的意義。
一、禿杉人工林常見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常見的病害
(1)炭疽病。炭疽病的主要發病時間為每年的3~6月,其中4、5兩個月是并發的高峰期,而3月是初期,6月開始逐漸減少,之后會在秋季出現。全國的各個地區都有炭疽病發生,尤其是一些丘陵地帶,炭疽病更加頻繁。禿杉人工林初步感染炭疽病后不會出現明顯的癥狀,只表現為針尖大小的黃褐色狀態,之后逐漸變成褐色。隨著病害的不斷發展,出現針尖褐色的病葉會逐漸枯死,隨后發展到禿杉的根莖部分,致使莖梢枯死。部分禿杉嫩莖在病害程度較輕時不會出現枯死,還能夠長出新梢,只是這類新梢的生長態勢會較差。
(2)莖腐病。雖然莖腐病主要發生在每年的5~6月份,但是其與冬季、春季時期的氣溫變化也存在密切聯系。受到冬季氣溫變化的影響,禿杉基部在冬季時會出現樹皮腐爛的情況,等到春季及以后,氣溫逐漸升高,腐爛的基部傷口就很可能受到病菌侵入,從而導致腐爛情況更加嚴重。
(3)細菌性葉枯病。該病的主要發生時期是每年的3~8月,從3月起,病菌會不斷繁殖,尤其是一些濕度較大的地區或禿杉部位,病菌的繁殖速度更快,并從禿杉的傷口或自然孔侵入到嫩梢以及針葉內部,6~7月是該病的高峰階段,8月開始逐漸減少。假單胞桿菌是導致細菌性葉枯病的主要病原,在發病初期,可在針葉上發現許多較小的褐色斑塊,其周圍還存在水漬狀的黃色暈圈,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呈現為棕色,隨之有小液泡出現,暈圈也逐漸增大。在發病的后期,針葉會呈現為褐色的段狀斑,直至針葉全部或部分枯死后呈現灰色,但不會脫落。
(4)黃化病。導致禿杉出現黃化病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的有效鐵元素含量降低,這屬于禿杉的一種生理病,該病主要出現在每年的6月。相對來說,幼苗時期的禿杉更容易出現黃化病,發病后枝葉與葉冠的下層會逐漸出現黃色狀態,導致幼苗抽出新芽的時間也延長,節間出現變短的情況,整個樹木的長勢降低,部分枝干還會直接死亡。同時,這種病在第2年還會出現復發的情況,反復發作后導致禿杉的枝干最終停止生長,直到整株死亡。
2.常見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1)炭疽病。根據長期的禿杉人工林養護經驗可見,導致禿杉出現炭疽病的主要因素就是土地干旱、板結等現象,因此,其防治措施則主要采取營林的方式。每年定期進行林地深耕和整地,深挖撫育,同時使用適量的有機肥,以預防炭疽病的發生,而針對一些林地條件很差的林地,則選擇性使用其他樹種進行種植。發現禿杉發病后,可立即使用退菌特、敵克松等藥物噴殺,條件允許時,部分地區還可以采取點狀使用煙霧劑的方式防治。
(2)莖腐病。該病的防治需要平時加強禿杉林的養護,從而及時將病變的樹干切開,并在根部使用適量石灰,并將已發病的枝條集中銷毀掉,同時做好林間通風,以防止莖腐病進一步擴散;使用敵克松倍液噴灑根莖周圍的地面,同時將根莖處出現腐爛的部位割除。
(3)細菌性葉枯病。該病的防治應當從幼苗檢疫開始,從源頭保證人工林的苗木質量,使得樹苗能夠健康成長。若在迎風而開展人造林時,應當加強水分蒸騰處理,降低疫病的發生;當苗木已經出現病情時,則使用土霉素鈣鹽、鹽酸四環素、硫酸鏈霉素等倍液噴殺。
(4)黃化病防治。此病防治應從林地的土壤入手,首先應當慎重選擇造林地,然后是根據林地條件,交替種植各種樹木品種,從而起到防治病害的目的。此外,當發現病情后,應盡早為禿杉林地施用酸性肥料與硫酸亞鐵溶液,每棵300g。
二、禿杉人工林常見蟲害及其防治措施
1.常見的蟲害
(1)杉梢小卷蛾。該蟲喜歡啃食禿杉新抽的嫩芽,特別是禿杉主梢,受到啃食的禿杉每年的生長量會降低50cm。且會出現許多的枝條,被啃食后還會存在許多的蟲糞,禿杉針葉逐漸變得枯黃。杉梢小卷蛾每年可繁衍6代,掉落的蛹可在樹下的枯枝落葉上度過冬天;成年的害蟲在白天會比較隱蔽,而夜間的活動會比較頻繁,具有一定的趨光性。
(2)雙條杉天牛。這種害蟲的全身都有比較稀疏的、灰色的細毛,整體表現為深褐色,胸部與頭部的顏色較淺,成蟲的觸角比身體要長,幼蟲的長度為10mm左右。4至6年生的禿杉幼苗是雙條杉天牛主要的殘害對象,也會對成年樹的幼枝造成危害。雙條杉天牛的幼蟲啃食禿杉的木質部分和韌皮后導致禿杉的養分不能正常供應,最終致使禿杉死亡。該蟲在4月期間產出幼蟲,6~7月進入到禿杉木質部與韌皮部,8至9月化蛹,10月長成成蟲并羽化。
(3)黑翅土白蟻。這是一種有翅的白蟻類害蟲,成蟲的背部、胸部都表現為黑褐色,腹部、頭部等部分為棕黃色,翅膀是黑褐色,它的全身都存在密集的細毛。該蟲主要對禿杉根部、莖部、樹皮等結構造成破壞,導致幼苗死亡,降低人工禿杉造林的成活率。茂密的雜草下面的土地是此類害蟲的主要棲息地,存在明顯的活動、取食季節性規律。黑翅土白蟻蟲害的高分期主要為每年9月與11月,它們取食樹干后會形成泥線,并在樹干上建立泥套,工蟻便在其下取食。
2.常見蟲害的防治措施
(1)杉梢小卷蛾。首先,加強禿杉人工林的撫育,減少蟲害的產生;其次,修剪被啃食的枝梢,并及時進行焚燒和掩埋處理,減少蟲源。然后,使用藥物毒殺第一代害蟲,在杉梢小卷蛾幼蟲階段,施用80%的敵敵畏乳油900倍液或60%殺螟松800倍液,噴施時對準主梢,保護側梢不受害,防治效果顯著。
(2)雙條杉天牛。首先,應當做好禿杉人工林的撫育工作,加強施肥管理,保證樹木具有充分的養料供其生長。其次,定期做好間伐與衛生伐措施,通過減少受害樹木的方式來降低蟲源的危害。然后,可使用藥物噴殺和毒殺,常用的藥物有辛硫磷藥劑、殺螟松乳油、氧化樂果藥劑等。最后,可選擇在3至4月對成蟲進行煙劑熏殺。
(3)黑翅土白蟻。這種害蟲的防治方法較多,可結合人工禿杉林的實際營造情況采取挖巢滅殺、誘殺、壓煙處理土壤與根部等方式。一般情況下,新造的禿杉林可采取誘餌劑進行誘殺,其中誘餌劑可選擇食糖、蕨菜粉末、桿渣粉等,先將白蟻較多的表層土鏟去,然后鋪好雜草、枯葉、毒餌,再蓋上一層雜草,蓋上薄土即可。
參考文獻:
[1]韋家國,楊正文,莫少壯,等. 禿杉幼林不同間作模式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農業研究與應用,2017,01:8-12.
[2]盧志鋒,覃德文,藍學,等. 廣西地區臺灣杉人工林經濟評價研究[J]. 陜西林業科技,2017,05:20-25.
[3]陳元品. 不同坡位的禿杉人工林生長效果分析及優良單株選擇[J]. 四川林業科技,2018,05:79-81+104.
[4]韋富,方翔. 禿杉人工林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措施探究[J]. 南方農業,2019,02:70-71.
作者簡介:蔡宗和(1977-)男,漢族,廣西天峨縣,大專,林業初級,營林生產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