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芳
摘 要: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科教學創建最理想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初中生物課程教學實際,探討生物教學中如何更好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進行教學
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 生物 整合方法
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促進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改變,如何將信息技術科學有效地應用到初中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扎實掌握有關知識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我們一線教師思考和研究的重要問題。
現代信息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深入到各個領域,為各學科教學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和豐富的資源。 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研究方向兼顧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它通過探究有生命的物體,讓學生掌握生物的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有關知識。傳統的教學手段主要依靠教材插圖、掛圖、實物展示、實驗等來完成,教師描述和講解得形象生動往往費時、費力,很難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往往讓生物課堂顯得比較沉悶枯燥,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生物這一學科展現自己的魅力提供了更多的空間。由于現代信息技術匯集了文本、圖形、動畫、聲音、視頻、音頻等多種媒體信息,其豐富多彩的畫面,標準清晰的圖例,準確無誤的數據,紀實的影像資料,典型真實的生物實踐和生動活潑的生物實例,適時配放的聲音等,能創造出圖文聲像并茂、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能變抽象為形象,變微觀為宏觀,變靜態為動態,變不可操作為可操作,活化教材內容,使“死”的生物概念、原理變成“活”的生物知識,使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世界和復雜的生理過程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主動學習知識,增加體驗,理解生物概念,拓展思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讓學生主動、積極、快樂地學好生物。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于增加教師駕馭課堂能力
教師備課時,可不斷挖掘生物學課程資源,利用網絡信息、生物實驗、實踐活動和學生學習的情況,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圖、形、影、音等,活化教材內容,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變枯燥為趣味,化難為易,精心設計課件。這樣既能充分挖掘教材深度,拓寬知識視野,又能考慮到不同層面的學生來設置課堂問題和練習。教師巧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優化生物教育教學,激活生物課堂教學,比傳統生物課堂信息量增大,使課堂活動能充分展開,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教學活動可以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如在學習生物進化和生命起源問題時,巧用現代信息技術,不受時間和空間約束,可以跨越時空限制,使遠古畫面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生動活潑,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到生命起源的漫長,進化過程的曲折,從而實現了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知識直觀化,更有助于教師靈活駕馭課堂。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年齡比較小,社會閱歷少,知識結構不太深,但是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模仿能力和可塑性。根據初中學生的這些特點,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必須為學生創設直觀形象、生動活潑、富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就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師可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綜合處理多種信息的功能,從聲音、色彩、形象、情節、過程等方面,創設與當前學習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把學生難以理解的、學生無法直觀感受的或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點等通過動畫、影像、圖片、圖形、文本等多種信息生動地加以呈現,為學生創設濃厚的課堂學習情境,提供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參與求知的欲望,產生學習興趣。在濃厚學習興趣下,學生能專注于學習,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
三、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落實生物的概念教學
新版初中生物學課標提出教學中要落實五十條重要概念。重要概念的學習和掌握,是學生學習生物的基礎和必不可少的內容。學習概念,獲得概念,落實概念,有助于學生運用生物概念,解釋生物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初中生物,知識較零碎,涉及的概念多,引導學生進行“概念結構化、形象化”的嘗試,必須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搜集和整理資源,制作課件,可形象生動直觀地突出概念教學。如對于“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的教學時,靈活運用生物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實例展示,使抽象難懂的內容變成直觀生動的畫面、場景、過程,讓學生易于理解,增加體驗,形成概念,并能學以致用地運用概念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生物關系,了解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在學習生活中自覺保護環境,珍愛大自然和保護生物,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
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突出重難點
在生物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將一些晦澀難懂的內容具體化,將一些抽象的內容形象化,讓學生易于理解內容,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學時教師注意把握教材內容,突出重點,設計課件時可采用不同色澤、大小字體書寫,也可運用切換技術,從課件直接切換至教材,指導學生做好筆記,勾畫重點。對于難點,要化難為易,根據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制作教學資源,展示時,教師要深入淺出地舉例、講解,讓他們理解即可。如學習《血管與心臟》時,利用動畫和視頻展示心臟的動態收縮圖像來活化教材內容,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理解心臟的主要功能,了解心臟的內容結構,適時引導學生觀察心臟的幾個腔、房,室壁的薄厚,與心房、心室相連通的血管,瓣膜開放的方向,血液的流向等。這樣高效地突出血管與心臟的重點問題,解決了 “四腔、血管、瓣膜、血液流動方向相統一”的難點問題,同時還能清楚區別動、靜脈、毛細血管的知識等。實踐證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更易掌握重難點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促進生物課程整合
倡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并不是拋棄傳統教學手段,而是要把現代教育技術和傳統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它們的協同互補,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教學中,長期使用多媒體單一方式教學,屏幕完全代替黑板,會造成學生視覺感知僵化,對學習厭倦和失去信心,也切忌資源或課件內容、數量太多,一節課從頭至尾,教師不停地展示,學生應接不暇地觀看,使生動活潑的課堂變成機械的電腦播放,而忽視了教師的口頭講授、適當的板書,還要留足學生的思考、體驗時間,更不可缺少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教學相長,以及學生之間的討論,否則,適得其反。比如:講授遺傳規律時,采用傳統講授、現代信息技術展示、調查學生色盲的實踐活動等多種教學手段結合教學,學生對學習就會產生持久興趣。這樣,巧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生物教育教學,激活生物課堂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創了新的教學結構,為實施新課程標準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科學有效地促進生物課程整合。 此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生物教育教學時,教師要積極倡導和動員正在學習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生,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如設計預習方案時,適當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一定限度地布置學生自主查找資源,讓學生能夠從課本以外的視野中發現生物學的奧秘,激發其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把課本知識、實踐知識、網絡知識融合在一起,預習的效果肯定明顯,課堂環節也必然流暢。有助于培養學生樂于探索、勤于動手的興趣,引導和培養他們搜集、處理信息,獲取知識的能力,增加體驗,自覺學習生物學知識,養成科學文明的學習、生活習慣,樹立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珍惜和愛護生物的觀念。
總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生物教育教學,激活生物課堂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創了新的教學結構,為實施新課程標準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真正的實現了利用信息技術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增加教師駕馭課堂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落實生物的概念教學,突出分解教育教學重難點,有效促進生物課程整合。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多彩的畫面,標準清晰的圖例,準確無誤的數據,紀實的影像資料,典型真實的生物實踐和生動活潑的生物實例,適時配放的聲音等,能創造出圖文聲像并茂、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能變抽象為形象,變微觀為宏觀,變靜態為動態,變不可操作為可操作,活化教材內容,使“死”的生物概念、原理變成“活”的生物知識,使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世界和復雜的生理過程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主動學習知識,增加體驗,理解生物概念,拓展思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主動、積極、快樂地學好生物。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努力將信息技術和課程有機地融為一體成了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因此生物教師必須改變教學理念,更加重視信息技術的優勢和影響,積極探索整合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使信息技術與生物課程整合真正成為促進學生認識、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莊錦輝:對當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存在問題的反思[J] ?中小學電教2005.07
[2] 鐘紹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有效方法與實踐[J] ?中國電化教育2011(10)174-177
[3] 丁愷芝: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 ?現代教育科學:2011(18)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