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照軍
辣椒又名番椒、海椒、秦椒、辣茄。辣椒果實色澤鮮艷,風味好,維生素C的含量豐富,除鮮食外,還可腌漬和干制,加工成辣椒干、辣椒粉、辣椒油和辣椒醬。
一、主栽品種
湘椒6號、天宇3號、河西牛角椒、湘椒12號、雞腸子辣椒。
二、辣椒育苗技術
1.塑料大、小棚冷床育苗
(1)苗床撒播育苗:指選擇2-3年沒有種過茄果類蔬菜的地塊,做成0.7-1.2米寬的育苗床,在苗床上撒播種子進行育苗的一種傳統育苗方式。
(2)營養球(肥球)育苗: 指椒農用特殊的裝置將配制好的育苗土做成較堅固的圓柱形營養球(肥球),將種子播于營養球中心處進行育苗的一種較簡易的育苗方式。
(3)營養缽育苗:指將配制好的營養土裝進不同規格的營養缽(6.5cm×6.5cm或8cm×8cm),將種子播于營養缽內進行育苗的一種較現代的育苗方式。
(4)穴盤育苗: 指將專用育苗基質裝進不同規格的穴盤(128穴、72穴、50穴等)內,將種子播于穴盤內進行(工廠化)育苗的一種現代化的育苗方式。
2.營養土種類
(1)普通土營養土:指采用完全腐熟的農家肥和2-3年未種過茄果類蔬菜的菜園土按1:2-3的比例混合均勻配制而成(營養土有機質含量5%以上)的育苗營養土。
(2)育苗專用基質:指市場上出售的已經腐熟好的草炭(來自泥炭蘚、灰蘚、苔草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分解殘留體)、珍珠巖、蛭石粉等按比例配制的育苗專用基質。
3.苗期管理
(1)出苗前: 出苗前要求保溫、保濕。播后溫度控制在25-30℃。70%苗子出土后要及時將床面上的地膜揭去。
(2)出苗后:①苗出齊到第一片真葉顯露(破心):適當降溫,如白天15-20℃,夜間12-16℃。防止幼苗胚軸徒長,避免成“高腳苗”。 ②從幼苗破心至移栽前:適當提高溫度:白天20-25℃,夜間15-18℃,盡量增加光照,使幼苗生長健壯。 ③冬季注意防寒保溫,保持表土干燥,底土濕潤,寧干勿濕,使幼苗生長健壯。立春后天氣轉暖,水分散失快,應及時澆水,通風透光;寒潮來時仍要保溫防凍。
(3)假植: ①時期:幼苗具2葉1心時;冬苗11月下旬前,春苗3月中旬。 ②行株距:8-10厘米,每窩1-2株。 ?③溫度:栽后白天25-30℃,夜間20℃。成活后白天25℃,夜間18-20℃。
(4)煉苗 定植前7-10天進行,大、小棚邊窗和頂窗薄膜揭開。
三、辣椒病蟲害防控技術
病蟲防治應“預防為主,綜合防治”,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積極應用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化學防治要掌握正確施藥方法,減少化學農藥用量,執行農藥安全使用標準,使辣椒果實中農藥殘留不超標。
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蟲品種;培育適齡壯苗;嚴格實行輪作;采用高壟地膜覆蓋栽培;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及時灌水、排水,培育健壯植株,促早封壟(行);清潔田園,深翻炕土,減少越冬蟲源;及時摘除病葉,病蟲果,及時拔除病株,帶出田間或棚室外燒毀或深埋。
2.物理防治:人工摘除害蟲卵塊,捕殺害蟲;田間懸掛黃色粘蟲板防蚜、白粉虱、美洲斑潛蠅,糖醋液、黑光燈誘殺小地老虎;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白熾燈、高壓汞燈、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夜蛾類害蟲;田間鋪銀灰膜或懸掛銀灰膜條驅避蚜蟲,防蟲網防蟲(如蚜蟲、棉鈴蟲、美洲斑潛蠅)防病(病毒病)栽培。
3.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天敵,如瓢蟲、草蛉、蚜繭蜂對蚜蟲的自然控制;赤眼蜂防棉鈴蟲、煙青蟲;利用微生物制劑如農用鏈霉素防治辣椒青枯病、瘡痂病、軟腐病、葉斑病,青蟲菌防治煙青蟲。
4.病害及防控
(1)辣椒疫病: A 預防:畝(667m2)用3公斤硫酸銅撒施地面,耕翻入土中;發現中心病株立即拔除,用石灰撒施病株穴消毒,同時全田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氰霜唑懸浮劑2000倍液(商品名:科佳,日本產) 1-2次。 B 治療:用58%雷多米爾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植株下部及周圍地表,7天后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二種藥交替使用1-2次。也可用90%乙磷鋁5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或氟啶胺2000倍液(商品名:福帥得,日本產)噴霧,每隔5-7天,不同藥劑交替防治。
(2)辣椒病毒病: A 早期防治蚜蟲: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4000倍液噴霧防治。 B 發病初期噴灑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寧南霉素2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或嗎胍 ·乙酸銅(病毒抹殺)600倍液, 隔7-10天1次,連續3-4次
(3)辣椒炭疽病: 發病初期噴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多菌靈膠懸劑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10天1次,連續2-3次。
5.蟲害
煙青蟲:關鍵要抓住孵化盛期至2齡盛期,幼蟲尚未蛀入果內的時期施藥。可選用滅殺斃(21%增效氰馬乳油)1500-3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氯氟氰脂)2000倍液,或天王星(聯苯菊酯)2.5%乳油3000倍液,或2.5%溴氰菊脂乳油2000-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上述藥物交替使用,每10天一次,連續2-3次。
藥劑防治的關鍵是及早發現田間中心株出現卷葉(或株螨率達5%)時及時防治。噴藥的重點是植株上部幼嫩部份,尤其是頂端幾片嫩葉的背面。可選用73%克螨特乳油1000-1200倍液,或35%殺螨特1000倍液,或20%噠嗪硫磷10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或10%瀏陽霉素乳油1000-15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1500-2000倍液,或1.8%蟲螨克4000-5000倍液噴霧。第一次噴藥后3-5天內必須噴第二次,效果才佳,以后隔7天再噴1次,連續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