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華



貴州省惠水縣雅水鎮,作為惠水優質大米的主產區,屬貴州冷涼山區半坡耕地地區,海拔1100到1260米之間,北緯 25.97度,東經106.75度,該地區四季氣候分明,秋季晝夜溫差較大,干物質積累較好,無工業污染,是水稻優質米種植的好地方;根據省農推總站的安排,為促進我省優質稻持續健康發展,完善優質稻生產技術,決定用一個試驗點在雅水鎮落實,現將2017年在雅水鎮作出的“不同生態條件對優質品質的影響試驗”中各供試品種表現情況小結如下:
一、試驗品種
宜香4245、滇屯502、內香優6135、Y兩優88(兩優585)、大粒香(因發芽率低未參與試驗),由省農推總站提供。
二、試驗的方法與技術措施
1.試驗實施地點基本情況。試驗地點落實在惠水縣雅水鎮大龍村巖腳組陳水信的責任田,交通方便,肥力中等,水源方便,海拔為1100米,冬閑田,土壤類型為黃膠泥田,面積為2.5畝。
2.試驗設計。試驗設5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面積21m2(4.2×5)。種植密度為9*5(寸),1.33萬窩/畝。施肥按每畝農家肥500公斤,尿素21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氯化鉀15公斤,硫酸鋅2公斤。尿素8公斤、氯化鉀7.5公斤與全部農家肥、過磷酸鈣、硫酸鋅一并施入做基肥,尿素8公斤做分蘗肥,尿素5公斤和氯化鉀7.5公斤做穗肥。
3.播種與育秧。本試驗參試品種播種時間為4月12日,出苗時間4月28日,2葉1心期5月10日,5月16日有青枯死苗現象,用藥噁霉靈加噴施保防治,5月21日用度死蜱、三環唑預防一次。移栽時間為5月23日,育種方式小拱棚旱育秧,秧齡41天,每穴栽兩粒谷秧,于6月16日起開始田間定點調查,7天一次,至8月28日,記錄葉片生長、秧苗分蘗清、病蟲發生、抽穗、齊穗期情況。收割時間為10月9日。
4.施肥。氮肥用量嚴格按照試驗設計的要求進行施肥,基肥在整地時施入,分蘗肥于移栽后7天左右進行,穗肥于倒3葉期施用。
5.水漿管理。插秧后注意適當間歇脫水促根,完全活棵立苗后采取淺水勤灌促分蘗。當群體總莖蘗數達到預期穗數的85%時開始自然斷水擱田,多次輕擱田。拔節后淺顯淺濕交替灌溉,即每次上3cm左右的水層,讓其自然落干至豐產溝底無水層時復灌,周而復始直至成熟前一周。
6.病蟲防治。結合田間生長情況,6月13日用吡蟲啉、阿維菌素防治稻飛虱、螟蟲一次;6月23日調查有卷葉螟危害,受害葉達5%,有白背飛虱危害,百叢頭量390頭,其中若蟲占9O%,用藥用吡蟲啉、阿維菌素防治再次防治;7月5日蟲害繼續發生,第三次用藥用吡蟲啉、阿維菌素防治;嚴格把好病蟲害防治關,保證試驗能正常進行。
三、試驗結果分析
1.產量結果統計見表1
從表1參試的5個雜交水稻品種組合產量來看,內香優6135產量最高,613.34公斤/畝,比對照增9%,產量居第一;Y兩優88產量為593.34公斤/畝,比對照增5%,產量居第二;宜香優4245產量為580.01公斤/畝,比對照增產3%,產量居第三;豐優香占(對照)566.67公斤/畝,產量居第四;滇屯502產量最低為326.67公斤/畝,比對照減產43%,產量居第五。 通過處理間多重比較后結果:參試品種中豐優香占(對照)、內香優6135、Y兩優88和宜香優5245的產量都與滇屯502產量達到極顯著性差異,其余參試品種產量與對照產量都無顯著性的差異。
2.從表2參試品種間的生育期適中,生育期為155—157天之間,適宜我縣種植的氣候特點;所參試品種的株高宜香4245、Y兩優88株高分別為107厘米、105.5厘米,比對照豐優香占(株高102厘米)高5厘米、最矮的為香內優6135,株高為82.34厘米;所參試品種的結實率都在80%以上,最高的是內香6135和Y兩優88為89%,其次是滇屯502為88%,最低的是宜香4245為82%;所參試品種的穗粒數以對照豐優香占最高為179.7粒/穗,滇屯502最低,為153粒;千粒重以滇屯502最低為28克,其余品種均29克/千粒。
通過田間調查,所參試的品種以滇屯502對穗頸瘟最敏感,以病率為45%,同時對紋枯病也較敏感,均對其產量構成影響;其余參試品種都發生零星的穗頸瘟、稻曲病、紋枯病,都沒有對所參試的品種產量造成影響。
四、結語
通過對4個雜交水稻新品種的栽培管理和性狀觀察及產量分析,表現較好的品種依次為內香優6135、Y兩優88、宜香2545、豐優香占(對照)其畝產量分別為613.34公斤、593.34公斤、580.01公斤、566.67公斤、326.67公斤;建議來年可對內香優6135、Y兩優88、宜香2545進行小面積示范;對滇502可作進一步試驗,并加強稻瘟病和紋枯病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