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全進
摘 要:保育階段的生豬基本能獨立生活,集適應、轉化、發育為一體。文中對保育階段生豬的養殖管理提成建議,為豬場養殖創造豐厚的利潤提供參考。
關鍵詞:保育豬;養殖管理;育肥技術
我國市場對豬肉需求量較大,養殖業又受國家與政府的重視與支持,近年得到了快速發展,養殖產業的整體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尤其是豬養殖產業。但同時在快速發展中也暴露出許多養殖技術問題,一些規模化養豬場并未運用科學合理的養殖技術進行保育豬養殖,又由于保育豬自身抵抗力較低等原因,造成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未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規模化養殖戶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養殖方式,注重養殖中的先進技術應用和飼養管理,逐步提高保育豬的養殖質量,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益。
一、重要性分析
規模化豬場養殖已經逐漸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為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但由于相關人員缺乏專業科學知識,在規模化養殖中存在防疫工作不到位、粗放式管理等問題,造成保育豬生長質量不佳,甚至出現大規模死亡的情況,這嚴重影響了養殖戶的經濟收入。通過養殖管理、免疫管理、飼料管理等可有效改善原有的養殖環境,進而可進行大規模養殖,增加農民收入,對解決“三農”問題發揮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社會的發展及政府支持,大豆等飼料產品價格不斷降低,有效降低了保養豬的養殖成本,對控制豬肉價格迅速上漲作出貢獻,有利于穩定物價,促進社會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
二、保育豬的養殖管理
1.營造好的養殖環境。就規模化豬場而言,保育豬的生長環境對生豬健康成長的影響很大。注意加強舍內通風,確保舍內空氣流通。注意清掃圈舍,注意舍內保溫,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在調查實踐中證實,母豬舍要有通風和防風措施,可在豬舍四周安裝玻璃窗及屋頂安裝換氣口,利用開關窗戶來調節舍內溫度,基本做到溫度恒定。通常情況下,窗戶要做得高一點,以防冷風直接對豬造成傷害。優化養豬結構,調整養豬密度。冬春季節,養豬密度大些。但在一天中溫度最高時注意通風換氣。夏秋季節,養殖密度小些。除了做好通風換氣,更應注意降溫防暑。
(1)保持圈舍良好的通風性。在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過程中,保育豬的健康成長與良好的生長環境有很大關系, 保育豬飼養員務必要對圈舍良好通風性的保持予以重視, 防止因為炎熱的天氣導致保育豬發生中暑。同時飼養員還應結合保育豬的具體年齡,并對各種各樣的通風管理措施予以靈活運用, 進而合理控制圈舍中豬群的飼養密度。 冬天和春天的時候豬群飼養較為密集,尤其是在一天中最低氣溫階段,要注意做好保育豬圈舍的保暖工作,把圈舍中的溫度控制在 26℃~28℃,此溫度對豬群的健康生長最有利。 在保育豬年齡的不斷增加下,圈舍中的溫度應有所下降。在溫度較高的夏季,不僅要把保育豬圈舍的換風和通風做好,同時飼養員還要第一時間進行灑水,降低圈舍溫度,同時第一時間做好遮陽,通過創設良好的環境保證豬的健康生長。
(2)做好消毒工作。在將保育豬放入保育舍之前, 飼養員一定要全面消毒豬舍,利用高壓水槍將豬舍沖洗干凈,確保各個角落都干凈衛生,沒有食物和糞便殘渣。 同時還要全面檢查保育舍,對飲水器有無堵水或漏水現象進行查看, 要及時把發現的問題解決。 不僅如此,還需對豬舍的電器線路展開全面檢查,并進行維修,以免有安全事故發生。
2.合理進行分群養殖。保育豬合理分群,能確保出欄的整齊度。分群因根據生豬情況而定,基本的分群原則:拆多不拆少、夜分晝不分、留弱不留強。同時,注意尊重個體差異,盡量將差異不大的生豬安排到同一個圈舍。注意分群養殖數量,對單個圈舍而言,分的生豬數量不能超過30頭。注意預留1~2個空欄,作為護理欄或備用欄。分群中,身材孱弱、毛色暗淡、皮膚紅紫、肚子干癟、不愿走動、飲欲或食欲欠佳等情況的仔豬,務必要安排特別的照顧,注意加強營養管理,在保證蛋白質及能量供應的同時,還要添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對增強仔豬體質,確保高育肥率效果不錯。
三、保育豬的喂料管理
1.斷奶前注意補料。就目前的小型規模化養豬場,多用30日齡或更早日齡斷奶。但考慮到仔豬自身消化系統不完善,對各種飼料及飼料都較敏感。為此,斷奶期間,盡量選擇高消化率、高營養濃度的原料,以實現由哺乳向喂料的過渡。斷奶前可用適量的濕拌料兌適量的奶粉、葡萄糖、多維等,少量多餐,每天用5~6次,對緩解喂食應激,增重保育豬效果更好些。
2.生長期做到營養搭配。喂料補給能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保育豬的增重情況。有研究證實,保育豬的增重情況會隨能量攝取量的增加而提高。此外,能量水平的高低還會影響蛋白質的需求。為此,能量飼料應作為保育豬優先考慮對象,但不能過分強調蛋白質的作用。為確保不同階段高遺傳性能的獲得,有必要配比高營養濃度、高消化率的飼料。為此,逐漸增加豆粕等常規原料的用量,而適量降低乳制品和血漿蛋白的含量。添加用的豆粕盡量用去皮、發酵或膨化的食材,飼喂適口性更好些。
3.喂料確保飼喂用優質料。保育豬養殖管理各階段,確保飼喂優質飼料對健康養殖的作用較大。有研究證實,保育豬飼喂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飼料有影響其繁殖力和免疫力的可能。尤其是保育階段的生豬,身體各機能有待完善,受霉菌毒素影響后危害極大。為此,一方面,要選擇優質的飼料確保喂料營養全價。另一方面,保管好飼料。尤其在喂料前應檢查飼料質量,切記禁用霉變劣質飼料。
4.推廣發酵床養殖技術。大量的育肥實踐證實,推廣發酵床養殖技術對增強保育豬抗病體質,增進保育豬食欲效果不錯。發酵床的制作:可用50%玉米秸、40%鋸末、10%軟土、0.3%粗鹽,配用適量的菌株。或者,25%稻殼,30%鋸末,20%花生殼、25%蘑菇培養料、0.3%粗鹽,配用適量的菌株。上述攪拌均勻后,取塑料布包裹,溫度控制在20~25℃,夏季3d,冬季5d,原料發酵有酒香味基本上配制成功。
四、保育豬的病害防治
1.接種防疫疫苗。保育豬生長發育期間,感染傳染性疾病是不可避免的。為此,根據各病害流行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對增強豬群抗病體質,降低傳染性疾病的感染效果更好些。保育豬養殖中黃白痢的防治是重點。為防治此病仔豬出生后及時飼喂抗菌劑進行預防,加強對仔豬進行觀察,一發現有黃白痢情況,務必進行同群治療,以保證療效。仔豬出生后5周用藍耳病疫苗及豬瘟疫苗接種,出生后6周用5號苗接種1ml;9周后再對3種疫苗重復接種一次,防疫效果顯著。
2.積極做好藥物保健。加強藥物保健,確保豬群健康生長。保育豬疾病防治,做好防疫接種,同時在日常落實好藥物保健工作,增強豬群抗病體質。為此,針對豬場養豬實際情況,有選擇地提前用藥防控,飼料中酌情配用維生素、黃芪多糖類藥物等,搞好圈舍衛生,加強圈舍消毒,降低豬病發病幾率。
五、結語
保育豬的養殖過程中要加大管理飲食和疾病的力度,運用有效方法將出現的問題有效解決,唯有如此,才可以將保育豬的疾病問題有效減少,確保保育豬發育正常。 同時要和實際情況相結合做好調整,促進養殖場經濟效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廣偉. 保育豬飼養管理應做好的幾個方面[J]. 現代畜牧科技,2018,(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