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是我國一項重要經濟產業,其發展情況會對廣大農民群眾的經濟收益產生直接影響,為了促進我國農業得到發展,提高農民經濟收益,要做好農業種植技術和農業機械化生產的分析。首先,介紹了農業種植技術與機械化生產現況;其次,分析了農業種植技術與機械化生產存在問題;最后,對解決農業種植技術和機械化生產的合理措施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農業種植;機械化;地理環境;農業技術
我國農業種植技術和機械化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因為起步較晚,因此,存在許多不足,這也導致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種植技術與機械化生產都受到了制約。因此,為了推動我國農業的發展腳步,應當加強農業種植技術與農業機械化生產內容的重視,提出合理的發展意見。
一、農業種植技術與機械化生產現況
近幾年,我國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農業結構也變得更加完善,農產品的種類不斷增多,這對農業生產機械化和科學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們健康、環保意識不斷提高的今天,傳統農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減少,果樹作物、經濟作物的需求量不斷增多,需求的變化對我國農業的發展會造成較大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農業種植技術和能機械化生產的發展。
農業機械化技術在農業發展的應用,可以起到輔助農業種植技術的作用,對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也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例如,在農業生產中,通過對大型聯合收割機的應用,可以提高收割機在具體工作過程中的應用效率,大型聯合收割機的應用,不僅可以完成對小麥的收割,還可以完成對玉米、大豆、水稻的收個,這提高了收割機的率用,以及經濟效益,滿足我國農業種植期間,對收割機的需求。
二、農業種植技術與機械化生產存在問題
1.地域環境影響農業種植技術。我國土地遼闊,不同地區土壤條件差別較大,因此,在不同區域適合種植不同類型的農作物,種植不同類型的農作物時,采用的種植技術也會存在一定差別,這也就造成我國地域環境對農業種植技術會產生較大影響。例如,針對一些地形復雜,以丘陵和山區為主的區域,受地勢情況限制,在這一區域進行農業種植時,無法對大型農業機械進行應用,因此無法完成相應的農業生產作業。農業種植技術除了受地域環境影響外,還會受氣候環境影響。例如,我國南北氣候差異較大,南方氣候濕潤、北方則較為寒冷,氣候上的具體差異,也導致我國南北方地區種植的農作物會存在較大差別,因此,采用的農業種植技術也會呈現出較大差別,這也對農業生產機械化發展產生制約,對農業的整體發展會造成不良影響。
2.缺少專人對農業機械化生產進行指導。我國農業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豐富農業種植經驗,這也為我國農業的發展創造了便利條件,但是,由于過于依賴過去的農業種植經驗,這對我國農業機械化生產也造成了一定程度制約。一方面,農業種植經驗我國農業不斷向前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也提供了理論支持;另一方面,我國在農業種植方面的經驗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并且達到技術層面,仍然是傳統農業生產方式,這也就對我國農業涉及到的各項技術的研發,以及相應科技技術的創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礙。對我國農業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我國農業機械化生產期間,缺少專業技術人員指導,這也是造成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無法趕超發達國家水平的關鍵原因。
3.小農種植對農業生產機械化產生了約束。目前我國農業種植仍然以小農種植形式為主,這對農業種植技術和機械化生的發展造成一定阻礙。小農種植規模小,并且主要分布在農村區域,這種農業生方式多能農業機械化的要求相對較低,單純的依靠傳統種植方式便可以完成農業生產,農業機械經常處于“無用武之地”狀態。此外,農業機械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并且還要對農業生產過程中應用的機械進行保養,一段時間后,還要對農業機械進行更新,這對于小農戶種植來說,經濟壓力大,并且取得的效果差。
三、解決農業種植技術和機械化生產的合理措施
1.采取差異農業種植。在農業發展期間,采取農業機械化,具體作業時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要依據不同區的土壤、氣候、地理環境等各項對農業發展造成影響的因素進行分析,依據分析結果做出綜合判斷。一方面要降低經濟成本,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中在物力、人力方面的投入,降低經濟投入。另一方面,要充分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發展農業,避免由于發農業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2.加強政策扶持。充分結合不同區域農業生產具體情況,在當地農業生產和管理部門的帶領下,加強對農業種植技術的研發,同時,要加強對農業機械化生的推廣,通過良好的政策促進農業發展。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應當加強對農業專業資金的扶持,為農業種植技術、各項農業機械設備的生產提供資金的支持,并且要帶領農業科研技術人員參加技術交流活動,從而使農業工作人員能夠及時掌握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和農業機械生產的相應支持,為促進農業機械化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3.完善保障措施。現代農民更多的投入到產品種植中,但是,從我國農業市場情況來看,經常會出現市場達不到預期情況,這不僅會使農民蒙受經濟損失,同時,對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也會造成不良影響。針對該項問題,應當完善市場檢測網絡在內的保障措施,通過實施發布市場信息方式,避免出現“閉門造車”現象,將農產品數市場進行關聯,有效避免農產品缺少市場的情況。此外,還要做好資源整合作業,做好農產品宣傳、包裝等各項工作,為農民謀取利益,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4.做好人才培養。加強對農業種植技術和農業機械化人才的培養,在全國各高校加強對就讀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為大學就讀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了解農業種植技術、機械化等各項知識內容的渠道,通過合理的方式,學生進行引導,使其參與到農業生產實踐中,通過實踐使學生對農業生產活動有一個更加明確的認知。開展實踐活動中,應當對農業生產活動中涉及到各項經驗內容進行總結,將過去國內外在農業研究上取得成果作為依據,提升個人的專業能力,進而達到促進我國農業生產水平的作用。
四、結語
農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后勢必會走上機械化生產的道路,要想促進農業的健康發展,就要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具體作業應當從采取差異農業種植、加強政策扶持、完善保障措施、做好人才培養幾個方面入手,促進我國農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姚萬釬.淺析現代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種植技術間的關系[J].種子科技,2019,37(04):8.
[2]黃振剛.農業機械化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OL].現代農業科技,2019(08):156+160.
[3]梁之心.農業機械推廣及農業生產自動化的探究[J].河北農機,2018(12):5.
[4]王聰,王光紅.農業機械化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8,9(20):156-157.
[5]王占江.現代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種植技術相關性分析[J].鄉村科技,2018(27):127-128.
作者簡介:韓苗苗(1987-02-)女,漢族,中共黨員,助理農藝師,澠池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