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仲春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真菌性角膜潰瘍綜合治療中的應用體會。方法 對2012年9月~2014年7月我院門診及住院部收治的30例真菌性角膜潰瘍行綜合治療的患者展開研究,根據臨床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在總并發癥率的比較上χ?=18.6203(p=0.0000),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上χ?=39.3234(p=0.0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真菌性角膜潰瘍患者在綜合治療中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者疾病的轉歸和預后。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真菌性角膜潰瘍;綜合治療;應用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160-02
真菌性角膜潰瘍具有致盲性,且臨床多發,大部分的發病與植物外傷相關,隨著激素和抗生素在臨床的使用,此類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其預后一般較差,最終結局為視力嚴重受損或是喪失眼球,臨床對其進行及時、規范的治療對疾病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輔以精心的護理,對臨床治療具有促進意義[1]。為探究臨床護理路徑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綜合治療中的運用效果,本文展開了對30例患者不同護理方式的研究,現進行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9月~2014年7月我院門診及住院部收治的30例真菌性角膜潰瘍行綜合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臨床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在35歲~68歲,平均(53.5±5.2)歲;所有患者均為單側眼患病,左眼16例,右眼14例;工人5例、農民23例、其他2例。入院時,角膜未發生穿孔;有明顯的植物外傷史18例、眼部有異物10例、原因不明2例。主要臨床癥狀為畏光、紅腫、流淚、疼痛、視力驟降等,眼部檢查睫狀肌混合充血或充血。16例重型潰瘍、10例中型潰瘍、4例輕型潰瘍。兩組患者在職業、性別、病情程度、年齡等一般資料的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臨床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具體如下:對護理人員進行統一、系統、全面、專業的護理理論知識培訓,制定相應的臨床護理路徑表,以患者為中心,展開全面的工作流程。主要內容為:①治療前對患者進行探視,核對患者一般信息,針對患者的病情、心理情況、個人情況等進行宣教,讓患者做好術前的生理以及心理的準備等。②清創時嚴格無菌操作、器械臺的擺放嚴格按照標準執行、及時進行手術器械的清點核對、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清創、尤其注意緊急情況的應對處理以及對手術中標本的留取和保存等。③預防患者發生交叉感染,對患者的體位進行指導,避免分泌物流向健側眼睛發生感染,保證眼部衛生,忌用手揉眼睛,防止健側眼睛感染。患者使用過的醫療用品、枕套、床單等進行統一醫療處理。嚴格隔離護理,禁止與內眼手術的患者住同一病房,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門診患者手術后嚴格進行注意事項的宣教,囑患者定期進行復診。④保證充足的休息,適當運動;指導患者進食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進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以促進角膜的新生;多進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保證排便通暢;若發現角膜可能穿孔,使用降眼壓的藥物。同時需避免腹壓過高。⑤用藥指導,遵醫囑按時滴滴眼液,進行交替使用,保證房水中藥物的有效濃度。⑥按照“對病情進行評估-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進行健康宣教-按照計劃實行護理操作”的流程進行護理,將各項護理操作錄入表格,完成后進行記錄,以免發生遺漏或未執行。
1.3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以及對護理的滿意度,并進行相應的分析比較[2]。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均由數據處理中心專門人員進行,保證數據真實性與科學性。初步數據錄入EXCEL(2003版)進行邏輯校對與分析,研究數據采用四方表格法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的分析
觀察組患者總并發癥2例,對護理滿意15例;對照組患者總并發癥6例,對護理滿意10例。具體分析見表1。
3討論
真菌性角膜潰瘍的臨床治療原則是殺滅病原體、控制感染、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挽救患者的眼球結構,從而達到保留視力的目的[3]。臨床護理中護士應對患者的病情、治療方案、治療原理、并發癥等進行充分的了解,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術前心理護理、術中護理、術后病情觀察、眼部護理等,降低并發癥的發生,保證治療效果。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是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將患者的護理記錄通過計劃表格的方式體現出來,具有清晰明了、簡單方便等優點[4]。
通過對本文的研究數據分析可得,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患者(觀察組)并發癥的種類和總并發癥率均比常規護理患者(對照組)低,觀察組總并發癥率為13.3%低于對照組的40.0%;對護理滿意度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66.7%;組間進行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臨床護理路徑對真菌性角膜潰瘍綜合治療的患者恢復起到了促進作用,有效降低了并發癥率,提高護理質量[5]。主要是因為臨床護理路徑將患者的具體護理措施進行了書面化,讓護士充分了解護理的內容,即使是缺乏臨床護理經驗的護士也能夠獨自完成護理;且制定的護理路徑表規范、標準,實現了護理操作的程序化和規范化,讓護理工作能夠按計劃進行,對患者進行全面到位的護理,進而提高護理質量,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6]。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在真菌性角膜潰瘍綜合治療的應用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有效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開展使用。
參考文獻:
[1] 白瓊珍,白麗娥,黃湘等.紫外光-核黃素角膜膠原交聯術治療57例真菌性角膜潰瘍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0):888-890.
[2] 馬劍晴.真菌性角膜潰瘍手術治療患者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1,26(24):46-47.
[3] 黃杰慧,劉雪花,吳素虹等.真菌性角膜潰瘍患者信息需求的調查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科學,2011,01(17):133-134.
[4] 李愛敏.真菌性角膜潰瘍患者的護理[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4):69-70.
[5] 蔣菊芳,費靜霞,姚敏紅等.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標準化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32(10):970-973.
[6] 張頔.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對護生職業認同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