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貫徹落實《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動東莞市跨越式發展和加快城市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基于此,本文在建設粵港大灣區的背景下,從內外部環境分析影響東莞市發展的各種因素,并從戰略角度提出東莞市應采取跨越式發展、高標準發展等戰略。
關鍵詞:東莞 SWOT 發展戰略
0.引言
2018年,東莞市進出口總量穩居全國第五,出口總量穩居全國第四,外貿綜合競爭力穩居全國第三。但與深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說:“東莞將突出以制造業為中心,強化“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擴大開放合作示范、現代優質生活服務”三個功能的工作方針,把參與大灣區建設各項工作抓實辦好?!氨疚膶膽鹇越嵌确治鰱|莞市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實現這一目標的對策。
1.外部條件
1.1.政策環境?;浉郯拇鬄硡^建設是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的新的戰略部署。[1]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綱要中明確要求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中心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東莞位于廣深之間,將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優勢。
1.2.經濟環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總面積達565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居住總人口將近7000萬人,擁有16家世界500強企業和3萬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區域GDP總量約10.87萬億人民幣,貢獻率占中國GDP總量的12.57%,是我國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而且,政策推動城際交通建設提速,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有望建成“一小時城軌交通圈”[2]。
1.3.制度法律環境?;浉郯拇鬄硡^的特點是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法域、三個關稅區。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是在一國兩制下的不同法治體系的城市政府間合作治理的灣區。[3]這種區域合作既有特別行政區和自由港、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體制的疊加優勢,又面臨著如何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突破制度籓籬和法律障礙,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暢通的挑戰。
1.4科技環境。目前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廣東建立了由2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01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64個廣東省企業重大實驗室等科研機構組成的多層次實驗室體系。深圳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已初步形成國際科技和產業創新中心框架。香港高校密集,基礎研究能力較強,在人才、科研、資本、法治等軟硬件上具備世界級領先水平?;诖?,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將扎實推進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打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
2.內部環境
2.1.經濟優勢明顯。2017年東莞市經濟總量達到7582.12億元,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19位。此外,2017年東莞人均GDP總量達到91329元,首次突破9萬元大關。東莞以全國0.03%的土地和全國0.6%的常住人口,創造了全國0.9%的GDP,貢獻了全國1.6%的稅收,吸納了全國0.9%的就業人口,創造了全國4.6%的外匯收入,儲蓄了全國0.7%的存款,實現了農村工業化和城鄉一體化,躋身于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城市。同時,東莞市通過扶持“倍增計劃”試點企業,培育更多龍頭企業,帶動形成產業集群,使規模效應和經濟效益日益凸顯,惠及廣大中小企業。
2.2.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東莞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部,北距廣州50千米,南離深圳90千米,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門48海里,處于穗港經濟走廊中間,是廣州與香港之間水路交通的必經之地。[4]在此基礎上,東莞堅持“水陸并進、路運并舉、建管并重”, 逐步發展為以廣深高速、莞深高速、G15、高鐵、城軌等交通干線為主的連續擴展模式,不但成為廣東省重要的交通樞紐,而且也是廣佛經濟圈和深港經濟圈輻射的重合地帶。
2.3.完善而高效的營商環境優勢。東莞市擁有多種運輸方式的交通網絡和現代通信、電力網絡。同時,服務業發展迅猛,商業功能齊全,醫療保健體系完善,確保了東莞經濟發展的多種需求。另外,東莞致力于創造高效、廉潔、公正、規范的行政服務體系,建立并不斷完善“并聯”審批制度、大型企業辦事優先制度等制度,優化東莞市的投資軟環境。
2.4.社會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東莞地處廣州和深圳兩個城市之間,在經濟活躍的同時也帶來了人、財、物的大流動及相應的管理壓力。同時,以外援帶動為主,以勞務出口為主的發展模式,導致外來人口眾多、工商企業眾多、駐莞外商眾多,致使各種社會矛盾錯綜復雜。并且,因外來人口的來源復雜及流動性大等問題帶來了很大的社會管理和服務的壓力。
2.5.人才短缺。東莞雖然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內,但與廣州、深圳相比,在制度、理念、政策上還存在差異,從而導致人才結構與廣州、深圳有較大差距。統計顯示,每10萬人口中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數,廣州和深圳都遠遠超過東莞。同時,在年齡層次上,東莞各個年齡層次的人口受教育程度都低于廣州和深圳,與一個快速發展的制造業名城要求極不相稱。[5]
3.東莞市的發展戰略
3.1.跨越式發展戰略。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東莞必須實施跨越發展,推動全面創新,謀求先發效應,集中力量突破全面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要以松山湖產業園區、創新創業基地和產業化基地為載體,加快創新平臺搭建,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使具備發展條件的地區和企業進行重點突破,并率先實現率跨越式發展。
3.2.高標準發展戰略。(1)建立高標準的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在現有各項政策和工作規劃的基礎上,東莞應進一步建立高標準的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標準和相應的評估機制。其中,評估標準既要符合東莞的實際,又要服務于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大局能夠就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文化繁榮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為城市提升可持續競爭力提供一個科學衡量標準,并預測城市未來可持續發展趨勢和能力。(2)進行高標準的規劃和建設某些重要城市項目和基礎服務,東莞應重點圍繞城市核心特色核心價值及戰略目標等來進行高標準的試點突破以點帶面確保東莞城市發展戰略重點的穩步推進,其中部分城市產品項目或服務可制定全國乃至國際最高的標準,打造東莞的獨特優勢,提升東莞的城市形象。
4.3.城市特色化發展戰略。東莞的城市發展,要通過特色來形成風格,塑造形象,通過特色來強化核心優勢,打造唯一優勢。
(1)形成城市特色風格,特色化風格,要求東莞著力維護和開發特色景觀,發展特色經濟培育特色民風建造,特色生態,推行特色管理,從特色化的角度審視城市發展規劃,努力形成鮮明的東莞風格東莞魅力。(2)強化核心優勢,打造城市品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涉及方方面面,然而城市的核心優勢是城市價值的重要,依托所在城市品牌則有助于城市核心特色和優勢的彰顯有助于和目標受眾進行有效溝通有助于城市推廣旅游,促進投資,吸引高端人才。
參考文獻:
[1] 《準確把握大灣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廣東頻道--人民網
[2] 王煜《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J- 《新民周刊》- 2018
[3] 張小娟 賈海薇《基于復雜系統視角的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系統研究》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18
[4] 鄒士年《提升東莞國際競爭力的優勢分析》J- 《消費導刊》- 2009
[5] 吳曉峰《從“騰籠換鳥”分析東莞市經濟產業轉型》J- 《特區經濟》- 2011
作者簡介:李計遠(1994-)男,漢族,湖南耒陽人,助教,碩士研究生,廣東科技學院專任教師,研究方向為政治學理論
[一般項目]廣東科技學院院級課題“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東莞古村古鎮聯動發展研究”(GKY-2018KYYB-29)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