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基于評價實際情況,嘗試對該基金(政策)在設計、分配和管理的不同環節存在的若干問題進行歸納和闡述。
一、科技主管部門、受托管理機構與托管商業銀行之間權責關系尚未厘清。一是科技主管部門和受托管理機構之間權責未厘清,名義上基金由受托管理機構獨立運營,定期向主管部門報告、申請注資和提取管理費,實際上科技部門仍然掌握著向托管機構推薦企業的渠道,盡管是否授信需由銀行按標準評定,但這或多或少成為一種為它們融資提供協助甚至背書的形式,對主管部門更應發揮作用的制度健全、業務指導和損益把控等領域,目前其作為仍不夠主動;二是受托管理機構和商業銀行之間的邊界不明確,理論上受托管理機構對基金進行專業管理,包括健全相應投資管理規制、對托管銀行進行招標和監管,但現實情況是授信基本以商業銀行自身評估體系為標準,而受托管理機構的監管職責體現不明顯,其實它們更應進行整體層面、專業化的風險把控,如應成立專門的貸款清收小組,先于銀行發現和預警風險等。
二、基金仍處在運行初期,總體規模和杠桿效應有待進一步提升。基金成立至今剛歷3年,相對一般產業基金運作周期(8~10年)來講仍處于前端,包括基金總體規模仍然較小,提供融資服務的企業數量仍比較有限(到2016年累計271家);不僅如此,資金投入的杠桿和放大效應也有待提升,隨著時間推移,這一問題應能逐步得到解決。
三、商業銀行更多依靠自身風險評估體系進行放貸,政府性基金降低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目標受限。盡管該基金為政府性基金,其目的為降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進行必要的風險補償,但托管的商業銀行針對基金運營的實際情況,更多仍依靠其原有風險評估體系及評估標準對企業授信,而未能作出區別于一般商業貸款的針對性調整。當然,這可能由于基金運營時間尚短,有關方面經驗仍需進一步積累。雖然基金項下貸款利率比一般商業貸款利率已有所降低,但綜觀國際經驗,政府性基金的定位主要是覆蓋一般商業性基金難以解決的“投資間隙”;顯然,這方面的努力仍需在日后加強。
四、基金宣傳力度和行業知名度仍需提高,融資渠道(產品)的層次性與階段(類型)針對性有待完善。目前某市市科技創新型產業風險補償基金的宣傳力度及行業知名度仍比較有限,大部分需要融資服務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仍缺乏渠道和條件接收基金服務。盡管托管商業銀行隨著運營時間漸長,基于基金的產品開發日趨多元化,融資服務所針對的客戶層次性和階段性有所擴展,但無疑仍需下大功夫。從現實情況看,提升產業風險補償基金(政策)績效需面對一系列相互制約的因素及復雜的體制關系:一是政府資金扶持的職責定位與企業市場行為的關系,一般而言,凡是依靠市場機制能自行解決的問題政府即不應干預,政府應致力于解決市場所不能解決的問題;二是基金管理制度健全性與現實可操作性的關系,考慮到再完善的規制也有其覆蓋不到的個案情形,故應在規范的細致程度及其靈活性之間取得平衡;三是基金主管、監督和運營主體的角色定位與權責關系;四是基金運管的過程控制與結果導向關。對這些問題的充分認識并嘗試理清,是解決產業基金績效管理中面臨的現實難題、進一步提升基金績效的必由之路。
梳理本次評價反映的共性與個性問題,以及對其原因的剖析,本文從以下角度提出基金運營管理和該項工作推進的若干建議。
一是借鑒國(境)外先進經驗,健全符合本市實際的科技產業金融服務體系。如:美國市場主導型科技產業融資模式及德國銀行主導型科技產業融資模式等。總體上,發達國家和地區政府扶持科技型產業發展的金融政策有幾個要點:一是要明確產業發展階段及政府扶持重點,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劃分政府與市場的責任,政府性基金著力投資于行業核心技術與關鍵設備研發、產業標準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基本上采取產學研合作攻關、降低資助門檻和重點資金支持的方式;三是挖掘比較優勢,確定產業發展路徑,重視高端人才培養;四是政府、企業和社會合理分工,巧用政策引導,形成對產業鏈的完善的融資支持體系。
二、明確劃分科技主管部門、受托管理機構和商業銀行之間權責。進一步完善責任機制,科技部門主導政策設計和宏觀要求;受托管理機構著重于整體監督和構建專業化運用體系,成立貸款清收小組,先于商業銀行發現和預警風險;商業銀行的主要責任是細化基金具體運營規則,確保政策目標實現。建議要嚴格遵照專項資金投資目的、遴選程序等選擇專業管理機構,可采用政府采購服務中市場詢價競標的方式,形成投資代理人的競爭機制,切實保障競爭勝出的投資管理公司以股東的身份履行出資人職責,并給予其充分的投資權和收益權。
三、健全政策性產業基金與一般商業性基金不同的投資規則及程序。第一,納入托管的商業銀行應逐步形成針對本項基金的信貸風險評估標準及授信程序。嚴格實行貸前審核、貸后備案制,建立緊密型、集約化貸后管理模式。按照流程化、規范化和精細化的要求,提高基金項下信貸業務的管理能力及有效性、可行性,了解服務對象的真正需求,建立信貸風險評估標準和評估方案,及時測評服務對象的授信金額、授信日期、授信評級、當年還款金額、貸款余額、五級分類、擔保方式等。在基金流程管理體系建設及架構設計上引入信息化管理思維、理念構建基金系統化管理,著重從優化的內涵、原則、實施入手,不斷探索、糾錯、優化。主要落實識別流程、確定關鍵流程、設計優化流程、實施和運行新流程。通過對基金管控流程、作業流程進行優化再造,使基金的經營管理模式產生全方位變化;第二,在整體效益上,基金應承擔必要的投資風險,適當降低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放貸標準,彌補“市場間隙”。科技創新型產業風險補償基金所面臨的風險是長期并且客觀存在的,因此要加強信貸風險管理,建立市場化價值評估為基礎,以專業第三方信用評估和擔保體系為前提的風險防范體系及分散機制。例如,商業銀行可以進一步加強與科技產業相關的部門合作,通過資源與信息的共享來彌補對產業認識的不足和信息的不對稱性。同時逐漸建立科技風險的防范體系,密切關注行業動態,合理配置授信的規模,建立完善貸后資料建檔制度,根據商業銀行報送的貸后報備資料及時撰寫檢查報告和整改措施。在擔保體系建設方面,應逐步建立以政府出資為主的融資擔保機構,引導民營融資擔保機構規范發展,培育一批有較強實力和影響力的融資擔保機構。在風險補償方面,要充分發揮保險公司的作用,鼓勵保險公司積極開發信貸損失類保險產品,不斷提高科技產業保險服務水平,降低銀行對該產業信貸的損失風險。
四、增強基金托管機構選擇的競爭性,建立基金運營績效考核體系。在基金運營管理上注重專業化和專職化,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對于政府直接參與的產業投資基金,可以考慮將被投資企業的經營水平和增長率以一定權重計入考核指標,并與管理團隊的收益掛鉤,提高管理團隊投資和投后管理的積極性。對于政府間接參與的產業投資基金,也可以按上述方式打通計算最終被投資企業的經營水平和增長率,同時將參股產業投資基金作為引導基金創造的回報來建立績效考核標準,并按照績效考核結果將引導基金所獲收益按一定比例對參股產業投資基金及其管理團隊進行獎勵。建立管理團隊的考核標準時,應更多考慮產業投資基金為相關產業做出的實際貢獻;對被投資企業的評價應包含企業的營業收入及其增長率、凈利潤及其增長率、企業治理水平、財務管理水平及融資結構等方面,引導和鼓勵產業投資基金加強投后管理服務,幫助被投資企業提高整體運營能力。
作者簡介:劉亞玻(1977—),女,漢,湖北,研究員,碩士,中粵咨詢(廣州)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政府績效評價,51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