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嵐
摘 要:《共產黨宣言》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之作,是世界上共產黨人的第一個黨綱,是一本影響世界的書。《共產黨宣言》自問世至今被翻譯成各個版本流傳在各個國家。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共產黨宣言》都為我們堅定理想信念指引方向。
關鍵詞:重溫 共產黨宣言 理想信念 堅定
1.《共產黨宣言》的歷史地位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由馬克思執筆寫成。全文貫穿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志。1848年2月21日,《共產黨宣言》在倫敦第一次以單行本問世。馬克思成就了《共產黨宣言》,反過來《共產黨宣言》也成就了馬克思。在1999年英國廣播公司“千年偉人”的評選中,位居第一的便是卡爾·馬克思。這和《共產黨宣言》息息相關[1]。
《共產黨宣言》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重溫《共產黨宣言》,明確其歷史地位尤為重要,通過其歷史地位來深化其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反應的歷史問題,對于我們指導實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之作。它第一次向全世界公開說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宗旨和目的是實現無產階級及全人類的解放。這種造福于全人類的偉大思想,至今仍是我們的理想信念。全球化的潮流、“地球村”的稱呼,人們聯系的越來越密切,個人的發展和國家、世界乃至地球都緊密聯系在一起。“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尊重個人自由,尊重個人發展的權利。將個人與集體有機結合,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組成部分,即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都是緊緊圍繞著科學社會主義這一核心而展開的。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篇幅最小、影響最大的文獻,也是馬克思、恩格斯后來全部著作的序曲。《宣言》更像是一個開端,一聲號角,拉開了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心得帷幕。在《宣言》發表之后,,他們的研究方向基本上就朝著三個方向展開了,分別是資本主義生產和經濟規律、探索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規律以及探討共產主義社會的發展階段。列寧曾經說過“《宣言》是馬克思主義學說‘完整的、系統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闡述”,這是因為,《共產黨宣言》將馬克思主義的各種主要學說的精髓全部涵蓋在內,初步奠定了馬克思理論的框架體系。
其次,《宣言》的影響范圍遍及世界,因此,《宣言》也是與中國人民以及中國共產黨人息息相關的一本著作。它成為了許多中國共產黨人的“入門老師”,指導著中國共產黨人進行實踐。毛主席曾經說過,《共產黨宣言》是常讀常新的,每次遇到問題時讀一讀,都會有新的反思和體會。的確如此。當我們結合中國的實際再去讀這本著作時,我們看問題的角度得到了轉變,我們看問題更加全面和具體。很多問題都變得迎刃而解。
正如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說到的那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是中國要走的路。只有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促進中國的長足發展。《共產黨宣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式因為《宣言》和中國國慶的有機結合才有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理論的誕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運用《共產黨宣言》,就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進人民福祉,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共產黨人重溫《共產黨宣言》,堅定理想信念,落實到行動上就是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時時處處為人民謀利益[2]。
2. 重讀《共產黨宣言》對堅定理想信念的指導意義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教育全黨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的問題。”《共產黨宣言》奠定了黨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論基礎,為黨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科學的路徑,確保了黨的理性信念教育的正確方向。重溫《宣言》,有利于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1 奠基之石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論證了“兩個必然”思想,即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同樣是不可避免的。這一結論指出了無產階級勝利的必然性。首先,無產階級產生于資產階級,無產階級為資產階級生產服務。一方面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進行剝削和壓迫,另一方面,資產階級又促進著無產階級的發展與壯大。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這一論斷,并不是“紙上談兵”,是在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才下此論斷。人類社會最終會發展成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一個每個人都享有自由的社會。當這一天到來的時候,就預示著無產階級的勝利和資本主義的滅亡。顯然,資本主義的滅亡要依靠其內部的矛盾,而激發和推動矛盾的主力軍就是我們的無產階級。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這一切斗爭中,資產階級都不得不向無產階級呼吁,要求無產階級援助,這樣就把無產階級卷進了政治運動。于是資產階級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對自身的武器給予了無產階級。”[3]資產階級在無形中對無產階級進行啟蒙,無產階級由一開始的“機器替代品”到成為有思想、有意識、追求自由、權利和平等的人。這既是無產階級自己爭取的,也是資產階級賦予的,所以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資產階級在自掘墳墓。
20世紀的經濟大蕭條就是資本主義社會所遭受的一次大危機。這次危機表明,生產資料私有制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無法根本解決的矛盾,因此,資本主義總會產生周期性的危機。這也就表明,對于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這一問題,資本主義能做的只有調節,并且這種調節功能變得越來越微弱。這也是資本主義必然走向滅亡的一個佐證。
2.2 光明之路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教科書,為黨的各項事業提供了現實參考。要實現共產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來指明道路。我國的發展方向在總體上是前進的、曲折的、光明的。在道路的問題上,我國走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樣的道路要求我們必須做到“兩個堅持”。
第一個是堅持群眾路線。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共產黨宣言》告訴我們要為人民謀福利,為人民做實事。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從群眾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解決群眾的燃眉之急,想群眾所想。深入群眾,了解群眾需要。當每一個國家都如此,我們所期待的共產主義社會也就離我們越來越近。現今,民生問題成為了國家的頭等大事,縮小貧富差距,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成為了每次會議的熱議話題。這就是堅定的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最真切的表現。
第二是堅持實事求是。實事求是也是“中國創造”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并沒有明確地提出過實事求是。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所有理論都遵循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就是實事求是的具體體現。堅持實事求是,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來研究和解決問題,我們要解決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就必須結合貧困地區的實際去進行操作,如果連通信網絡都沒有,妄談遠程網絡教育就是不實事求是的表現。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來制定和形成指導實踐發展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要驗證一項政策是否正確,就需要在試點地區進行施行,在實行過程中,就能夠檢驗出政策的可行性,在完善之后再從特殊推廣到普遍。
2.3指引燈塔
《共產黨宣言》確保了黨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確方向。理論之所以能夠轉化為實踐,是方法在其中承擔起了橋梁的作用。《共產黨宣言》不僅是堅定理想信念的理論基礎,還對堅定理想信念這一實踐起著方法指導的作用。它為我們堅定理想信念指引正確的方向。黨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方向。黨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堅持共產主義方向。[4]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一進步源于我們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仰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方法使中國度過了20世紀的低谷,促使中國共產黨人開辟了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3.結語
《共產黨宣言》是共產黨堅定理想信念的理論之源,在各個時期堅持品讀《共產黨宣言》,有利于指導實踐,更好地實現偉大的理想。
參考文獻:
[1] 張吉明. 《共產黨宣言》是照亮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燈塔[A].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河北大學.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暨《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河北大學: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2018:13.
[2] 許江梅. 重溫《共產黨宣言》堅定理想信念[N]. 普洱日報,2018-08-01(007).
[3] 付賢會.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樹立的理論之源——基于《共產黨宣言》的文本考察[J].黑河學刊,2018(06):86-89.
[4] 王敏.理論、方法、實踐——論《共產黨宣言》堅定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內在邏輯[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8,34(05):29-33.
[5] 李學林,曾文星.《共產黨宣言》:共產黨人理想信念教育的永恒經典[J].鄧小平研究,2018(03):9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