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明

摘 要:新塘村位于大嶺山鎮府駐地東北面。瀕臨107國道,矮嶺冚村交通便利。其總面積約為1.8平方公里,現有道路、綠化、休閑場所已不能滿足村民生活需求。因此,將結合新塘村經濟條件、自然狀況、產業分布、土地利用現狀等,對其進行規劃改造。
關鍵詞:鄉村規劃 休閑 產業布局
一、村莊計劃本情況
新塘村土地面積1.8平方公里,轄有6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9253人,工廠80多家,詳見圖一。本次將對村莊用地、空間布局(生態空間、生產空間、生活空間)、道路交通、公共設施、特色資源、重要節點設計等相關內容做相關規劃。
二、上位規劃分析
在上位規劃中,新塘村以工業用地、居住用地為主,形成兩個工業組團,兩個居住組團的格局。原有的農田被調整為居住用地,靠石大路則是商業金融用地,為工業和居住組團的配套公共服務中心。 希望建設成宜工、宜居的現代化城市地區, 并與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實現聯動發展。
道路的規劃使新塘與東部的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取得銜接,促進新塘盡快融入區域發展格局。結合村莊的實際現狀,規劃中還有商榷及優化的地方。
三、現狀分析
(一)產業結構現狀。新塘村整體經濟以第二產業即工業為主導,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現場調研分析發現新塘的工業布局多以集中分布的形式分布,在村莊外圈形成大大小小的工業園區。原來占據較大用地面積的德實利工業園已經調整了用地性質,現作居住用地,居住區為新建碧桂園小區。同時在現場走訪的過程中發現村莊內部還是存在不少家庭作坊式的工業,對居住的群眾來說有一定的影響。
(二)用地現狀。新塘村的土地基本已經利用完全,在村莊外圈形成一個工業圈,村莊內部形成居住中心,而居住區與工業區間則有一塊塊林地。
(三)農田分布現狀。新塘村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適宜農耕。改革開放前,新塘村農業方面以種植水稻,甘蔗,花生,大豆為主。改革開放后,土地利用價值提高,新塘村逐漸把坑尾、石馬仔、天井佛及洪門的田地和魚塘變為辦廠用地。現在還有少量農田,分布分散,以旱地為主,主要用于蔬菜種植。
(四)道路交通現狀。塘村有石條路、連馬路兩條城市快速路從村邊經過。村內與外界交通主要通 過新塘新路、天井佛新路、新塘草塘路、東門街、黃泥巷二街這幾條道路實現。
(五)建筑現狀。新塘村的建筑布局規劃分區明顯,外圈為工業建筑,內圈為居住建筑。新塘村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舊村,建筑新舊交錯,在祠堂區域舊 建筑數量相對較多,占該區域建筑總數的 40% 左右, 其他區域則是零散分布少量。 從新塘村現狀建筑的分布狀況,可以看出新塘村村莊發展是以半圓形向東北方向擴散發展。
新塘村多數為現代農村建筑,建筑多為 3-5 平屋頂。新建的建筑風貌以灰頂,瓷磚貼面為主。舊建筑多為一層村屋,采用紅色磚墻為主外立面顏色。 由于密集的居民住宅和缺少分區規劃,現狀道路交通缺乏有效的貫通,村內巷道狹窄,通行不便。新塘村頗具代表性的古建筑有李氏宗祠、福庵公祠、雅亭公祠、秀苑家祠,經過修繕,至今保存良好。
截至 2014 年,新塘村古建筑上保留著許多很有藝術價值的雕塑品。李氏宗祠、福庵公祠及雅亭公祠的前檐、邊棟、瓦桁上的木刻雕塑凹凸有致,雕有花蟲鳥獸,一葉一枝、一羽一爪間透露出靈氣。雕塑雕工細膩,線條流暢,凝神聚氣,虎虎生威。動物與花草相互搭配,動靜有致,盡顯其美。雅亭公祠及舊民居前檐的木刻花板神形兼備,層層疊疊,動靜相配,工藝精湛,頗為壯觀。
四、規劃設計
(一)規劃理念。一心:村民居住生活中心;八景:新塘公園,農田景觀,濱水景觀,園藝園,生態公園,荔枝公園,生態魚塘,村莊入口大門。
規劃理念根據新塘村現狀村莊肌理, 秉持大嶺山鎮 “城鎮進圈,工業進園,民宅進村”的用地布局原則,梳理整合現有的綠色自然斑塊,在總體上形成”一心,八景”八景的功能格局。
(二)工業升級指引。產業發展策略:新塘村工業現狀主要是以工業園區的方式布局,但是有少量 家庭作坊式的工業是分布在居住圈內的。根據大嶺山鎮“工業進園”的用地布局原則,在往后的發展里逐步將這些從居住區撤出,減少工業生產對居住生活的影響。在工業園區的發展上,根據集約用地發展原則,通過功能置換、政府優惠等政策,鼓勵小型的工業園區進行合并轉型,實現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考慮到新塘村的區位優勢,依附松山湖高新科技園,工業往高新產業方向轉型發展具有較好條件。
(三)道路交通規劃指引。新塘村被石大路分成東西兩個地塊,而石大路是城市快速路,道路中間有隔離帶,給兩邊村民車行交通造成 了極大的不便。建設一條 270 米長雙車道,從村委到新塘新路,緩解村民車行出行不便的狀況。由于大石路邊停車場地緊張,在廣場改造與工業區道路升級項目中新加停車位緩解停車問題, 通過有機組織各類交通, 打造休閑、 康體、 運動、拓展等鄉村特色的交通與生活方式。新塘村內道路全面實現了硬底化,這次美麗幸福村居行動計劃主要是針對村內部分破損的路面進行修補,同時為了方便東西兩個地塊的交通,增設了一條車行道;在魚塘邊上完成排水管的鋪設后,在其上面建設綠道,完善魚塘邊上的交通體系。
后期可以根據村莊的實際需求,拓寬村莊內部道路,增強村莊的通達性。
(四)綠道建設路線指引。依據現狀道路的非機動車道直接利用作為綠道,或者在現狀道路一側綠化帶中劃分出自行車道,與機動車之間通過綠化進行隔離[1]。根據村內生態資源分布規劃綠道路線,重新鋪設綠道。
(五)公共服務規劃指引。從公共服務設施現狀的分布情況來看,新塘的公共服務設施基本能滿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從長遠發展考慮,后期可能需要增設的是停車場,村內的衛生站以及村民活動中心等設施。
(六)排水截污規劃指引。在居民區、工業區埋設截污管線,將居民及工業區生活產生的污水統一排放到市政截污系統中,阻斷污染河水的污染源,防止水質的進一步惡化,同時結合水生植物的凈化作用,將雨水等天然降水進行過濾,達到排入河流的水體均清澈、達標。根據新塘村現狀排水情況,增設一條 1.2 米的排水管,加快雨水排放速度,避免再次出現雨天積水現象。
五、結論
新塘村經濟發達,以第二產業為主,在進行規劃設計時,應重點考慮產業布局及產業升級指引[2],同時加強交通設計及綠道建設,只有從大局上解決產業及整體交通及綠化現狀才能更好地指引其規劃建設。
參考文獻:
[1] 李曉江 . 交通政策若干思考 [J]. 城市交通 .2011(1):25.
[2] 宇林軍,孫大帥,張定祥.基于農戶調研的中國農村居民點空心化程度研究[J].地理科學,2016,36(7):1043—1049